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 〖解释〗: 1. 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2. 学习到不能满足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苦心孤诣 〖解释〗: ①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了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造诣,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出处〗: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闻过则喜 解释 :过:过失、错误;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教无类 【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不偏不倚 【解释】:倚:偏。
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精准、中立或公正。
【出自】: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
倦:厌倦。比喻教导人很有耐心,从不厌烦。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乐此不疲 【解释】:乐:酷爱。 此:这。
疲:疲劳,疲倦。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
形容对某事十分酷爱而沉浸于其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托物言志 【解释】: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喻之以理 解释:喻:晓喻,开导。
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们。 用浅显的道理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将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摹对象,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中阐述客观存在的事理。
逝者如斯 【解释】:逝:过去的 逝去的;斯:代词,指这流去的江水;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学而不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2: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3: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4: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5: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6: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7:此:这。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8: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9: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10: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11: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一开始是学而不厌,苦心孤诣 左右左右的顺序。
!) 1::“学而不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2: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3: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4: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5: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6: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7:此:这。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8: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9: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10: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11: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一开始是学而不厌,苦心孤诣 左右左右的顺序。
!) 漏了个:不偏不倚 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
表示中立或公正。
学而不厌典出《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学生们总是提出各种问题来请教他,而孔子总是耐心 地给学生解答。一天上课之余,一个学生问孔子道:“老师,你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 希望我们将来有出息,根据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你觉得哪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 哪些事情是你最忧心的呢?”孔子和善地看了看这个学生,然后说:“品德没有很好地 培养,学问没有很好地深钻巩固,听到说要做好事,却不身体力行,自己有了缺点,却 不立即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
”接着另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们学得的知识怎 样才能巩固呢? ”孔子回答说:“学了之后,要经常复习,才能把学得的知识巩固下来, 才会越学越有兴趣。 ”孔子给学生解答问题恳切又耐心,释去了学生脑海中一个又一个 的疑问,大家很受感动,情不自禁发出了感叹:老师真好啊!老师不但在学习上不知疲倦, 而在教导我们上又这样耐心,真是难能可贵啊!孔子听了学生们的赞扬,谦逊地说:“学 习努力不厌弃,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后人用“学而不厌”表示专心学习,不知疲倦,不知满足。
“默而识之”,学问要靠知识来的,这里的“识”在古代文字中是与“志、记、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就是说:作学问要宁静,不可心存外务,更不可力求表现,要默默然领会在心,这是最要紧的。
“学而不厌”,他自己说作学问的志趣永远不厌倦,这在文章上读起来很容易了解,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深深体会一下,孔子的学问就在这里。虽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平凡,能安于平凡是很难的,这也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引伸。以自己的经验来证明,假如发狠学一样东西,肯下工夫去学习,最多努力一段时期,就不能继续不倦的去搞了。所以一生能够学而不厌,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像写毛笔字、打太极拳,开始很有兴趣,再继续下去,到快有进步的时
候,对自己的毛笔字,越看越讨厌,简直不想看;打拳也打得自己不想打了,认为学不好。这正是一个关键,是个进步的开始,可是大多数都在这种情况下厌倦的放弃了。因此,就觉得孔子这句话,的确了不起。
另一点便是“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但是如果“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教育的事有时真使人厌倦不堪。尤其是现在青年的教育,从小底子打得太差了,几乎必须要重新打基础。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必须要有宗教家的精神,爱人爱世,须要有舍身饲虎、入海救人的牺牲精神才行,又像是亲自施用换心术硬要把自己的东西,装到他的脑子里去的这种心情。但有许多学者有了学问,却当成千古不传之秘,不肯教给别人。
孔子这三句话,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来就非常难。后世为人师表者,可以将这几句话作成格言,在碰到厌倦的时候,提起孔子这几句话,在肚子里脸红一下,马上自己改正过来。孔子在接着这三句话之后便说:“何有于我哉?”翻成白话,便是说,我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到处留意,默默地学习中,我把它强记下来;求学问不厌倦;教人也不厌倦;但是除了这三点以外,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个意思。可是这三点都是真学问,我们大家都很难做到,所以我认为这篇是第一篇《学而》的引伸注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