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献公将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
虞公过去只是听说过这些宝物,但无缘亲眼观赏,时感遗憾。当时一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阻道:“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大王千万不可答应借道!”虞人家晋国是大国,现的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虞公终于不听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最后导致领土被晋国侵占。
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一天早晨,他们一起上朝时,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说:“看来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尝到什么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时,听见内侍向厨房说:“昨天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郑灵公下令煮来让文武百官一同品尝。”
两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什么事情如此开心,子家赶紧向郑灵公说明公子宋食指挑动果然灵验之事。
郑灵公听完后,也笑了笑说:“公子宋的食指灵不灵,还得通过我这一关呢!”
后来鳖羹分配到公子宋时刚好分完,郑灵公就大笑说:“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
没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郑灵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汤来尝一下,并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这就是“染指”的来历)
郑灵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藐视国君的权威,非常生气。此时,郑灵公已心生杀意。后来借着一些理由,郑灵公想要派人把他给杀了,没想到公子宋先发制人,杀了郑灵公。公子宋一定没有料到,他灵验的食指虽然让他品尝到了美食,却也让自己最后背负了弑君的恶名。
为什么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鳖汤,郑灵公就差点把他杀掉呢?这是因为鼎在先秦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经君王的允许随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对君王权力的觊觎,是对统治地位的挑战。因此,人们用“染指”来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这场变故后,郑国大乱,公子宋最终也被杀,暴尸于朝。
典故:春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十分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员(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他都会被吓到。
有一天,伍子胥来到江边,遇到一个渔翁,伍子胥把事实真相都告诉了他。后来,渔翁上岸帮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芦苇丛里。等到渔翁一回来,发现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担心,快点出来,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当伍子胥要走之前,还叮咛渔翁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起见过他的事情。渔翁见伍子胥怀疑自己,为了不让他担心,竟然投江而死。伍子胥非常难过,继续逃亡的生活。
后来,他在吴国受到重用,掌握了吴国的军队,他立刻攻打楚国,报了杀父的深仇大恨。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芈姓,熊氏,名弃疾,继位后改名居,又称陈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1-2] ,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成语: 按兵不动
拼音: 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释: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成语故事:
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地给晋国进贡财物。当时任国君的卫灵公不愿长久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卿赵鞅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帝丘,以迫使卫灵公屈服。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不料,一个月过去了。史默没有按时回国。赵鞅不知出了什么事,心神不定。有人猜测,可能史默已被卫国人拿住杀掉,又建议说,卫国是个小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晋国的大军一到,卫国的国君会不战自降,为此请赵鞅下令出兵。
赵鞅不同意这个建议。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于同盟国断绝往来,一定会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坚持等史默回来再考虑出兵的问题。
过了半年,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要想得到利益,却很可能得到害处,恐怕您还没有觉察出来吧!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
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姐妹的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动向:孔子已来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民气旺盛。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采纳他们的计谋。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拍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再说。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出自宋代苏洵的《心术》,意思是:情感是洪流,理智是防堤。
感情冲动时,用理智控制它,忍一忍就可以抵御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就可以控制冲动。心术 ( 苏洵 )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
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 (hòu) ,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
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
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
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
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 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 (zhuì) 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
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
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
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
所以 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 “ 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 曰: “ 吾之长短,吾抗而暴 (pú) 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 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
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愤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
历史典故--张之洞智斗俄国苕
清光绪二十五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统管两湖两广的军政大事。这个人比较开明,看到清政府向外国割地赔款,老百姓受洋人欺负,于是就主张施行新政,富国强兵,走实业救国的路。
他主持筹款修建的汉阳兵工厂从龟山头一直摆到了邱家台,当时在全国都有蛮大的名气。
兵工厂修起来了,可到哪里去弄造洋枪洋炮的图纸呢?英国佬、美国佬都蛮“贼”,兵器图纸从来不让中国人沾边。张之洞为这个事抠卫些时后脑壳,就是想不出好法子。
正巧,俄国大鼻子看到英美两国都在湖北扬场武道,自已想插一手。专门从西安拖来一门大炮,想吓下子张之洞,好抖点狠气出来。
大炮运到汉口,俄国人下帖子请张总督参观。张之洞接到帖子子心里一喜。这不是瞌睡遇到了枕头,机会来了!可转头一想,这俄国人有点苕,但不至于苕脱了节,苕到由我们大大方方地去拆炮画图纸的地步,于是左思右想,想出个两全其美的绝法来了。
他叫当差的回话说,张大人被皇帝召到京城汇报去了,打个来回得百把天。又吩咐手下人把俄国炮先安置在武圣庙大殿左厢房里,把六锁紧,贴上封条,还假马假让俄国人检查了一道。俄国人见安排得这么牢靠,也就安心地回租界去吃喝玩乐去了 。
俄国人前脚走,张之洞后脚就派人把厢房后墙打了个洞,派了几个内行人进去三下五去二把俄国炮散了架,加班加点把各个部件尺寸灵灵醒醒地画了图纸,然后原封原前再杜拢去,封好墙洞,没有漏一点马脚。
没有过两天,汉阳兵工厂就照图纸造出了一门大炮,可是,不晓得那个地方差点窍,随么样搞炮就是打不响。兵工厂的管事急得像鬼,赶紧向张之洞报告。哪晓得张之洞听后像没有事一样:“慌么事?你只管把我们的炮也拖到武圣庙右厢房去,照样锁门贴封条。再派人闷使怀把俄国炮的点火部分弄坏它。别的你不管。我们的炮我有法子叫俄国人修!”管事听得糊里糊涂,又不敢插嘴,只好照办。
两门炮都安置如贴后,总督府放出风说张大人从北京回了。于是俄国人马上就约张之洞到庙里去看炮。张之洞从头到尾把俄国炮打量了一盘,一惊一诈地说:“哎呀,真是巧巧的姆妈生巧巧,你们俄国人么样学倒我们一样做炮?”俄国人不服周。张之洞就叫人打开右厢房的门,里头果真有一门跟他们一模一样的炮,当时就傻了眼。俄国人为了不掉底子,一口咬倒说:“这炮样子虽然差不多,但威力肯定不如我们的。张之洞摸着下巴一笑:“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是红是黑,当场比试一盘,么样?”俄国苕哪晓得他事先派人做了手脚忍气吞声?于是动手抬高炮身,想现一手。拆坏了的炮自然打不响,这下子急得俄国人冷汗直垮,慌忙火急找原因现场修理,人手不够只得请中国工匠帮忙。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兵工厂的工匠在给俄国人帮忙时立刻就找到了大炮哑火的窍门,结果,俄国炮打响了,中国包也打响了,一娘所生的儿子,你能分得出高低来?俄国苕被张之洞戏弄了一盘,随么便宜也没有捞到。后来,汉阳兵工厂的人都说:张之洞这个人是筛子脑壳——点子多。
这就是:富国先强兵,总督费苦心;戏耍俄国佬,三镇留美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