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于大宋僧史略卷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释氏通鉴卷三、释氏资鉴卷二、释氏稽古略卷二等书中皆有载述。
依史实言之,慧远示寂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若逝世于刘宋元嘉四年(427),则二人为同一时代之人,且渊明系浔阳人,地与庐山相近,二人之交游未必不可能。
关于陆修静之事迹,依辩正论卷六、甄正论卷下、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昙显传、佛祖历代通载卷十等所述,修静于梁敬帝绍泰元年(555),与昙显对论佛道二教之优劣,时当慧远示寂后一三八年。另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载,修静逝世于刘宋泰始三年(467);又据道教类书之云笈七签本传载,修静逝世于刘宋元徽五年(477),享年七十二。故知慧远与修静之时代相去甚远,二人交游之说极牵强。
盖自中唐以降,儒道佛三教融和之说渐趋流行,虎溪三笑一事或系好事者就三教融和说而虚构者。此外,日本在镰仓时代之后期,亦开始流传该类画作。〔庐山记卷一 闲居编卷十六、镡津文集卷十三、东林十八高贤传、尘添壒囊钞卷五〕
虎溪三笑图
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之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之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图所绘之内容。后世视之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此类?画题现存者以宋代石恪所绘为最古。
唐.蜗寄 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陶渊明:东晋江西浔阳人,世称靖节先生。尝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职辞官,归隐田园,耽乐诗、酒、琴、书,自号羲皇上人。据说他时常到庐山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有一次,又与道士陆修静相携造访,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大师不自觉间险些跨越自我禁足的虎溪,因此留下“虎溪三笑”的美谈。其诗作中蕴藏浓厚的佛教思想,如“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复如何”,充满了无常的感慨,可见佛教对他的影响匪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
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
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
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
李亨:①道备文武,衷怀忠亮,表宏才而应运,申茂绩而经邦,……往属凶丑乱常,云雷经始,咸能外持戎律,内翊皇图,披荆棘而有功,历险艰而无易。
或分麾东讨,扫昏祲於两都;或仗节北临,备长城於万里。 ②风云有感,星象降生。
秉文武之姿,怀经济之器。自凶狂构祸,区宇未宁,蕴忠贞以立身,资义勇而成务。
加其识度宏远,谋略冲深。张飞乃万人之敌,却縠是三军之帅。
故能扫清强寇,收复二京,建兹大勋,成我王业。 ③代国公子仪,河岳闲气,岩廊重宝。
器量深识,宽而有谋;术应通方,用而无滞。自经艰阻,实拥旌旄,遂能克复二京,折冲千里。
厥戎将殄,时乃之功,久勤启沃,载竭忠谠。人之望也,天实赉予。
今残寇示宁,兴师颇广。镇守经制,已有区分,而筹画指麾,必资专制。
将军辞第,无以家为,丞相忧边,思平国难。 李豫:①卿入居台铉,出统戎旃,爰自先朝,累匡多难,靖群氛于海表,凝庶绩于天阶。
敏事而寡言,居敬而行简,人难其易,尔易其难。 ② 卿秉德资忠,懿文经武,内凝庶绩,外定群凶。
为社稷之元勋,实台陛之良辅。爰升太尉,以冠百寮,六府益明,九鼎增重。
李适:①天宝之季,盗起幽陵,翠华南征,潼关不守;广德之际,戎轶郊,皇舆东巡,酆宫罢警,则有若尚父子仪等殄殪丑逆,册肃宗於岐,攘却蕃夷,翊代宗於陕。 ②我肃宗皇帝龙飞灵武,翦灭鲸鲵,公则扬旗帜宣威,佐清六合。
我大行皇帝抚军巩洛,收复都邑,公则摧殄诸寇,涤秽两河。而又猃狁犬戎,共侵泾略,公则挺身锋刃独立战场,叱退穷丑,威雄七萃。
塞垣无警,社稷永康。朕遭闵凶,爰在谅暗,公又外厘百揆,内举四维,委监山陵,克修制度。
万枢倚办,庶绩其凝,凡所询谋,必谒寅亮。敬加从话,则率土欢心;寄以缉熙,则彝伦式序。
宏宣五教,训洽生灵;光昭七德,威肃祸乱。 ③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若神。
昔天宝多难,羯胡作祸,咸秦失险,河洛为戎。公能扶翼肃宗,载造区夏。
于国有患,劳其戡定;于边有寇,藉其驱除。安社稷必在于绛侯,定羌戎无逾于充国。
绛台绥四散之众,泾阳降十万之虏。勋高今古,名璟夷狄,而劳乎征镇,二纪于兹。
苗晋卿:顷羯虏犯顺,王师讨逆,公之子仪,任总元戎,誓清大盗。常山擒敌之后,灵武诩圣之初,成我六军,前驱效死。
於是扫秦里之寇,复开奉天;系陕郊之俘,更收洛邑。加以蒲坂之下,淇水之上,摧暴廓地。
二城无虞,况师不迁延,功皆战伐,岂敢言病,必先启行。此由许国捐躯,输忠奋勇。
颜真卿:子仪帅彼劲卒,赫然先驱,取京洛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恭惟令公,先皇之佐命臣也。
……所莅以清白见称,居常以经济自命。弱冠以邦乡之赋,骤膺将帅之举。
四擢高第,有声前朝;三为将军,再守大郡。……长驱河洛,弼成睿图,再造生灵,克清天步。
函夏之未,安天下之不安,一年之间,区宇大定。……忠於国而孝於家,威可畏而仪可象。
盛德载物,宽仁厚下,用人由己,从善如流。沈谋秘於鬼神,精义贯於天地。
推赤诚而许国,冒白刃以率先。电击於€雷之初,鹰扬於庙堂之上。
凡二历鼎司,两升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历事二圣而厥德维懋,易相二十而受遇益深。盖克复上都者再,戡定东京者一,其馀麾城惭邑,得隽摧锋,亦非遽数之所周也。
