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
全县辖21个镇269个行政村。宁强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境内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
宁强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大部地区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年降水量最高达1812.2毫米。 1建制沿革 宁强县林木资源 商及西周时代为氐羌所据。
春秋战国时期,白马氐据其西境,蜀据其东境。秦置蜀郡,全境归辖。
两汉为葭萌县地。蜀汉为汉寿县。
晋改汉寿为晋寿。 隋属绵谷县。
唐武德三年(620)分绵谷县,在通谷镇(今大安镇)置金牛县,此为境内设县治之始。武德四年(621)又分绵谷置三泉县和嘉牟县,不久撤金牛、嘉牟,尽人三泉。
天宝元年(742)三泉县治由故县址移向东北120里,即今唐渡擂鼓台。 宋朝,三泉县直隶京师达137年,开中央直辖县之先例。
至道二年(996)在三泉县西1里置大安军,后几经升降兴废,元初在金牛镇(今大安镇)设大安州,后降州为县。 明初并入沔县。
洪武二十七年(1394)阶、文军乱,太祖遣宁正为平羌将军讨伐,翌年乱平,置宁羌卫于徽州。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立宁羌州,州卫并存。
清代废卫存州,辛亥革命后降州为县。 民国24年(1935)红四方面军攻克宁羌,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宁强县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红军北上,建置复旧。民国31年(1942)元旦,改宁羌县为宁强县。
于右任曾为宁强赠题“安宁强固”4字,并云:“可作解释新县之名”。 1949年12月11日,宁强解放。
自解放以来,宁强县隶属关系基本未变,为汉中地(专)区的属县, 1996年汉中撤地设市,宁强县遂为汉中市属县至今。[2]。
宁强县境,禹贡梁州之域。
商及西周时代为氐羌所据。 春秋战国县西北部为白马氐之东境,东南部为蜀国苴侯都邑葭萌领地(葭萌故城今四川昭化)。
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秦军经金牛道灭蜀,置蜀郡,本县属蜀郡葭萌地。 秦 统一六国后,县境属蜀郡葭萌县。
西汉 汉高祖五年(前202),于益州刺史部,分蜀郡置广汉郡(驻今四川梓潼)领葭萌县,本县属之。淮阳王更始元年(23)群雄纷起反莽,隗嚣遂据葭萌。
东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公孙述据蜀称王,葭萌县为述所据。建武六年(30),葭萌县又为隗嚣所据。
八年(32)、十二年(36),嚣、述相继败亡,葭萌归东汉,属益州刺史部广汉郡。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以五斗米教首领张鲁,出兵据汉中,县境归刘焉。
建安六年(201),张鲁据汉中,以鬼道教民,威信一方,朝廷力不能制,遂封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县境为张鲁辖域。二十年(215),曹操军击败张鲁,县东北遂为操控,属武都郡。
三国 刘备据蜀,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县西南属汉寿县地。二十四年(219)刘备击败曹操占据汉中,旋称帝,县境尽归蜀汉。
后主炎兴元年(263),蜀汉灭亡,县境归曹魏领辖。 两晋 武帝泰始元年(265),司马炎代魏而立,县境属西晋。
三年(267)分益州置梁州于汉中;太康元年(280)改汉寿为晋寿县。县境属梁州梓潼郡晋寿县。
光熙元年(306)李雄称帝,国号大成。东晋咸康四年(338),大成汉王李寿即帝位,改国号曰汉,史称成汉。
晋寿属成汉。永和三年(347),晋桓温灭成汉,县境归东晋。
宁康元年(373),秦王苻坚攻拔梁益二州,县境归前秦。太元九年(384),前秦败弃汉中奔长安,梁州复归东晋。
桓玄废晋安帝自称帝,国号楚。晋元兴三年(404)县境归楚。
同年,玄败亡,复归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氐王杨盛乘汉中空虚而占领,降于后秦,县境归后秦。
三年(407)随杨盛通晋,县境复归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分晋寿县东置兴安县(驻今广元嘉陵镇),升晋寿为郡,本县属梁州晋寿郡兴安县。
南北朝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晋禅位于宋,县境属刘宋。文帝元嘉十年(433),仇池氐王杨难当受魏封,攻拔梁州及晋寿等地,县境归北魏。
此后120余年间,南北互相争夺梁州及晋寿等地,县境归属,势同拉锯,曾隶属宋、魏、齐、梁及氐王武兴国。北周闵帝元年(557),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县境属北周利州晋寿郡兴安县(州、郡、县治皆驻今广元)。
隋 开皇十八年(598),改兴安县为绵谷县。大业三年(607)废利州置义城郡。
县境属义城郡绵谷县。 宁强原名宁羌。
古属梁洲,为氐羌据地。唐朝初年在阳平关设三泉县,宋乾德三年直属京师,南宋绍兴三年设大安郡,辖三泉县。
明洪武三十年在县城建宁羌卫,后置宁羌州。1935年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 2000年,宁强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339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31121、高寨子镇 17971 、大安镇 24369 、代家坝镇 18774 、阳平关镇 25946 、燕子砭镇 26830、广坪镇 9880、青木川镇 7260、毛坝河镇 12309 、铁锁关镇 13704 、胡家坝镇 14793、舒家坝乡 8802 、滴水铺乡 5963 、庙坝乡 5422 、南屏乡 6172、宽川乡 6042 、巩家河乡 6763 、东皇沟乡 4251、曾家河乡 7160、双河乡 4893 、竹坝河乡 3297 、太阳岭乡 6600、苍社乡 4426 、巨亭乡 3778 、安乐河乡 5641、八海乡 4038 、关口坝乡 6236 、禅家岩乡 5664 、黄坝驿乡 4014 、茅坪沟乡 3729 、二郎坝乡 4218 、水田坪乡 3329、四道水 2800。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南连四川,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和南郑3县毗邻。
秦岭横亘于北,巴山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八山—水—分田”的底中山区县。地理座标为:东径105°20′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全县最高海拔2103米,最低点52.0米,总面积3282.73平方公里。
辖32个乡镇(其中11镇21乡)、366个行政村24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3万人,以汉人为主,有回、满、壮、白等11个少数民族。耕地44万亩,其中水田7.6万亩,人均耕地1.48亩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矿产、水能资源是宁强的三大优势资源。
全县林木资源丰富,有树种28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连香、杜仲等7种。林业用地316万亩,森林覆盖率49.8%,活立木总蓄量达419.8万立方米,有五丁关、红石梁两大林场。
