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传说:青海湖本是一眼神泉,当二郎神杨截奉旨讨伐孙悟空时,敌不过那根如意金箍棒,只好逃到昆仑山下的这眼神泉边解乏,架了口罗锅用三块白石顶着烧火做饭,却忘记取水后盖好神泉的盖,刚把盐撒到锅里,泉水已溢成了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了一座山压在神泉上,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青海湖和湖中的海心山,支锅的那三块石头,就是现在湖中的三个小岛,因撒进锅里的盐和水混在一起,所以湖水是咸的。又说很早以前,东海老龙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北海王,二儿子是东海王,三儿子是南海玉,惟小儿子元海可去,老龙王想凭借自己力量造一片大海,于是来到青海草原,看到这里广阔无垠,风光迷人,于是汇集了108条河的水造就了偌大个西海,让他的小儿子当了西海王,这西海就是青海湖。
藏族传说: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长流不溢。周围居住的放牧百姓,饮水后必须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大祸降临。有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饮完水忘记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出来,越来越大,千里草原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牧民被海水淹没。此事震憾了天神,天神将印度赤德山岗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海眼,青海湖和海心山就这样形成了。
蒙古族传说: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的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有个叫库库淳尔的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蒙古族称青海湖为“库库津尔”(即库库诺尔)。
青海湖的传说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有一个美丽的咸水湖--青海湖。这个全国最大的咸水湖,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之上,那浩渺无边的水与天相连,浑然一体。有风的日子,洪波起伏,声播远空,无比雄伟壮丽;无风的日子,湖上澄碧若镜,湖水由深蓝、淡蓝、天蓝组成,像一块硕大无比的调色板。站在它的面前,人们的心灵在不自觉中就得到净化,同时感受到一种和谐,一种神秘。
关于这个湖,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传古时候,大海里的老龙王有四个儿子,为让儿子们学好治海本领,他把海分封给儿子们管理。大儿子分到东海,二儿子分到南海,三儿子分到北海。小儿子呢,老龙王没有分给他,只是对他说:“我的海都分完了,你要是勇敢的龙的子孙,就自己去造一个海吧。”听了父亲的话,小儿子驾起云头,到处寻找造海的地方。他先是沿着东海飞,看见那里已经有两个大湖:洪泽湖和太湖;于是他又往内地飞,又看见两个大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他飞来飞去找不到一块造海的地方,只得又回到老龙王身边。老龙王劝他往远处飞,去找理想的造海之地。小儿子也不甘心就这样半途而废,于是他又飞呀飞,最后飞到了大西北,发现了这块广阔的土地。他来到这里,大显神通,汇集了108条河水,造出了一个西海来。因为这个海是和东、南、北各海相抗衡的,所以面积非常大。这个海就是现今的青海湖。
在青海湖的西面,有一条河叫倒淌河。因为中国的河流大都是从西向东流,而这条河却是由东往西流,故得名。关于这条河,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路过此地,眼见前面一片茫茫大草原,己换了一个世界,想想从此开始就要改坐轿为乘骑了,因此伤感地哭起来,哭声感动了大地,引起这条河流的共鸣,于是这条河流便向西倒流,伴着公主向西而去。
这些传闻和故事,给青海湖抹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每当夏季来临,辽阔的青海湖上便会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遮天蔽日。青海湖中,还有一个鸟岛,夏季有众多水鸟栖息。从岛上环顾四周,但见云水茫茫、雪浪滔天,其他什么也看不清楚,人好像置身天外,飘然欲仙。岛上空荡无物,惟有水鸟在湖波击石所溅起的浪花上起起伏伏。鸟岛的另一侧,还有一个鸬鹚岛,岛上竟然全是黑色的鸬鹚而无一只杂鸟。鸟岛,就是这样的神奇。
这里为什么有如此多的鸟?这同附近的水域鱼类多,鸟类食料充足有关。原来湖区最大的河流布哈河在此注入,带来陆上丰富的有机物,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的数量大,可以养活这些近10万之众的鸟。湖上各种鸟儿在这里争奇斗艳,鸣声震耳,声闻数里,蔚为奇观。
青海湖中盛产青海湟鱼,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种。解放前,这个湖中的鱼从未正式捕过,鱼群高度密集。1958年开始正式利用,据最新资料,医学家应用湟鱼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人眼球角膜溃疡病获得成功,这一成就又提高了湟鱼的利用价值。
正因为这样,致使捕捞过度,造成青海湖近年的湟鱼产量大幅度减少,引起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使鸟类的数量也跟着减少。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生态环境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环扣一环。所以,必须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好大自然。
美丽富饶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它又名库库诺尔,错鄂博,古称西海、鲜水和错温波等。库库诺尔蒙语意为青色的海。
青海得名于北魏,因湖水清澈碧蓝,湖面广袤如海故名。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湖泊似梨形。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
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瑰丽珍宝,也是青海省名称的由来和象征。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茂。