裴垍:汾阳事上诚荩,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前后遭罹幸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代宗幸陕时,令以数十骑觇贼,及在泾阳,又陷于胡虏重围之中,皆以身许国,未尝以危亡易虑,亦遇天幸,竟免患难。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无礼,子仪尝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
李灵曜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独子仪封币经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卫送。其为豺虎所服如此。
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幕府之盛,近代无比。
始与李光弼齐名,虽威略不逮,而宽厚得人过之。岁入官俸二十四万贯,私利不在焉。
其宅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
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唯以谗怒,诬奏判官户部郎中张谭杖杀之,物议为薄。
陆贽:天宝之季,寇陷二京,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戡定祸乱,再造区夏,於今赖之。 李儇:昔曹沫三败,终复鲁雠;孟明再奔,竟雪秦耻。
近代汾阳尚父,咸宁太师,亦曾不利鼓鼙,寻则功成钟鼎。 刘昫:①天宝之季,盗起幽陵,万乘播迁,两都覆没。
天祚土德,实生汾阳。自河朔班师,关西殄寇,身扞豺虎,手披荆榛。
七八年间,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及国威复振,群小肆谗,位重恳辞,失宠无怨。
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
。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
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
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
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1、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新朝帝王莽 前蜀太祖王建 前蜀后主王彦 太祖 神圣王 王建 877年~943年,在位期间918年~943年 惠宗 义恭王 王武 914年~945年,在位期间943年~945年 定宗 文明王 王尧 923年~949年,在位期间946年~949年 光宗 大成王 王昭 925年~975年,在位期间949年~975年 景宗 献和王 王伷 955年~981年,在位期间975年~981年 成宗 文懿王 王治 960年~997年,在位期间981年~997年 穆宗 宣让王 王诵 980年~1009年,在位期间997年~1009年 显宗 元文王 王询 991年~1031年,在位期间1010年~1031年 德宗 景康王 王钦 1016年~1034年,在位期间1031年~1034年 靖宗 容惠王 王亨 1018年~1046年,在位期间1035年~1046年 文宗 仁孝王 王徽 1019年~1083年,在位期间1046年~1083年 顺宗 宣惠王 王勋 1047年~1083年,在位期间1083年 宣宗 思孝王 王运 1049年~1094年,在位期间1083年~1094年 献宗 恭殇王 王昱 1084年~1097年,在位期间1094年~1095年 肃宗 明孝王 王熙 1054年~1105年,在位期间1095年~1105年 睿宗 文孝王 王俣 1079年~1122年,在位期间1105年~1122年 仁宗 恭孝王 王楷 1109年~1146年,在位期间1123年~1146年 毅宗 庄孝王 王晛 1127年~1173年,在位期间1146年~1170年 明宗 光孝王 王晧 1131年~1202年,在位期间1170年~1197年 神宗 靖孝王 王晫 1144年~1204年,在位期间1197年~1204年 熙宗 成孝王 王韺 1181年~1237年,在位期间1204年~1211年 康宗 元孝王 王璹,又名贞 1152年~1213年,在位期间1211年~1213年 高宗 安孝王 王暾 1192年~1259年,在位期间1213年~1259年 元宗 顺孝王 王倎 1219年~1274年,在位期间1260年~1274年 忠烈王 王椹 1236年~1308年,在位期间1274年~1308年 忠宣王 王璋 1275年~1325年,在位期间1298年、1308年~1313年 忠肃王 王焘 1294年~1339年,在位期间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 忠惠王 王祯 1315年~1344年,在位期间1330年~1332年、1339年~1344年 忠穆王 王昕 1337年~1348年,在位期间1344年~1348年 忠定王 王蚳,蒙古名是“迷思监朵儿只” 1337年~1352年,在位期间1349年~1351年 恭愍王 王祺 1330年~1374年,在位期间1351年~1374年 恭让王 王瑶 1345~1394年,在位期间1389~1392年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
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
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
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 后来,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
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对显宗说:“他在给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 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后来,班超因有过失而罢了官。……第二年,皇帝下诏令说:“过去匈奴独霸西域,侵犯河西,永平末年,白天也要把城门关起来。