已初步形成以杜仲、天麻、西洋参为主的中药材,以木耳、香菇为住的食用菌,以核桃、柿饼为主的干鲜果等七大生产基地。生漆、油桐是宁强的传统项目,历史悠久。
“宁强雀舌”、“金牛早”等名优茶叶,享誉海内外。野生动物有18目50科142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0种。
宁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殖。养牛、养羊、养猪、养禽为主的养殖业已成为县上的优势产业。
宁强地处宁略勉三角地带,成矿条件优越,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列汉中市第二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1种,矿石量26840万吨,潜在价值达132亿万。
其中金属矿藏5种,42个矿点,主要有铁、铜、锰、锌、金等,经初步探明,单黄金储量既有3万多公斤。非金属矿藏占全县矿藏的94%,构成本县矿藏的主体,主要有石棉、磷、硫、重晶石、大理石、花岗石、海泡石、菊花石等。
县境内有嘉陵江、汉水两大水系,蕴藏水能资源17.46万千瓦,已开发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3万千瓦,正在建设中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二郎坝水电工程计划装机5万千瓦,年发电量2亿度。 宁强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东端,峰峦崔巍,洞壑瑰奇,飞流喷雪,林木葱郁,备秦巴之景观,容历史于一瞬。
有三国名将赵云驻扎军队的“子龙山”,有相传大禹治水到过汉水源头的“禹王碑”,有陆游题诗的“龙门洞”,古时入川险道“金牛峡、五丁关、西秦第一关”遗迹犹存。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
清初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宁羌发动反清兵变。历代名人骚客对宁强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红军长征时留下许多时刻标语和其他珍贵的革命文物,是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相传在公元前206年,刘邦为王,就国南郑南。韩信便到南郑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但是刘邦并不韩信加以重用,韩信伤心就此逃走。萧何听到韩信私自逃走的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在青桥驿附近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因此说服刘邦,曰:“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历史记载
韩信,淮阴人。秦末,农民起义军与六国旧贵族起兵反秦,韩信投奔项梁部下,项梁败后属项羽.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都南郑,韩信“亡楚归汉”投奔刘邦。同年,刘邦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这儿说的“坛场”,即后人所称的“拜将坛”。《汉中府志》载:“拜将台,在南城下,相传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筑此以受命。今址尚存。”
拜将之后,韩信率兵伐魏、举赵、降燕、定齐、灭楚,为刘汉王朝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与萧何、张良称汉兴三杰。汉王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降韩信为淮阴侯。汉王十一年,韩信被吕后计缚斩杀。
一代英杰早已长逝,但这座拜将坛却长存人间。1938年,冯玉祥曾在拜将坛立碑,上刻:“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碑石今已佚失)。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拜将坛的保护工作,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坛的四周菜畦碧绿,榆柳成荫,风景绮丽。拜将坛正以新的风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总结: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 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总结: 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总结: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总结: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总结:由此可见,一个集体起内讧,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
才会让敌人无机可乘。就是说,团结好了,才能一致对外,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总结: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
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总结: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适得其反 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果自然再无所获!总结: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王去世。
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总结: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原为草莽,经苦读之后,学富慢车) 闻鸡起舞——祖逖(他小时候听着鸡叫就起床读书,很刻苦嘛~~) 凿壁偷光——匡衡(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大家都知道吧~~) 毛遂自荐——毛遂(也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暗度陈仓——韩信(打仗,明修栈道,却暗中率军度陈仓,给项羽措手不及。)
一饭千金——韩信(韩信曾在危难时受一老婆婆一饭之恩,后功成名就,还以千金,类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意思)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蝉、玉环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地球人都知道了吧) 望梅止渴——曹操(曹操行军到一荒芜之地,将士皆口渴难忍无法前行,曹操为激励士气,说此地前面有片梅林,于是众人想象梅子的酸甜,快马加鞭,终于走了出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