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
最早出现于 《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 《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洛阳是隋朝的京都。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在一次值班的时候,因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认为他不老实,于是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从此发奋读书。一次,李密在洛阳的大街上骑着牛,把《项羽传》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恰巧被宰相杨素看见,杨素跟李密亲切地交谈了一阵,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杨素回到家跟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学识渊博,才能也很强,将来有什么重要事情你可以跟他商量。”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好朋友。后来杨玄感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就把李密请去当他的谋士,可是杨玄感因被别人迷惑,几次关键时刻不用李密的计谋,最终导致兵败被杀。李密脱离危险后,继续反抗隋朝,他投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帮助下,这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胜利。翟让就主动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建立政权后,在进攻洛阳时,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决开东海的堤坝,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炀帝的恶行还没有流完。成语“罄竹难书”,比喻罪恶滔天。
成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典故: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罄竹难书"
最早出现于 《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 《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数不胜数",
洛阳是隋朝的京都。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他生性聪明灵活。在一次值班的时候,因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认为他不老实,于是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从此发奋读书。一次,李密在洛阳的大街上骑着牛,把《项羽传》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恰巧被宰相杨素看见,杨素跟李密亲切地交谈了一阵,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杨素回到家跟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学识渊博,才能也很强,将来有什么重要事情你可以跟他商量。”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好朋友。后来杨玄感起兵要推翻隋炀帝的统治,就把李密请去当他的谋士,可是杨玄感因被别人迷惑,几次关键时刻不用李密的计谋,最终导致兵败被杀。李密脱离危险后,继续反抗隋朝,他投奔了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军,在李密的帮助下,这支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胜利。翟让就主动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李密建立政权后,在进攻洛阳时,李密发出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宣布隋炀帝有十大罪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把南山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决开东海的堤坝,滔滔海水流完了,隋炀帝的恶行还没有流完。成语“罄竹难书”,比喻罪恶滔天。
成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典故: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斑竹一枝千滴泪 上古时候,尧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女英,二女儿叫娥皇,姐姐长妹妹两岁。
女英和娥皇都长得俊秀,贤惠善良,尧王很喜欢他的两个女儿。尧王选贤让能,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个女儿许给舜为妻。
