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粑的来历
公元306年岁终,陶母病重,不能进食,陶侃闻之,辞官奉母。遍请良医为母治病未果。
一日,陶侃忧心忡忡地伫立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盯着那个光滑的木梭,突发奇想,于是精选家乡鄱阳湖畔的优质大米,用石磨碾碎后,再用温开水调和搅拌,然后手工捏成燕窝状薄皮,包以炒好的新鲜萝卜丝,名之日“米粑”。然后放进蒸笼中用猛火闷蒸,,待米粑蒸熟出笼后孝敬到母亲床前。精神恍惚中的陶母看到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米粑仿佛看到了自己常年织布用的木梭,倍感亲切,夹起米粑连吃数个,食后精神抖擞,身病全愈,称陶侃所奉的米粑为“孝心米粑”。
米粑的来历公元306年岁终,陶母病重,不能进食,陶侃闻之,辞官奉母。
遍请良医为母治病未果。一日,陶侃忧心忡忡地伫立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盯着那个光滑的木梭,突发奇想,于是精选家乡鄱阳湖畔的优质大米,用石磨碾碎后,再用温开水调和搅拌,然后手工捏成燕窝状薄皮,包以炒好的新鲜萝卜丝,名之日“米粑”。
然后放进蒸笼中用猛火闷蒸,,待米粑蒸熟出笼后孝敬到母亲床前。精神恍惚中的陶母看到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米粑仿佛看到了自己常年织布用的木梭,倍感亲切,夹起米粑连吃数个,食后精神抖擞,身病全愈,称陶侃所奉的米粑为“孝心米粑”。
丰城冻米糖始产当在清乾隆年间。据称1756年,乾隆下江南品尝后评价为“脆酥香甜”。开始,是民间用炒米生产的,后改由冻糯米油炸,膨胀而成,辅料则有白砂糖、饴糖、桂花、红柚丝等多种。 原产主要在河东的杜市、铁路、洛市一带乡村,后来在县城有多家作坊生产。 到解放前夕,已畅销江南,名之为“江南小切”。
据1949年2月4日《民国日报》载:“丰城冻米糖自农历八月十六日上市至二、三月为止,一直行销本省及沪、港一带,是茶会中的应时细点,又是旧时拜年送礼的佳品。”
丰城冻米糖是江西名产和国家优质食品。2003年,已向美国纽约出口“蔬菜型”、“黑芝麻型”、“桂花型”等七个品种5000箱(件),创外汇5万多美元。
在中国,春节前,农村里有切糖制作冻米糖的风俗。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 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然后用刀切出一片片印痕,食用时用手分片即可。制作再讲究些的可加上红、绿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糕点。
每年中秋一过,农村家家户户把糯米饭凉干,炒成爆花米,用米糖拌粘,切成块块,待客解茶。这种糕点叫做“炒米糖”、“米花糖块”。更讲究者,用上等糯米饭做成冻米“干饭”,再用清茶油煎泡“干饭”,使干饭,变成爆花米,再用饴糖粘结,冷却后用薄刀切成小块,前后经过半成品和成品共20个工序加工而成,俗称“小切”。
“子龙”牌冻米糖系列,诞生在民族英雄邓子龙的故里——丰城市杜市镇。该厂生产的“子龙”牌冻米糖系列,几十个品种,选用当地无公害优质桂香丝糯米,经食用植物油膨化,配以白糖、麦芽糖、芝麻、桂花等纯天然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加现代科技精制而成,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份。食品清香酥脆,口感极佳,且食用方便,是居家、旅行的理想绿色食品。常食具有养容护颜、开胃健脾的良好功效,具有清白如雪,清香爽口,味甜酥脆,入口消溶的特点,风味独特口感美,食后令人回味无穷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1985年被评为国优产品,1998年被评为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唯一指定产品。目前,“子龙”牌冻米糖已成为江西民航配餐、南昌铁路专供食品之一。
肇庆位于广东中西部,有岭南故都之誉。当地的裹蒸是肇庆地道的特产。
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叶来裹米煮熟后可随身携带以作干粮,就是最早的裹蒸。另一种说法是,秦汉征统岭南时期,为驻军而设的随身携带可随时食用的保鲜熟食。
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据说包拯在古端州(今肇庆)因政绩突出被调往京城,赴任之际,端州百姓用家中的糯米、绿豆,加上猪肉,制作成一种形状像铁拳的食物,让包拯带着路上吃。因此,肇庆裹蒸,更像包公铁拳的形状。
米粑,又有称米粑粑,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又叫溜粑。因为均已成对合起出售,所以也有称作为对粑。 是很有特色的湖北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发米粑以米为主要材料。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小孩则叫粑粑。从江汉平原流广于整个湖北地区,成为大家爱吃的一种甜品。 米粑粑是把大米磨浆后发酵,在平底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一种小饼。 刚出锅的米粑粑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吃起来糯糯甜甜,十分可口。
原料:
1、糯米粉。
2、猪肉粒。
3、叶儿粑叶子。
4、碎米芽菜。
做法:
1、锅中放油烧至五成熟,放入肉粒煸炒至断生。
2、放入碎米芽菜炒匀后装碗里待用。
3、糯米粉里加水揉成团,叶儿粑叶子剪成段。
4、取适量面团在手里捏成碗状。
5、放进适量馅料。
6、将周边往里收拢,用双手搓成圆球后放在一段叶子上。
7、全部做完后上沸水蒸锅中,用中大火蒸六分钟。
8、六分钟后取出。咬上一大口,哇,好香!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而且人们相信在立夏这天吃乌米饭,孙膑就会护佑人们平安如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