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缺乏自信心,经常感到事事不如人,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走路的姿势太丑。
一天,他在路上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走路。
在邯郸,他无论是看到小孩,老人还是看到妇女走路他都觉得好看,都学。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2.围魏救赵: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4.完璧归赵: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典故有点长) “和氏之璧”落到赵惠文王手里不久,消息便传到秦昭襄王耳朵里。
秦昭襄王依仗秦国强大,想要得到和氏璧,佯称愿以15城来换。 接到秦王的信后,难坏了赵王君臣。
若是答应,怕上秦王的当,如不答应,又怕秦国攻打。正在久议不决之时,宦官缪贤说:“我家门客蔺相如,有智谋,善言辩,而且一身是胆,可以与他商议。”
于是,赵王把蔺相如召来,问他有什么办法,蔺相如说:“秦国说用城换璧,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秦国璧,秦国不给赵国城,秦国理亏。依我看,还是把璧给秦国。
如果没人去,我愿带璧前往,如果秦国拿城交换,我就把璧给秦,如果秦不拿城交换,我就誓死把璧带回赵国(即完璧归赵)”。 赵王觉得蔺相如说的有理,于是就派他出使秦国。
秦宫里,秦王召见了蔺相如。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之后,秦王十分喜爱,一味把完,并将玉传于大臣美女们观看,丝毫没有拿城交换的意思。
蔺相如见此情景,顿生一计,他走上前对秦王说:“这块玉上有点小毛病,我来指给大王看。” 当蔺相如接到璧后,急忙退到柱子旁边,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从赵国来之前,赵王和群臣商议,大家说秦王贪婪,想依仗他的势力来要璧,说用城换璧是假的。
我说平民百姓交往还讲信用,何况作为大国的秦国呢?所以赵王才派我送璧来。可是大王今天对我很傲慢,把璧随随便便地传着看,根本没有诚意拿城交换。
现在,璧就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要威逼强夺,那我就拼着头颅与这璧一同碰碎在柱子上。”蔺相如说着,就装着要往柱子上猛撞。
秦王见状,十分惊慌,连忙制止,表示歉意。并命人把地图拿来,装模作样指看地图告诉蔺相如,从这里到那里,一共15座城,都划归赵国。
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狡诈手段,说:“和氏璧是天下稀有珍宝。来时赵王斋戒了五日,今天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斋戒五日。”
秦王知道不能强夺,只得答应。 事后,蔺相如叫他的随同化装成平民携带着璧抄小道送回赵国。
五天以后秦王按照礼节在王宫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义正严词地对秦王说:“秦国自缪王以来,从未讲过信义。
这次我也怕上当受骗。所以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去了。
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只要你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派一个使臣去赵国,赵王不会不答应。我知道我现在得罪了大王,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虽然气得发抖,但也没办法,只好放蔺相如回去。
结果,秦国没有给赵国城,赵国也没有给秦国璧。 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有功,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拜为赵国的上卿。
5.负荆请罪:& 6.刎颈之交: 同样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临危不惧,战胜了骄横的秦王,为赵国立下大功,因而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是赵国的一员名将。武灵王在位时,南征北战,为赵国立有汗马之劳;惠文王当政后,东挡西杀,他更是为赵国屡建新功。
他是赵国谁都比不了的举足轻重的功臣。他若拥护谁,谁便如顺风乘船,他若反对谁,谁就似逆水行舟。
蔺相如为上相后,廉颇不满地逢人便说:“我有攻城野战之功,他蔺相如算什么?只不过是有口舌之劳。而且,他是宦者舍人,出身卑贱。
然而,他的官位竟居我之上,我怎能甘心?哼哼,待我见到他,非羞辱他一番不可!” 一日,蔺相如乘车外出 ,在一条窄窄的街上,与也乘着车子的廉颇走了个对面。为避免发生冲突,蔺相如赶忙命他的车夫将车子避匿在街旁的一个小巷子里,待廉颇的车过去后,他的车才走出巷子重新来到街上。
可是,刚走了几步,没想到廉颇命他的车夫调转车头,又迎面走了过来。蔺相如只好命他的车夫再次将车子避匿在。
关于赵国邯郸的成语典故有:
奉公守法、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
1、奉公守法
【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译文:以您的尊贵地位,奉公守法就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家强。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要~,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奉公不阿、克己奉公、谦洁奉公、廉洁奉公
2、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译文: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示例】: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近义词】物归原主、完好无损、全璧归赵
3、邯郸学步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而且,你难道不知道那燕国寿陵你的学习行为在邯郸和?没有国家能得到,又失去了所以走了,直爬着回去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西颦东效、寿陵失步、东施效颦、邯郸匍匐、衣冠优孟、寿陵匍匐、哎哟东施、邯郸重步、鹦鹉学舌、步人后尘、亦步亦趋、鸲鹆效言、数典忘祖、优孟衣冠、枉辔学步
4、胡服骑射
【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自】:战国·无名氏《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译文:现在我(赵武灵王)要穿胡人服装骑马射箭来教育百姓。
5、负荆请罪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毛遂自荐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
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
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
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
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
其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
邯郸学步 发音 hán dān xué bù 释义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价值连城 发音 jià zhí lián chéng 释义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怒发冲冠 发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完璧归赵 发音 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发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奉公守法 发音 fèng gōng shǒu fǎ 释义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
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两鼠斗穴 发音 liǎng shǔ dòu xué 释义 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胶柱鼓瑟 发音 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徒读父书 发音 tú dú fù shū 释义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
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纸上谈兵 发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众人国士 发音 zhòng rén guó shì 释义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漆身吞炭 发音 qī shēn tūn tàn 释义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
《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发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释义 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旌旗蔽日 发音 jīng qí bì rì 释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
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同日而语 发音 tóng rì ér yǔ 释义 指相提并论。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胡服骑射 发音 hú fú qí shè 释义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
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不可同日而语 发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释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旷日弥久 发音 kuàng rì mí jiǔ 释义 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地坼天崩 发音 dì chè tiān bēng 释义 坼:开裂;崩:倒塌。
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排难解纷 发音 pái nàn jiě fēn 释义 原指为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今指调停双方争执。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示例 况且~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清·李渔《意中缘·设计》) 犹豫不决 发音 yóu yù bù jué 释义 犹豫:迟疑。
拿不定主意。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天崩地坼 发音 tiān bēng dì chè 释义 崩:倒塌;坼:裂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