舜在帮助尧王管理国家大事期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尧王死后,舜帝即位,南方的“三苗”部族(现在湖南),多次在边境骚扰,舜亲率大军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随同行,留住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到苍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后人把这个地方叫做零陵)。
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两眼流出血泪来。泪珠洒在竹子气上面,染得竹子满身斑斑点点,成为斑竹,后来,姐妹二人投水而死。
人为纪念娥皇、女英,在湘水旁建立庙宇,名为黄陵庙。传说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娥皇是湘君,女英湘夫人。
她们的墓在衡山上面。二妃死后,湘水出口处的洞庭湖君山出产一种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点点紫晕的玟痕,传说为二妃的血泪所化而成。
人们将这种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
没什么典故,作诗嘛,无非是浮想联翩时所为,要么是触景生情,当然,也不能排除是应景作。
而李峤的这首《风》,很多唐诗选集都没有将它收进去,这其中大有蹊跷。因为李峤在武则天当政时做过宰相,地位很高,按理是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的。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一载袁天纲为唐宰相李峤看睡相事。李峤兄弟五人,皆早夭,待李峤长成时,其母请相士袁天纲为儿子看相。袁看后谓峤“寿苦不永,恐不出三十。”李母大惧,请袁为之再看卧相。是夜,袁天纲见李峤无喘声,用手试之,鼻中气绝,大惊,用心观察良久,方知其呼吸乃在耳中,遂起贺李母,谓气从耳出是为。‘龟息’,主大贵寿,但贵寿不富。后来在武则天秉政时,李峤拜相,家中一直清贫。
李峤官至宰相,而一直家贫,说明他的人品应该不错,而历史记载中,他的人品问题很有争议。我只能猜测,这也许是后来,他的政治敌人得势后,故意为之。
也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所以关于这首《风》,没有什么典故流传下来。
舜南巡时病死在路上,他的两个妃子知道了,非常难过,痛哭不已。泪水都打湿了湘水边的竹子,于是那里的竹子上都有泪滴似的斑纹,后人就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92;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养竹歌为周庄吴逵子道赋 华幼武 高轩公子良不俗,不种奇花种修竹。
奇花照眼一时红, 修竹虚心万年绿。春雷击地新笋生,龙角森森那忍触。
自锄暖土厚栽培,手挈银瓶细浇沃。深根扫除蝼蚁窟, 香叶终期凤凰宿。
日使沾濡雨露恩,岁寒且惮冰霜酷。 猗猗绕户矗琅干,还舞连烟比淇澳。
招摇皓月金琐碎, 勾引清风生戛玉。炎天展簟卧苍雪,春日听莺泛 。
可能一日暂相忘,坐对此君看不足。君不见白乐天, 重言养竹如养贤。
又不见东坡诗,无竹士俗不可医。 君今有竹善培养,会看直指青云上。
翠涛轩 吕诚 五月二十八日重过翠涛轩,清坐终日,薄暮而归, 赋此盖书所见也,翠涛为竹而得名,余不能辞矣。 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
涓涓清润乌皮几,楚楚高搀薜荔墙。 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璜。
孙枝迸地浑疑占,老节凌霜色更苍。 三径旋开真得计,七贤避世故佯狂。
因怀梅友称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 白鹤归时云动荡,青鸾啸处夜微茫。
对之可使食无肉,衰矣空惭鬓有霜。 隐几无心开卷帙,卷帘随意炷炉香。
日中见斗瞻霄汉,月下吹箫引凤凰。 物外襟怀差可共,闲中滋味淡相忘。
不寻酒伴鸡豚社,误落诗名锦绣坊。 时复开樽排合匝,每怜学子走 。
兴来坐久无聊赖,老去频过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汉简,於今触目尽琳琅。
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夕阳。 题朱九龄翠筠轩 许恕 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玉立。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 轩中之人清且闲,心不在乎山水间。
左图右使移白日,四檐环佩声珊珊。 不可一日无君子,澹然风致颇相似。
翠实常分丹风雏,箨冠曾奉青霞士。 北郭道人静者徒,爱看黄岩烟雨图。
拟约嵩溪听萧瑟,醉来踏遍青珊瑚。 对竹 黄庚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翦伐,何用报平安。 居竹轩 倪瓒 翠竹如云江木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迳, 雨后垂阴欲覆邻。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碧筒饮 张雨 采绿谁持作羽觞,竹林人共晚樽凉。
玉茎沁露心微苦, 翠盖擎云手亦香。饮水龟藏莲叶小,吸川鲸恨藕丝长。
倾壶误展林郎袖,笑绝耶溪窈窕娘。 种竹 洪希文 移得霜根趁雨栽,墙阴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风到, 未暇招渠俗子来。猿讶便立书案立,鹤之早避钓船回。
不妨更了岁寒计,早晚栽松兼种梅。 盆竹 释善住 瓦缶不多土,娟娟枝叶繁。
岂知幺凤尾,元是古龙孙。 苍雪洒禅榻,细香浮酒樽。
