岷县双燕沟、燕子河、双燕村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首一户姓白的村民,遇匪遭劫,将一家人杀死,索取财物,当时,女儿下山挑水,有双燕盘绕头顶以报凶信,得以逃脱,幸免于难,逃出后被一姓杨青年相救,后结为夫妻,合姓为柏,生儿育女,生息繁衍,世代相传,即形成现在的柏家庄。当地后人遂以双燕村、双燕峡等为地名合名纪念双燕报信之恩。沿峡而进即到马蹄崖,峭壁苍翠,青苔簇簇,百尺悬崖上现出一片清晰的马蹄印痕。相传当年张三丰于一天朗气新,惠风和畅的日子里,约几位仙友骑马进峡游玩,有仙友提议:“进峡半日,未见高处景色,何不登高一望”,众仙遂催马上崖,便留下了如此清晰明目的马蹄印痕。
神鸡石峰传说
传说一神鸡因在四川寻食,甘肃叫鸣,川人恶之。一日,因寻食而入一农户家中,农妇大怒,遂以刀砍其嘴。神鸡因伤而栖息于此,终日鸣叫不已,似鸣其冤,既至正神归天,其身遂化为石,即成此景。
定西城坐落在禹贡九州、雍州之西陲,古为戎地,故开埠较迟。
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因这一代处于宋代与西夏的边缘地带,经常遭受西夏人骚扰,故设立通远军,以努札堡为定西城,以防止西夏入侵。 北宋元丰五年(1082),西河大经制官七军总领李宪,奏请将努札堡以西属通远军后,李宪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修筑努札堡,这就是现在的定西城。
定西城位于东西两河交汇处,扼东西北三路要冲,因其在军事、政治及地理上的优势而兴起。古定西城分为宋城及明城两部分,宋城称为大城;明城称为关城。
合内外城,形似凤凰单展翅,因此定西城还有凤凰城一说。 陇中定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
西夏时,称为西市新城。宋代元丰四年八月丁丑(二十三日)李宪总揽七军收复。
同年十月,宋神宗赐名定西。距今大概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个处于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小城里,以巷命名的就有大同巷、文昌巷、中和巷、水门巷、石头巷、许公巷、百页巷、延寿巷、南仓巷、崇福巷等几个地名。它们大都有一段所非同寻常的古老的历史渊源呢。
位于今安定区西关小学东侧的大同巷,呈南北走向,大约有200米长。又叫回回巷,因清朝同治七年以前为回民聚居的地方而得名。
据王黼堂《安定县乡土志》记载:“本城西门外共居回民五十户”。同治此巷梗阻。
光绪时南来北往之商旅不进县城,直接由分道口经南门、回回巷去兰州,道路畅通无阻,因名大同。亦取儒家宣扬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文昌巷,在东大街北侧。
呈东西走向,东接水门巷,南接石头巷,西口通北大街。巷内王作枢于清朝同治甲戌(1874)成进士,其子王黼堂于光绪丁酉(1897)为拔贡,因文风昌盛而得名。
中和巷在原稍家坑,今欧康家园。数十年前原西端有路尚可通南大街,明代叫中和街。
水门巷顾名思义,就是因近处巷道有排水浅门而得名。明代正统中知县杜让增扩县城时,在东城门西侧约七八十米处城墙下挖一方形水门洞,用于雨季时节城内排水。
百年后的万历时“水门侧其宜浅出也,今亦多於塞”。这有《万历新修安定县志》所绘的水门图为佐证。
石头巷处于今定西市二院家属院和安定区文化馆之间,南通东大街,北连文昌巷。从明代以来一城之水流经此巷再通水门巷宜浅出外流。
为防止雨水冲刷,巷道全用石头铺砌而得名。在东大街中段南侧,巷道短小弯曲不规则喻牛胃,故名百页。
民国时彭楚城任县长时取名。 在县城东大街南侧,与百页巷比邻,就是南台巷。
南台又叫御史台。据《通典·职官·御史台》语:“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
因此巷内明代中叶出过御史官刘宪而命名。南仓巷在南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
国民党第八战区军仓库始于民国26年在此修建,粮仓在城南关而得名。 崇福巷在县城南关南仓巷南侧。
巷东西向,长近200米,现在统称南大街。巷内原有坐东向西寺院一所。
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悟瑁法师赴京请英宗朱祁镇为寺院敕赐有“崇福寺”金字牌匾,取崇佛得福之意而名。 榆林巷在县城南大街北侧,巷长约200米。
巷内至今有植于明代晚期的古榆树一棵在张姓院子。主干高大约4米,总高约9米,周长4·30米,树冠原占地20平方米。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一次雨后,榆树周围有一股青烟久而不散,当地父老乡情言榆树显灵,从此这里称榆林巷,后来有人盖一进三院榆爷庙供奉。1956年庙被拆除,原称榆灵含迷信而取谐音榆林为巷名。
在县城西门外,又名秦家巷。郭杰三所编县志“经营房通西大路,又名镇龙巷”。
解放前的营房旧址即今定西中学。此路东西走向。
西端的西河沿东岸,清代光绪四年创建有龙王庙以镇洪水,故名。另一说县城南山一名南安山,一名镇龙山,山下南北向巷道以山得名,亦称镇龙巷。
明代恽应冀曾经记述“南安昂然若龙首,县治迎而立焉”。 位于大城小学北侧之巷道就是有名的安定县四大驿站之一的延寿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巷道仍然宽而笔直。后来居民日增,道狭窄而弯曲。