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环拥: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西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连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举目四顾,四座高山犹如四幅天然屏障。
从山下到湖畔则是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像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浓墨重彩的西部风景画。 1981年实测水位3193.92m,长109.0km,最大宽度67.0km,平均宽39.8km,面积为4340km2,最大水深27.0m,平均水深17.9m,蓄水量778.0*108m3;与1961年相比,20年来湖泊面积减少了295.0km2,蓄水量减少了76.0*108m3。
湖水矿化度1961年为12.4g/L,1986年又增为13.84g/L,26年来平均年递增52.0mg/L,咸化趋势明显。 青海湖的形成和变迁,是大自然的杰作。
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无际的古海洋。200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这片古海洋逐渐隆起,一跃形成了世界屋脊。
海水被逼走时,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环绕起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脉堵塞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湖泊。
当时,它是一个外泄湖,周围有100多条河流注入湖中,同时湖水又从东面注入黄河。大约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发生了强烈的隆起,拦截了青海湖的出口,原来从青海湖向东流出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形成了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流的倒淌河。
青海湖也成为一个流水只入不出的闭塞湖。由于青海湖位于西北气候干燥地区,湖水蒸发量大于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断下降,湖面逐渐缩小,与初期的湖区相比,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m。
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环湖一周,号称千里,唐代尚称八百里,现在只有七百多里了。 青海湖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2℃,一月平均气温-12.6℃,7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28℃。
多年平均降水量336.6mm,5-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年蒸发量950mm,6-9月的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60%以上。湖泊的集水面积29661km2,补给系数5.83。
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40余条。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和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为最大。
据有关资料,青海湖年入湖总水量为36.28*108m3,而年耗水量却高达41.59*108m3,收支相抵年亏损水量5.31*108m3。这就是青海湖水位不断下降,湖面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
青海湖畔有着辽阔的天然牧场,是我国各民族聚集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有羌族、吐古浑族、藏族和蒙古族等。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是重要的畜牧业产地,尤以养鸟业更为发达。
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一带盛产“秦马”。《诗经》中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
隋唐时,“秦马”与“乌孙马”、“血汗马”皆为良种马,以能征惯战而著称。唐代在青海还专门设置了茶马司。
杜甫《高都护马行》“……此马临阵久无战,与人一心成大功。……雄姿未受伏枥思,猛志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雪,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擎电倾城知。”
此诗竭尽赞美之词来夸耀青海骔马的威武和神骏。 最质朴的美才具有真正的震慑力。
青海湖正是具有高原湖泊那种空阔、粗犷、质朴、沉静的特征。它没有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也没有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灯影……青海湖的美是原始的,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在不同的季节,青海湖的景色迥然不同。夏秋之际,湖畔山青草绿,水秀云高,景色十分绮丽。
五彩缤纷的野花把芳草茵茵的草原点缀得如锦如缎,膘肥体壮的牛羊和骢马似珍珠洒满草原。水天一色的青海湖蔚蓝似海洋,它蓝的纯净、深湛,蓝的温柔、典雅。
寒冷的冬季,牧草一片枯黄,青海湖开始结冰,浩渺的湖面冰封玉砌,一泓澄碧的琼浆凝固成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青海湖以生产鳇鱼而闻名。
鳇鱼是冷水性无磷鱼,有名裸鲤,它身肥硕,肉嫩,脂肪多,味道鲜美,是一种稀有鱼类,只产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 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小岛,其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海心山高出湖面约7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林木葱茏,风光旖旎。岛上自古以产龙驹闻名,因此又名龙驹岛。
据史记载:青海湖“每冬冰合后,以良马置此山,来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聪异。”相传,汉平帝时,王莽秉政,在湖滨设西海郡,曾牧于上,得龙种,日行千里,称青海骢。
