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大运河南端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
这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素有“天堂”之称。相传,夏禹乘舟会诸侯于会稽山(今绍兴)时,舍其杭(即方舟)于此。
因此,这里便有了“余杭”、“禹杭”的名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这里设县称钱唐。
南北朝梁武帝时,改为临江郡。隋朝时,改称杭州。
这是杭州之名的最早来历。唐朝时,杭州之名曾多次改变,有杭州、余杭、钱塘等。
“钱塘”由“钱唐”变化而来,是为避国号“唐”之讳。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建都于杭州,历经5个皇帝,共86年。
南宋时,迁都于此,改名临安,历经 8个皇帝,共148年。此后,元、明、清又恢复了杭州之称,并一直使用至今。
杭州除上述名称外,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别称,一个叫“婆留城”、一个叫“武林”。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徽宗第九子赵构称帝建南宋,将都城定在杭州,并改名为临安,含有临时安顿下来,日后还要收复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
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渐消沉,早已将家仇国耻忘得干干净净,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当时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所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改称临安的意义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灭亡后,元朝立即改称为杭州了。
关于杭州“婆留城”的别称,源于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镠。据传说,钱镠出生在一个夜晚。
当时他的父亲钱宽刚巧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快到家时,只听得兵马奔驰之声甚响,又见其家红光辉煌。钱宽以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时,屋里正好传来孩子出生的啼哭声。
钱宽甚感惊异,认为这是破家灭族的凶兆。于是,决定将孩子丢弃到井中溺死。
后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劝说,才保住了这条小生命。那口要丢弃钱镠的井后来被人称作“婆留井”,钱镠也因此得了一个“婆留”的小名。
后来,钱镠成了吴越国的开国皇帝,并 将杭州定为国都。所以,后人又把杭州称作“婆留城”。
杭州“武林”别称源于西湖西部诸山。西湖风景优美,不仅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诸山也美。
山水交相辉映,才构成了西湖如诗如画的情致。西湖西部诸山,旧时统称武林山。
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别称。关于杭州钱塘名称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
传说历史上曾有一个名叫华信的地方官,想筑塘拦江,就欺骗百姓说,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边并送到塘上的,给钱一千。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挑土石而来。
但是当老百姓将土石挑到江边后,华信却背信弃义地说没钱可给。百姓非常气愤,便将挑来的土石倒在了江边。
拦江的工程没有建成,但却在江边形成了一个塘堤。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地方叫“钱塘”了。
故事讲得很有意思,但却与史实不符。杭州称钱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说的却是东汉时期。
这显然是后人根据“钱塘”两字杜撰出来的。不过这也无妨,不是史实,却也为杭州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希望能够帮助你,呵呵……。
1、杭州乌龟洞遗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杭州夏商周属“扬州之域”。2、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3、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4、三国、两晋、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桐庐,属吴州。5、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6、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
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一度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扩展资料: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
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
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郊区仍为杭县,旧属诸县直属于省。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市区分为八个区。
1909-1914年,沪杭、杭甬铁路相继建成;全长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条件收回拱宸桥日租界。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周之前,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县)赴诸侯大会,在此“舍航(杭)登陆”,因称“禹杭”,日后讹传成“余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又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域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于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钱唐之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
汉承秦制,汉初时节实行道、邑、侯国并行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至六年春,钱唐县境属于韩信的楚王国。六年春,立刘贾为荆王,属荆王国。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属吴王国。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诛吴王濞,钱唐县复属会稽郡,隶属于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废江都国。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级治安军事机构)从山阴县(今绍兴)迁治钱唐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王莽建立新朝承袭之。东汉初,复钱唐县旧名。
三国时,钱唐县属吴国,并为吴郡都尉治,隶属于扬州。两晋时期,钱唐县仍属吴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废钱唐郡,并桐庐、新城入钱唐县,割吴郡盐官(今海宁)、吴兴郡余杭,及富阳、於潜共5县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
唐朝时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
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设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明朱元璋于元至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会所在地。民国 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沦陷期间,原8个区改为7个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半山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90年初,半山区又与拱墅区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区。属县则有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七个县(市)。
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梅妻鹤子”的典故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
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
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
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
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
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中国民间故事网)。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常识地理篇。
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称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古称钱塘。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五代时的吴越国(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原钱塘、仁和县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老杭州城墙的故事
杭州最早修筑城墙的记载从隋朝开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钱唐郡为杭州。两年后,隋文帝开始建筑杭州城墙,东临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南达凤凰山,北抵钱塘门。
五代时,作为吴越国首府的杭州“富庶盛于东南”。于是,当时的君主钱镠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城墙修筑,其范围南抵六和塔,东濒东河,北至武林门,西抵雷峰塔,城呈腰鼓形,周围达70里,城门达到了十座。
南宋的临安城更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158年,宋高宗将杭州东南面的城墙向外扩展了约40米。于是,临安城的轮廓形成了——它南跨吴山,北到武林门,东南靠钱塘江,西临西湖。城区南北长约14里,东西宽约5里,“称不上是个大城市”。
随着元兵的入侵,临安遭到了空前的洗劫。元朝统治者强令各地拆毁城墙,杭州城墙也在此时轰然倒塌。那些未被完全推平的城墙,渐渐衍化成了地名——现在的金鸡岭,其实当时被称为京基岭,意味京城之基础;而城头巷,则是原来城头边的小巷。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进城后,又重新筑城墙,将东城墙向东扩了3米,从现在的东清巷移至如今的环城东路。当时的护城河就成了贴沙河。
----------------------------------------------------------------------------------------------------
.cn/05culture/history/hist/
/show_hdr.php?xname=BUFSAV0&dname=7IHSAV0&xpos=1464
/s?lm=0&si=&rn=10&ie=gb2312&ct=0&wd=%BA%BC%D6%DD%B5%C4%C0%CF%B9%CA%CA%C2&pn=0&ver=0&cl=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