王猷来此见,应亦为消魂。 养竹成大林 谢应芳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
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群奴为洗之, 往哉聆我言。
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
宿莽荡无余,清风仍满园。 题崔原亨竹深处 成廷圭 余家有竹数竿,人号之居竹轩,原亨城西时则有竹亦数竿, 人号之竹深处,余与崔君通家来往,所好相同,故及之。
居竹轩中亦自宽,不愁无地著琅干。文公胸次空千亩, 李侗门前只一竿。
天与老夫医恶俗,日凭童子报平安。 崔家别墅尤高致,迟子归来守岁寒。
雪竹山房 贡性之 此君节操独凌寒,冰雪丛中更耐看。帘幕影迷金琐碎, 佩环声动玉阑干。
只疑玄圃翻琼树,错讶瑶台舞素鸾。 百战几时能著我,万竿深处一凭阑。
竹菌 周砥 竹迳拾竹菌,中林露襄襄。宛转童竖歌,顷新易满筐。
粲然丹砂质,携下白云乡。眄来意忻喜,执爨属初当。
溉 沃灵液,登俎达馨香。腊毒惧厚味,餐霞秘仙方。
得此与疏笋,萧然侑一觞。含和适胜歆,茹美贵清凉。
熟谓可乐饥,庶亦洁中肠。非但紫芝曲,愿继采薇章。
翠贡亭 赵秉文 修竹百十个,老柏四五行。日出烟雾散,露叶翻青光。
时携一壶酒,来此据胡床。鸟啼白日静,花落春风香。
君看苍翠间,法身露堂堂。既物元非真,离物又非忘。
掩卷忽而笑,风枝奏笙篁。 咏竹 王吉 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咏竹 玄虚子 寒岩鸦秀无多种,惟有琅干过岁华。直节正当恬养素,虚心恰合道生涯。
迎风瑟瑟清未冷,戴雨潇潇净更嘉。谁并真常君子器,偏宜仙洞道人家。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养竹歌为周庄吴逵子道赋 华幼武 高轩公子良不俗,不种奇花种修竹。
奇花照眼一时红, 修竹虚心万年绿。春雷击地新笋生,龙角森森那忍触。
自锄暖土厚栽培,手挈银瓶细浇沃。深根扫除蝼蚁窟, 香叶终期凤凰宿。
日使沾濡雨露恩,岁寒且惮冰霜酷。 猗猗绕户矗琅干,还舞连烟比淇澳。
招摇皓月金琐碎, 勾引清风生戛玉。炎天展簟卧苍雪,春日听莺泛 。
可能一日暂相忘,坐对此君看不足。君不见白乐天, 重言养竹如养贤。
又不见东坡诗,无竹士俗不可医。 君今有竹善培养,会看直指青云上。
翠涛轩 吕诚 五月二十八日重过翠涛轩,清坐终日,薄暮而归, 赋此盖书所见也,翠涛为竹而得名,余不能辞矣。 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
涓涓清润乌皮几,楚楚高搀薜荔墙。 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璜。
孙枝迸地浑疑占,老节凌霜色更苍。 三径旋开真得计,七贤避世故佯狂。
因怀梅友称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 白鹤归时云动荡,青鸾啸处夜微茫。
对之可使食无肉,衰矣空惭鬓有霜。 隐几无心开卷帙,卷帘随意炷炉香。
日中见斗瞻霄汉,月下吹箫引凤凰。 物外襟怀差可共,闲中滋味淡相忘。
不寻酒伴鸡豚社,误落诗名锦绣坊。 时复开樽排合匝,每怜学子走 。
兴来坐久无聊赖,老去频过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汉简,於今触目尽琳琅。
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夕阳。 题朱九龄翠筠轩 许恕 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玉立。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 轩中之人清且闲,心不在乎山水间。
左图右使移白日,四檐环佩声珊珊。 不可一日无君子,澹然风致颇相似。
翠实常分丹风雏,箨冠曾奉青霞士。 北郭道人静者徒,爱看黄岩烟雨图。
拟约嵩溪听萧瑟,醉来踏遍青珊瑚。 对竹 黄庚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翦伐,何用报平安。 居竹轩 倪瓒 翠竹如云江木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迳, 雨后垂阴欲覆邻。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碧筒饮 张雨 采绿谁持作羽觞,竹林人共晚樽凉。
玉茎沁露心微苦, 翠盖擎云手亦香。饮水龟藏莲叶小,吸川鲸恨藕丝长。
倾壶误展林郎袖,笑绝耶溪窈窕娘。 种竹 洪希文 移得霜根趁雨栽,墙阴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风到, 未暇招渠俗子来。猿讶便立书案立,鹤之早避钓船回。
不妨更了岁寒计,早晚栽松兼种梅。 盆竹 释善住 瓦缶不多土,娟娟枝叶繁。
岂知幺凤尾,元是古龙孙。 苍雪洒禅榻,细香浮酒樽。
王猷来此见,应亦为消魂。 养竹成大林 谢应芳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
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群奴为洗之, 往哉聆我言。
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
宿莽荡无余,清风仍满园。 题崔原亨竹深处 成廷圭 余家有竹数竿,人号之居竹轩,原亨城西时则有竹亦数竿, 人号之竹深处,余与崔君通家来往,所好相同,故及之。
居竹轩中亦自宽,不愁无地著琅干。文公胸次空千亩, 李侗门前只一竿。
天与老夫医恶俗,日凭童子报平安。 崔家别墅尤高致,迟子归来守岁寒。
雪竹山房 贡性之 此君节操独凌寒,冰雪丛中更耐看。帘幕影迷金琐碎, 佩环声动玉阑干。
只疑玄圃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