先帝深深怜悯边疆老百姓遭受盗寇的祸害,就命令将帅出击右地,攻破白山,进军蒲类,攻取车师,其他定居的城郭诸围都震慑响应,于是开辟了西域,设置了都护。可是惟独焉耆王舜,舜的儿子忠,叛逆不道,倚仗他们国家的险阻,杀死都护和吏士,先帝重视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全,不想大动干戈,所以派遣军司马班超安抚于蜫以西诸国。
于是班超越过葱岭,到达县度山,出入二十二年,莫有谁不服从的。班超改立各国国王,安抚其人民。
不惊动中国,不派遣军队,而使远夷和睦,异族同心,达到了施行讨伐,洗雪旧耻,替将士报仇雪恨的目的。《司马法》记载‘:赏赐不超过一个月,是要让人们看以为善的好处’。
现在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班超自觉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老了,思念故国。
作品原文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白话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份不详。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
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
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
北京的胡同可谓多如牛毛,在这么多的胡同里有一条是很出 名的,这就是辟才胡同。
为什么说它出名呢?是因为慈禧老佛爷 曾出生在这里。 这个辟才胡同啊,它就在政协礼堂南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
为什么叫辟才胡同呢?传说这条胡同的西口,过去曾有座不 起眼的小庙,这座小庙坐南朝北,紧接着小庙的东面住着一户姓 霍的人家,这家人很有钱,多少年来长盛不衰,而霍家附近的邻 居有不少是一天连三顿饭都吃不上的穷人,但是霍家从来不帮助 他们,还总仗势欺负穷人。 过了若干年,霍家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变穷了,一大家人有的甚至到了要饭的地步,霍家人自己也很纳闷儿。
有一'天,一k个收破烂的老头来到霍家,问:“你们怎么也卖破烂呀?真穷到这份上了? ”霍家对收破烂的老头说:“我们也很奇怪。过去那么有钱,如今这钱都到哪去了?”老头哈哈一笑,便说:“这个我知道,原来你们为什么那么有钱?是因为你们家对面开了一家劈材厂,这样你们霍家风水才好。
人们买劈材烧火,火越烧越旺,所以你们霍家就越来越有钱。为什么后来又变穷了?因为邻居们在你家对面,也就是劈材厂的旁边挖了两口水井,这一来,把你们霍家的风水给破了。
你想啊,井里的水打出来必然会浇灭你们家的火,更何况这两口井都是苦水井,‘火’被苦水浇着,烧不起来,你们家怎么还能旺盛呢?日子怎么能不变‘苦’ 了?”霍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心想,原来是这些穷邻居挖水井把我们的家势给挖败落了,看来要想办法对付他们。 一天深夜,霍家老少五口人,手拿锹镐,想乘人不备把两口井给填了,可就在他们偷偷往井里填土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大作,把霍家这五口人都刮到井里淹死了。
从此,这一带的百姓再也不用受霍家的欺凌,由于这前因后 果都是由那个劈材厂引起的,所以大家就把这条胡同改名为劈材 胡同了。 过了几年,有个大官路过此地,听到这个名字觉得不雅, 就更名为辟才胡同,而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地流传下来了。
抱枝拾叶[bào zhī shí yè]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冰销叶散[bīng xiāo yè sàn]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倡条冶叶[chāng tiáo yě yè]
倡:通‘娼’;冶:妖艳。原形容杨柳的枝叶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赏攀折的花草枝叶。借指妓女。
吹叶嚼蕊[chuī yè jiáo ruǐ]
指吹奏、歌唱。
词无枝叶[cí wú zhī yè]
词:言词,词句。形容文字简炼,无枝蔓之辞。
辞有枝叶[cí yǒu zhī yè]
粗枝大叶[cū zhī dà yè]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粗株大叶[cū zhū dà yè]
见“粗枝大叶”。
梵册贝叶[fàn cè bèi yè]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改柯易叶[gǎi kē yì yè]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
根深叶茂[gēn shēn yè mào]
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
抱枝拾叶 冰销叶散 倡条冶叶 吹叶嚼蕊 词无枝叶
粗枝大叶 梵册贝叶 改柯易叶 根深叶茂 红叶题诗
胡支扯叶 胡枝扯叶 疾风扫秋叶 加枝添叶 金枝玉叶
枯枝败叶 连枝带叶 连枝分叶 两叶掩目 绿叶成阴
绿叶成荫 落叶归根 落叶知秋 莫辨楮叶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骈枝俪叶 破桐之叶 青枝绿叶 琼枝玉叶
秋风落叶 秋风扫落叶 秋风扫叶 柔枝嫩叶 如振落叶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添枝加叶 添枝接叶 添枝增叶 条入叶贯
条修叶贯 同心叶力 梧桐一叶落 西风落叶 寻枝摘叶
杨穿三叶 冶叶倡条 叶公好龙 叶落归根 叶落知秋
叶瘦花残 一叶报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迷山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知秋 移根换叶 移根接叶 有枝添叶
有枝有叶 雨条烟叶 玉叶金枝 御沟红叶 枝布叶分
枝对叶比 枝繁叶茂 枝分叶散 枝附叶从 枝附叶连
枝附叶著 枝附叶着 枝流叶布 枝叶扶疏 枝叶扶苏
枝叶相持 重熙累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