旧名马站巷,即蒙语驿传“站赤”之汉名,并有官马饮水池。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此处及通安、西巩、称钩已有驿站之设。
明清两代称延寿驿,西接称钩驿,东连西巩驿,南抵通安驿。延寿驿顺治时有马42匹,夫23名,年拨银1232两9钱2分。
驿站名取延年益寿;或以驿站自元迄明清,历久之意。延寿驿清代又名匾台上,因巷内马姓人秀才多,也有中过武举着,家中挂有匾额数块,故名。
许公巷在定西市汽车站附近。因纪念许珌得名。
许珌(1614——1671),字天玉,号天堂,福建神州府侯官县(民国并为闽侯县)人。康熙四年(1665)选授安定县知县,爱民惠政。
卒后葬县城东山脚下。后因310国道改建经过其墓,1998年8月16将其灵柩迁移到凤凰山脚台地新茔。
道光廿八年(1848)知县胡荐夔于县城东郊(今汽车站南端西侧百米处)建正殿三楹及廊庑、墙垣,设许公祠,并募资置祭田四十亩。当时工部尚书兼书画家张祥河(1785——1862)曾经在许公祠题楹联“老铁官声高陇坂。
是的,定西地区历史悠久。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陇西郡,今定西市各县地域均在辖境。西汉时分属陇西郡、天水郡。五代十国时为吐蕃所据。清代分属巩昌府、兰州府。
定西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定西市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迹8处、汉墓群两处、汉代古村遗址一处、宋代古城三处。著名文 物“新莽权衡”就是1925年在 口出土的。
定西一带,夏商、西周之际为羌人活 动,春秋战国时为西戎所居。秦属陇西郡,汉属天水郡,三国时属魏之南安郡,隋属 渭州,唐归会、渭两州。定西县城所在地最早见于宋史,当时称努扎川,宋时称兰州 附近的西使城(今榆中县三角城)为定西城,取“安定西边”之意,其后西使城改为 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扎川。元朝起改为安定州,明代降州为县。1914年 又复称定西县。
早上 一个屁哄蚂蚂蓝一个耐呱子菜一大赛阳坡,照撤揽务面过来闹一个大节牛.屁哄蚂蚂揽耐 呱子赶紧行(xing)闹个坑坑着羌哈.耐呱子捣闹一哈屁哄蚂蚂,说:瓜孙,一根腿含猜外前奈! 屁哄蚂蚂捣闹一捶说:悄悄个洒,各要把务龟子孙过半他个酿膀子! 中午 耐呱子看撤一大阵屁哄蚂蚂排到队,急料是挖地样前走. 问:鸟都组色其来? 答:今早升,搞一达到一个吗严到个牛拌劲大闹,搞都过输血其来! 晚上: 耐呱子看撤一大屁哄蚂蚂排到队,克回来闹. 问:鸟都啊门哈着克来闹? 答:连共一个揽老牛到血型一样,搞到留哈等着抽血着来,再到么组到,求都回来闹!我给大家翻译一下这段搞笑的定西方言我给大家翻译一下这段搞笑的定西方言: 早上:一只蚂蚁和一只癞哈蟆晒太阳,对面过来了一头大牛,于是它们俩找了一个小地洞躲起来,癞哈蟆看了一下旁边的蚂蚁说:傻瓜,一只腿还在外面阿。
蚂蚁向癞哈蟆做了一个嘘的动作说:悄悄的,我要把老牛用我这腿拌到。 中午:癞哈蟆看见有好多蚂蚁排队走来,就问:你们这是要干吗去?蚂蚁答:我们的一个伙伴听说被老牛给踩伤了,我们要去给输血阿。
晚上:癞哈蟆又看见那邦蚂蚁排队走来,于是癞哈蟆就问:这么早就回来了。蚂蚁就说:阿,只有一个的血型和老牛的一样,我们其他的没有事干,就回来了。
太搞笑了…一个小小的癞蛤蟆也想和老牛叫量… 相关搜索。
甘肃定西鲁家沟名称是由史前人类繁衍生息所得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位于定西市区以北35公里处,东接石峡湾、新集、葛家岔,北与会宁县头寨乡毗邻,西连白碌,南靠巉口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安定区北部的次中心镇,是周围五乡镇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以商贸流通和马铃薯销售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辖15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3878户16094人。总耕地面积94600亩,人均5.8亩。全镇平均海拔1654米,年平均气温7℃,是全区海拔最低气温最高的乡镇。每年的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光照充足,年温差大,平均无霜期146天,全年降水量300-400毫米,蒸发量1500毫米以上,蒸发量约是降水量的4倍。总流域面积299.1平方公里。
定西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1介于东经103°52′—105°13′、北纬34°26′—35°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早在战国时就在狄道(今临洮)设置陇西郡,今各县区地域均在辖境。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地理行政区划虽有变化,但陇西、临洮、岷县、定西多次成为州、郡、府一级行政机构的治所,是甘肃中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兰州市仅98公里,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