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名臣于谦幼时即聪颖过人。
一位僧人见小于谦头梳双髻,即出句戏曰: 牛头喜得生龙角 小于谦应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龄稍大后,于谦头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见了,又出上联相戏: 三角如鼓架 于谦回击道: 一秃似擂槌 2、明人解缙小时就善对句。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
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3、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4、解缙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属同村的乡绅所有。有一年春节时,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
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乡绅见了更为气恼,再命家丁把竹子连根挖掉,缙闻知,在联尾再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乡绅没“辙”,只好自生闷气。 5、一秀才不服解缙的才华,找到解缙,振振有词地道出一副“佳对”: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难比鹰 解缙对这种浅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着对那位秀才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
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
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
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
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
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2、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
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
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
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
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
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 尸 ) (佛印对句) 14、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15、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
清代文人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写的一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参。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此为“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
“禹寸”,是说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阴”。
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1、明朝名臣于谦幼时即聪颖过人。
一位僧人见小于谦头梳双髻,即出句戏曰: 牛头喜得生龙角 小于谦应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年龄稍大后,于谦头梳三岔髻,那位僧人见了,又出上联相戏: 三角如鼓架 于谦回击道: 一秃似擂槌 2、明人解缙小时就善对句。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
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3、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4、解缙住的村子前有一座竹山,属同村的乡绅所有。有一年春节时,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棵竹 家藏万卷书 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
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乡绅见了更为气恼,再命家丁把竹子连根挖掉,缙闻知,在联尾再各加一字: 门对千棵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乡绅没“辙”,只好自生闷气。 5、一秀才不服解缙的才华,找到解缙,振振有词地道出一副“佳对”: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难比鹰 解缙对这种浅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着对那位秀才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
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
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
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
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
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12、苏东坡任职杭州期间常外出游山赏水。
一日便服出游至莫千山时来到庙中稍息,庙中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便视为普通游士,态度冷漠地说了声:“坐!”又对道童喊:“茶!”在谈话之间,道人发现来客颇有学识,便请进厢房叙话,并道:“请坐!”又呼道童:“敬茶!”当最终得知来客是苏东坡时,老道士连连作揖打恭并请他到客厅“坐坐!”。进了客厅,道人躬身示礼:“请上坐!”又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时,道人再三请东坡留下“墨宝”。
