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文帝杨坚 作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坐上皇位之后,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条是,无论贵族、皇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犯法,都要按照法律处罚。
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隋文帝的三儿子杨俊,被封为秦王。
依仗着自己是皇亲贵族,加上秦王的封号,胡作非为,十分嚣张,偷偷放贷,然后从中收取高额的利息,而杨俊手下的一些官员,也是乘机敛财,导致深受其害的小官吏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隋文帝知道后派人调查,牵涉的一百多人全部被处置,也是为了给杨俊敲响一个警钟,而杨俊不但没有收手,反而更加猖狂,他大动土木,建造了豪华的宫殿,每日都过着淫荡的生活。
隋文帝很是愤怒,一气之下,撤销了杨俊的封号。宫中的众多大臣为讨好杨俊,纷纷去替他求情,但都被隋文帝一一拒绝,最后杨俊被依法处置了。
2、杨玉环 有一天,唐明皇与杨贵妃饮酒对歌,两人都喝醉了,杨贵妃迷糊地叫道:“我要飞上天!”唐明皇听错了,以为贵妃要吃“飞上天”,马上命令御膳房做出来。接了圣谕,厨师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听说过有“飞上天”这道菜啊! 御厨们苦思冥想,有个厨师说,老鹰飞得高,大概就是“飞上天”吧!大家一听,赶紧做了两只红烧老鹰。
可一尝才发现,鹰肉是酸的!于是厨子们重新开动脑筋。 在厨师中有位苏州的名厨,叫“苏空头”,他想到鸡的肌胛肉最鲜嫩,把它拿来做“飞上天”肯定好吃。
于是他找来几只童子鸡,斩下它们的翅膀,与香菇、淡菜、笋片、青椒一起焖烧,“飞上天”就算做成了。贵妃和唐明皇品尝后都两眼放光称赞不绝,贵妃并赐名为“贵妃鸡”。
后来苏州的厨师辞官回乡后把这道菜的方法带到了苏州,这也成为了苏州的一道名菜。 3、杨业 北宋名将,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主将。
途中由于曹彬于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主张避其锋芒,但遭到王侁的讥讽,并诋毁他怀有二心。
杨业身为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猜测。于是不顾前途凶险,毅然要求带兵出征。
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全军覆没。其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4、杨万里 南宋著名诗人,相传有一天,杨万里正在书馆中与客人闲聊,谈到两晋人文轶事时,就说有个文学家兼史学家叫于宝的志怪笔记《搜神记》怎样又如何,客人未便指说,旁边有个小吏不禁插话说:“应是干宝,不是于宝!” 杨万里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叫干宝呢?”小吏找来了韵书,递给杨万里看。果然在韵书里“干”字下面清清楚楚地注明:“晋有干宝。”
杨万里一见大喜,非常感激地对这个小吏说:“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呀!” 5、杨慎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幼年被誉为神童。有一次,他在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来不及回避。
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叹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玉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万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慎。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
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
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
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正在午睡。杨时不敢进去打扰,一直站在门外等候,任大雪纷纷飘淋,满身皆白。雪落到地上,双脚也埋进雪里。到程颐醒来时,杨时脚下已积雪盈尺。程颐为杨时的求知好学精神所感动,破例收他为弟子。杨时终于也成为大学问家,被誉为“闽学四贤”之一。门下学生多达1000余人,不少成为有名的学者,也是有影响力的人物。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便是其学生李侗的弟子。朱熹后来成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世人乃并称“程朱”。
杨震以清廉自律而闻名,杨时以尊师好学而传为佳话。“程门立雪”的典故是整个杨姓人家的光荣,杨姓人就拿这个典故作自己的堂号。我们可以见到,以前潮汕杨氏的祠堂里,挂的匾额不是“四知堂”就是“立雪堂”,甚至杨姓人取名也常常跟这两个典故挂上了钩。如当代潮汕书法家杨锴的祖父,潮汕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孔学宣传者就叫杨雪立(其人非本籍潮汕人,是清末民初由浙江入潮“四知”与“立雪”是堂号,杨姓的郡望是弘农(今陕四省南部一带)。这个系出姬姓的姓氏,因地而得姓。周文王封自已的儿子伯侨为杨侯,建立杨国。
杨国原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一带。国灭之后,其子孙迁到华阴(陕西南部)一带居住。汉、唐时置弘农郡。弘农是杨氏的第二个发祥地,也是主要居住地。因此,杨姓人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杨广:杨坚的儿子,开凿大运河,征高丽!杨家将那一家子杨戬:有天眼的那个,镇守南天门,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杨振宁:物理学家杨利伟:中国第一个上天的人这是我知道的,下面附上别人知道的。
杨朱:战国时期哲学家,主张"人人不损一毫"。杨章:秦朝华阴侯。
杨敞:西汉丞相。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
杨修: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骏:车骑将军,临晋侯。
杨播:北魏上柱国。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北周外戚,于西元581年建立隋朝。
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西元589年灭陈,结束了自汉末三国以来400余年的分裂局面。杨广:隋文帝次子,即隋炀帝。
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影响后世千年。驾驭辽东,通西域,畅通丝绸之路。
杨炯: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杨贵妃杨玉环(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行密: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
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
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杨业: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
北汉亡,归宋,刺代州,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国母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
后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20余年,因操劳过度,57岁时病逝于军前,皇帝甚哀。
