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典故的诗词句非常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方括号括出的部分皆为化用典故诗句):《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钓鱼典)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江城子 》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权射虎典)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冯唐持节典)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这里为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为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正气歌》 【南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首诗里的典故非常多(括号部分几乎一句一典),分别说明如下:1、在齐太史简:春秋时齐国的权臣崔杼弑君,齐国太史铁笔直书记于史册,被崔杼杀了,其弟再记,又被杀,三弟再记再被杀,四弟仍不畏死再记之,寓意不畏强权的精神。
2、在晋董狐笔:春秋时代晋灵公被权臣赵盾之子赵穿所弑,晋国太史董狐在史笔无情,直书"赵盾弑其君",虽然没被赵盾所杀,但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难的精神与齐太史无异。3、在秦张良椎:秦灭六国,韩遗臣张良以铁椎行刺始皇,寓意匹夫报国之勇气。
4、在汉苏武节: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十九年,所持使者之节上节毛尽落而不屈,寓意使臣守节不谕之气节。5、为严将军头:三国时期,蜀将严颜被张飞所败,被劝降时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 寓意宁死不降的精神。
6、为嵇侍中血:晋惠帝八王之乱时,侍中嵇绍为保护皇帝而被杀,血溅帝衣,皇帝感念他的忠心,竞舍不得洗那件血衣。寓意护主之危,以身相殉之精神。
7、为张睢阳齿:唐玄宗天宝年安史之乱,张巡与许远,咬牙死守睢阳,城陷后仍骂敌不绝,死得壮烈,寓意不屈的精神。8、为颜常山舌: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兵败被执,仍大骂贼人,贼人割了他的舌头,犹不屈而死。
寓意忠于国家、与反贼不共戴天。9、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东汉末年,海内大乱,管宁不染世俗,避地辽东,以清操自励,当时人人学之,连穿衣戴帽也跟他一样,寓意出污泥而不染之情操。
10、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三国时期孔明之作出师表,寓意大节柄然的忠义之气。11、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五胡乱华,晋元帝偏安江左,大将祖逖渡江讨贼,中流击楫而誓 :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寓意激昂慷慨复国之气。
12、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唐自安史之乱后,李希烈欲谋反称帝,找大臣段。
典故:《宋玉·大言赋》 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意思是:剑客的豪情达天,以地为车,以天以车盖,手中的剑长出天外。
出自:辛弃疾[宋]《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原文: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释义: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但作于在福建任职时期。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有感而作此词。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
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全篇钩锁严密,脉络井然。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作者胸怀大志,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己任。他虽身处福建南平的一个小小双溪楼上,心里盛的却是整个中国。
所以,他一登上楼头,便“举头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战争,联想到大片领土的沦陷与骨肉同胞的深重灾难。而要扫清敌人,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则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作者却从一把落水的宝剑起笔,加以生发。
“长剑”,长也不过是“三尺龙泉”而已。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这是词人的心声,同时也喊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意愿。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
这首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词中的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等;
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等等。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
如开篇直写国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极为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化用典故的诗词句非常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方括号括出的部分皆为化用典故诗句):《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钓鱼典)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江城子 》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权射虎典)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冯唐持节典)【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这里为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为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正气歌》 【南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首诗里的典故非常多(括号部分几乎一句一典),分别说明如下:1、在齐太史简:春秋时齐国的权臣崔杼弑君,齐国太史铁笔直书记于史册,被崔杼杀了,其弟再记,又被杀,三弟再记再被杀,四弟仍不畏死再记之,寓意不畏强权的精神。
