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鞀建铎
【拼音】:xuán táo jiàn duó
【解释】:指听取臣民意见。
【出处】:语出《淮南子·泛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
【示例】:清·冯桂芬《校岎庐抗议》自序:“民隐不上达,而始知圣人~,庶人传语之法善也。”
【近义词】:悬鞀设铎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大禹统治时期,他在住地附近设置钟、鼓、磬、铎、鞀五种乐器,并规定四方的贤人如何使用:传道的人击鼓,谕义的就敲钟,告事的就振铎,讲忧虑的就敲磬,有冤狱的就摇鞀。于是大禹就凭听这五种声音而处理。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在官场上屡遭排斥,楚怀王对他的提议置之不理,他内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在《离骚》中他写道:“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典故】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战国楚·屈原《离骚》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顾虑太多
【相近词】左顾右盼
【相反词】一往直前
【示例】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成语例句】
◎ 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 他从不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却又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前头。
◎ 因此,在推广良种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瞻前顾后,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种植。
望采纳,谢谢!
钟鸣鼎食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用例】(清•儒林医隐《医界镜•第十四回》):“且夫人夙兴夜寐,治产有方,珠履玳瑁,不减昔时之丰盛,‘钟鸣鼎食’,犹然昔日之繁华哩。”
【解说】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赚钱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亦作【鼎食鸣钟】(明•张景《飞丸记•第二十九出》):“拥侯封‘鼎食鸣钟’,赖朝廷破格推崇。”
亦作【鸣钟列鼎】(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
亦作【击钟鼎食】(后晋•沈昫《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柬之曰:‘将军‘击钟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之恩乎?'”
亦作【击钟陈鼎】(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序》):“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惠吾身也。‘击钟陈鼎’者,味爽人口也。”
亦作【撞钟鼎食】(元•揭奚斯《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往时冠盖如流水,‘撞钟鼎食’三万指。”
亦作【列鼎撞钟】(唐•魏征寿《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卢思道从父兄昌衡》):“妍歌妙舞,‘列鼎撞钟’,耳倦丝桐,口饫珍旨。”
亦作【列鼎鸣钟】(唐•王仁裕《与诸门生春日会饮繁台赋》):“谩夸‘列鼎鸣钟’贵,宁免朝乌夜兔催。”
【释义】① 钟:古乐器;② 鼎:古炊器。
【钟鸣鼎食】原指古之富人用膳时,击钟为号,列鼎而食。后形容贵族之生活,极度奢侈豪华,讲究排场,常用此语。
~~~~~~~~~~~~~~~~~~~~~~~~~~~~~~~~~~~~~~~~~~~~~~~~~~~
钟鸣鼎食
拼音: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典故: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例子: 谁知这样~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是淝水之战。
1、投鞭断流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鞭断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诗是作者杨基《感怀》里面的诗句, 英雄不问出处此句的全诗内容是:
杨基 《感怀》(其三)
邓禹南阳来,仗策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孙曹与更始,未可同日语.
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君子当识时,守身如处女
故而英雄不问出处下句为富贵当思原由。
这句的意思是:英雄不要问他的来历,富贵了应当思考他的原由,就如饮水思源。
PS:英雄不问出处这首诗《感怀》的全诗解释是:这里“莫问”指的是不要在意。既然是英雄了,出身是什么就不是很重要了吧,问的就没意思了。另外也有鼓励底层劳动人民奋发图强的意思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