杨士奇:(1366.2.3~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
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
“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荣:(1371—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永乐十六年五月至二十二年八月(1418年-1424年)任当朝首辅。杨溥:(1372—1446年8月6日),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
(也做一杨傅)正统九年三月至十一 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当朝首辅。时人称为“南杨”。
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
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杨延和:(1459——1529),汉族。
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年十二,举于乡,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进士及第。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学家,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谥文襄,汉族,明朝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人。
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追谥忠愍。
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
因弹劾严嵩而死,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秀清:原名嗣龙,清朝广西桂平人。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
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封东王,太平军号令几全出自秀清,权势颇盛,故世并称洪杨。杨深秀:(1849-1898):清末维新变法人士。
杨昌浚: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湘乡桐瑞台杨氏文升公十二派孙.湘军重要将领,先后担任浙江巡抚、甘肃布政使、护理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太保。
逝世后,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杨昌浚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
其中“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虎城:民族英雄,陆军上将。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号虎臣。
1910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杨得志: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杨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苏省吴江县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1947年至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50年至1955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56年回国后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长。
1968年后调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航天部总工程师。1999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嘉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6月11日12时45分在。
杨再兴(?—1140),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早期经历
绍兴元年(1131年),曹成拥众十余万,占据道州、贺州,杨再兴为曹成部将[1] ,跟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
绍兴二年(1132年),曹成派兵守卫莫邪关,岳飞派遣张宪前往攻打,张宪帐下郭进先登破关。莫邪关失守后,岳飞第五将韩顺夫见曹成军已散,于是解除鞍马脱掉盔甲,用所掳掠的妇女在旁助兴喝酒。杨再兴率领部众趁机偷袭韩顺夫营,砍掉韩顺夫一条手臂,韩顺夫重伤而死。[2]
岳飞军败后,又派遣粮军统制王经,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杨再兴,杨再兴与王经等接战,又将岳飞的弟弟岳翻斩杀。[3] 但杨再兴最终还是被张宪击败,逃往广西。[4] 张宪引军紧追不舍,杨再兴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张宪准备杀死他。杨再兴让张宪绑他去见岳飞,岳飞见到杨再兴,惊奇他的相貌,却不杀杨再兴,让他报效国家。[5]
四处征战
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命岳飞平定盘踞吉州的彭友、李满等人和盘踞虔州的陈颙、罗闲十等人。四月,岳飞所部行至吉州,分遣统领王贵、张宪进兵,生擒彭友、李满等人。岳飞乘胜进攻虔州,分兵攻打叛军的几百座山寨,各处山寨纷纷陷落。九月,杨再兴以平定吉、虔之功,受到诏书褒赏。[6]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屯驻襄阳以图谋恢复中原,派遣杨再兴到西京长水县的业阳。郭德任安中等拥兵五万,侵略犯邓州界,杨再兴与张宪商议后决定采取假败诱敌的计策,派人与伪齐军挑战,鸯退后,伪齐军率军追赶,杨再兴与张宪设伏兵伏击,杀死伪齐将领孙都统和统制满在,斩杀敌兵五百多人,俘虏官兵一百人,其余的党羽逃散。[7] 次日,杨再兴又与伪齐军在孙洪涧展开战斗,击败敌人二千人,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二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中原地区群起响应。[8]
而后杨再兴又到蔡州,焚毁伪齐军粮草。[9]
商桥战死
傅伯星《血战小商河》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撕毁和约,集中兵力再次攻宋。岳飞派遣李宝、孙彦与金军战于曹州,又派遣杨再兴、牛皋等领兵前去接应,与金军大战,大破金军二十万,完颜宗弼败走。[10]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大怒,不久之后会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等十二万大军的兵力进逼郾城,在临颍驻扎。[11] 刘锜告急,朝廷命岳飞前往救援,岳飞派遣张宪等先去救援,又派遣杨再兴、牛皋等分布经略西京等郡。[12] 岳飞派儿子岳云抵挡金军,激战数十个回合,金军支撑不住。杨再兴单骑独马冲入金军之中,准备活捉完颜宗弼但没有抓到,杀死金军数百人后返回。[13] 而后杨再兴与李璋率领三百名骑兵,分为两队,靠近临颍。杨再兴在小商桥同金军遭遇,杨再兴与金军大战,杀死金军士兵二千多人以及金军将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一百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中箭无数而死。后来金军得到他的尸体,焚烧之后,共得到箭镞竟有两升之多。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我是从百度百科上拉过来的,你可以去那上面看一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