2、在晋董狐笔:春秋时代晋灵公被权臣赵盾之子赵穿所弑,晋国太史董狐在史笔无情,直书"赵盾弑其君",虽然没被赵盾所杀,但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难的精神与齐太史无异。3、在秦张良椎:秦灭六国,韩遗臣张良以铁椎行刺始皇,寓意匹夫报国之勇气。
4、在汉苏武节: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困十九年,所持使者之节上节毛尽落而不屈,寓意使臣守节不谕之气节。5、为严将军头:三国时期,蜀将严颜被张飞所败,被劝降时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 寓意宁死不降的精神。
6、为嵇侍中血:晋惠帝八王之乱时,侍中嵇绍为保护皇帝而被杀,血溅帝衣,皇帝感念他的忠心,竞舍不得洗那件血衣。寓意护主之危,以身相殉之精神。
7、为张睢阳齿:唐玄宗天宝年安史之乱,张巡与许远,咬牙死守睢阳,城陷后仍骂敌不绝,死得壮烈,寓意不屈的精神。8、为颜常山舌: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兵败被执,仍大骂贼人,贼人割了他的舌头,犹不屈而死。
寓意忠于国家、与反贼不共戴天。9、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东汉末年,海内大乱,管宁不染世俗,避地辽东,以清操自励,当时人人学之,连穿衣戴帽也跟他一样,寓意出污泥而不染之情操。
10、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三国时期孔明之作出师表,寓意大节柄然的忠义之气。11、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五胡乱华,晋元帝偏安江左,大将祖逖渡江讨贼,中流击楫而誓 :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寓意激昂慷慨复国之气。
12、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唐自安史之乱后,李希烈欲谋反称帝,找大臣段秀。
前几天在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课下有同学问我课文中的“用典”与“化用”有什么区别,我当时简单的告诉她用典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或情感,如“曹操的《短歌行》和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诗句,而“化用”是模仿前人的句子让自己的诗文更有文采,如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现在翻阅相关资料结合高中生学过的相关“用典”和“化用”的例子详细辨析一下。 先说“用典”。
张中行先生认为,所谓的“用典”就是“就较少的词语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p33。)
我们可以看出,典故有以下特征:简洁性。 这是个相对与原典的概念。
试举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加以说明。这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凡48字,虽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但在李诗中却只用7个字而已!(用典虽有炫博的嫌疑,但的确在表情达意上是极为经济的,这才是用典的魅力所在!)其二、用典有“语典”和“事典”两类。 前者有姜夔词《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句子。
“春风十里”出于杜牧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句;后者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孙权(仲谋)、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和廉颇等五人的事典,毫无痕迹的表达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感受。 (对英雄人物孙权的怀念和崇敬;赞赏刘裕的北伐功业,表明自己也想如此能收复失地;否定刘义隆的仓皇北伐,警告韩?腚幸َ∏俺抵槐泶锒酝持握咂¾右挥绮凰急狈サ牟宦槐砻髯约涸敢庀窳哪茄عЯΑ#┢淙 ⒆髡咚ر泶锏乃枷肭楦杏牍攀禄蚬庞锼泶锏囊馑枷嗤蛳喾础O嗤娜纭督跎ء分械摹白蚊院本浔泶锏囊彩窃涞暮濉ءِ槲掮午浚幌喾吹模步蟹从玫涔剩缤跷¡渡骄忧镪浴分小巴跛镒钥闪簟本褪欠从谩巴跛锕槔促猓街胁豢删昧簟保ā冻恰ふ幸俊罚┲猓泶锒砸由搅稚畹南蛲ú辉腹槿ィ┲狻? 再看“化用”。
所谓“化用”,就是指化用前人语句的形式,造出相似的语句,使之成为创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句子形式。试举王勃诗文中的两例加以说明。
其一是《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这两句是化用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之句,表达的是鼓励弟弟曹彪的,表面上看是希望和劝勉,但深层次之意写的是功业难酬。
兄弟相聚难再的无奈和悲痛之情。而在王勃这里却表达的是一种激昂向上的朋友间的离别安慰,含义不同。
再如《滕王阁序》中让阎公矍然而起说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其实源于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 比庾信的原句更显高妙,这不仅表现在意境的深远、色彩的对比明丽,更表现为为联想的神奇,真正实现了“旧中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化用至境,不可不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修辞手法,有同有异:相同之处,都以前人诗文为基础,(事典除外。 )不同之处是有二:一是用典是“照抄原文”,而化用在字句上要与原文略有变化,如《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对《苏幕遮·碧云天》中“碧云天,黄叶地”的化用。
其二,用典意在“守旧”,而化用意在“出新”。具体来说,“用典”重在援引前人现成的意思来表达一己之意,“援古以证今”之谓也,而“化用”重在通过字句形式的变化来造出新句新意,也就是所谓的“推陈出新”。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