隋大业五年,炀帝西巡至青海陈兵讲武,七月置马牧于此,以求龙种。以前,青海湖无舟楫可渡,牧民们在冬季冰封后,赶着马匹、牦牛。
汉族传说:青海湖本是一眼神泉,当二郎神杨截奉旨讨伐孙悟空时,敌不过那根如意金箍棒,只好逃到昆仑山下的这眼神泉边解乏,架了口罗锅用三块白石顶着烧火做饭,却忘记取水后盖好神泉的盖,刚把盐撒到锅里,泉水已溢成了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顺手抓起了一座山压在神泉上,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青海湖和湖中的海心山,支锅的那三块石头,就是现在湖中的三个小岛,因撒进锅里的盐和水混在一起,所以湖水是咸的。
又说很早以前,东海老龙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北海王,二儿子是东海王,三儿子是南海玉,惟小儿子元海可去,老龙王想凭借自己力量造一片大海,于是来到青海草原,看到这里广阔无垠,风光迷人,于是汇集了108条河的水造就了偌大个西海,让他的小儿子当了西海王,这西海就是青海湖。藏族传说:很早以前,千里草原上只有一眼清泉,一块石板盖在其上,泉水长流不溢。
周围居住的放牧百姓,饮水后必须把石板盖好,否则将会大祸降临。有一年,吐蕃王朝宰相隆布嘎尔父子逃亡来到这里,儿子饮完水忘记盖石板,泉水便汹涌奔泻出来,越来越大,千里草原变成了汪洋大海,成千上万牧民被海水淹没。
此事震憾了天神,天神将印度赤德山岗的峰头搬来压住了海眼,青海湖和海心山就这样形成了。蒙古族传说:古时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的部落头人肆意欺压百姓。
有个叫库库淳尔的英雄,解仇释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蒙古族称青海湖为“库库津尔”(即库库诺尔)。
有关青海湖形成的传说△ 相传水晶宫里的老龙王有四个儿子,他决定让他们独自去闯荡一番,便把大海分封给儿子们,大儿子分到了东海,二儿子分到了南海,三儿子分到了北海,分到小儿子,老龙王对他说:“孩子,我手里没有海了,你要是龙的勇敢子孙,就自己去造一个海吧!”小龙王听了父亲的话,精神倍增,驾起云头到处寻找造海的地方。
他看见了东部的大湖——洪泽湖和太湖,也看见了中部的鄱阳湖和洞庭湖。他飞来飞去怎么也找不到一块适合造海的地方,只好回到了父亲身边。
老龙王鼓励他别泄气,天地如此之大,飞远些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地方。小龙王再次驾起云头,往更高更远处飞去。
他飞到大西北,看到了辽阔宽广的土地,立刻按落云头,大显神通,汇集了108条河水,终于造出了“西海”。老龙王看见小儿子的成就,心里高兴,从龙宫取出一个宝盒向空中一扬,只见漫天五彩缤纷,那金银珠宝如同下雨一般,纷纷落到水中、岛上和湖畔,从此,青海湖就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宝湖。
△ 有的还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汇成了这蓝色的湖。还有的则说,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又饥又渴,发现了此处的神泉。
神泉眼上原有大石板盖住,二郎神大喝一通后忘了盖上石板,神泉滚滚涌出,汇成了大湖……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传说远古时期,草原遭受水灾,在青海(就是今天的青海湖)海底有一口巨大的泉眼,每天涌出不计其数的水,淹没了庄稼,淹没了牛羊,淹没了母亲和孩子。
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决定进入大海深处,堵 住泉眼,拯救同胞。在他进入大海游了很多天之后,身疲力竭,非常饥饿,但是没有东西可以吃。
这时候很多美丽的鲤鱼自动游到青年的嘴边让他吃。青年人没有力气了,咬不透鲤鱼的鳞片。
圣灵的鱼儿明白了年轻人的心思,摇动身体,把身上的鳞片都抖掉,然后游进年轻人的嘴巴里。有了力气,年轻人到大海底,用自己的身体变成大山堵住了泉眼。
大水退去,牛羊得救了,人们恢复了安乐祥和的生活。年轻人的恋人知道爱人再也回不来了,纵身跳进大海,变成一个美丽的海岛,无数的鸟儿终日在岛上飞翔歌唱,那个小岛叫做鸟岛。
为了纪念年轻的勇士,千百年来人们对着青海湖的海心山膜拜,也永远不再吃大海里那种没有鳞片的鲤鱼。
青海湖又名“库库诺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
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
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
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
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的形成】 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属于外流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
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
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 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
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现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以这样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造成青海湖不断缩减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原因,特别是在青海湖周边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目前青海湖50%的注水河流已经干涸。
据统计,由于水源补给河流大量减少,与20年前相比,入湖水量也因此减少了60%。 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不断萎缩,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
目前来看,由于气候暖干和全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总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为了保护青海湖,青海省已经实施了封湖育鱼、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使青海湖重现昔日美景。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