东坡含笑挥笔书就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阅后,羞惭不已。 13、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
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
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
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 尸 ) (佛印对句) 14、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15、据传,宋人梁皓(一作灏)屡考不中,仍不泄其气,奋发读书,终于在82岁时中了状元。在给皇帝的谢表中,梁。
诸葛亮: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成都武侯祠中赞颂诸葛亮的对联,改编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之《蜀相》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丞相当年曾驻马;
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荐公一掬建业水;
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
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第一部分 (一)上联:华夏南北信步东亚 下联:轩辕春秋鳌博西周 十月底去桂林阳朔旅游时,公园河畔随处可见卖字画作对联的老大爷,部门某位仁兄看了又看,叹息道:想给我儿子请一副,可惜看他们水平实在一般。
我夸下海口:不用花钱在这里请了,改天我以你儿子的名字为首给你儿子写一副。 某晚灵感突现,何不以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做一副对联呢?华、轩、周、信、亚、博这几个字必不可少,沿着河走回家,脑中闪现的不过是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几个简单的字,又想起小时候背的一首中国朝代诗中的几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于是乎,对联就做出来了。
还算大气工整,有点历史文化感, “信步”“鳌博”这两形容词、两动词用得好像也不错,比较满意。嘿嘿,可惜毛笔字写不好,不然也可以拿红纸写成春联送人了。
(二)上联:大田化小田整整十年 下联:旧貌换新颜家家余钱 老爸10几年前作的,我当时不到10岁,压根不懂啥叫大田化小田,啥叫旧貌换新颜,只是觉得我家这副春联念起来还蛮顺口,便记住了。很多年后,才明白上联是说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联是说改革开放的成果。
老爸在学校上学的年数大概只有我的一半,也能整出这样的对联来,相当不容易了。有点为老爸感到可惜,青春年华被1966-1976这十年给耽误了,我的这十年青春年华在念高中、读大学、北大读研究生,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所以,我很知足。
(三)上联:今古传奇,奇传古今,古今轶事付笑谈 下联:山河好大,大好河山,河山焕绮诸仰观 去年作的一幅对联,费了一番脑筋,整出ABCD,DCBA,BA这种顶针兼承前启后的句子还真是有点难,汉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有趣之极啊! (四)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下联:长江流水情水流江长 第一次见到这副对联,是10来岁的时候老爸教的,小时候觉得这句子真是妙极了,从上往下念与从下往上念居然一模一样。中国这100年来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写字是竖着从上往下,现在已经是横着从左往右了。
去年在水木BBS上见有人讨论上联,才知上联原来是经典之作。看到几个下联,老爸小时候教的不在其中,有一句倒是很妙:西湖灵隐寺隐灵湖西。
春节回家,拿起毛笔就写了这一经典对联,老爸见到“西湖灵隐寺隐灵湖西”这一句也觉得好。难得的是,生平第一次听见老爸称赞俺的字:“你的海字一气呵成写得不错”。
其实我的毛笔字写得很差,看来钢笔练了几天田英章的行书还是有效的。 (五)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 第一次见到这幅对联,是念初中的时候在一本《读者文摘》上读到,说的是八国联军时候的事。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坐在我右边的右边的璨璨同学整出上联来考我,我悲愤道:****四小鬼鬼鬼靠边,四个带鬼的成语不知道怎么念。后来,在金庸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中再次看到这幅对联的活用: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前年春节回家给表弟压岁钱,在红包上写了拳打四面八方脚踢魑魅魍魉几个字,老爸见后问道:大过年的,你怎么用魑魅魍魉这个词呢?我当时那叫一个惊讶,差点就问道:老爸,你是怎么知道这四个字怎么念的?惭愧,我读书向来不求字解,整得一堆字不认识,难怪高考语文英语拖后腿,要是都能考数学那分,本科就能念北大了。 (六)上联:寒塘渡鹤影 下联:冷月葬花魂 14岁的时候在《红楼梦》中读到,红楼中的对联不计其数,这两句惊为天作,对曹翁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古典诗词真是要靠童子功,我现在能完整背诵的古典90%是16岁以前读到的,小时候过目不忘,现在读一百遍依然记不住,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可惜小时候条件有限,接触到的知识太少了,连《红楼梦》都是借来读的,工作后立马花200大洋买了一套邓遂夫校订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却再也静不下心从头到尾重读,可叹。 (七)上联:子当父做马 下联:父望子成龙 首次接触对联,七、八岁的时候老爸教的,意思是说,儿子把父亲当做马来骑,父亲仍心甘情愿希望儿子能成龙。
想在回想,这幅对联真是太好了,十个字形象阐述了中国生生不息上下五千年的子孙教。当爹妈的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孝顺。
嗯,以后自己结婚生娃了,也要教小孩这副对联。 (八)再看一副古代倡导廉政的对联: 领郡愧难胜,愿闾阎俗变饮羊,人除害马; 同舟须共济,与僚寀政朝驯雉,节励悬鱼。
联中几乎每个短句用了一两个典故。这里就“饮羊”、“害马”、“驯雉”、“悬鱼”说说。
“饮羊”典出《孔子家语·相鲁》:“鲁之贩羊有沈氏者,常饮其羊以诈市人。”这是以水饮羊,增重牟利,如今天的注水肉,古又称“饮诈谋利”。
“害马”语出《庄子·徐无鬼》,本指损害马的自然本性,后引申为害群之马。“驯雉”是《后汉书·鲁恭传》中的故事。
说他的政绩化及鸟兽,连小孩也不愿捕获来到身边的雉鸟,比喻地方官善施仁政。“悬鱼”是《后汉书·羊续传》中拒下属送鱼不食,悬而以示拒贿的故事。
宋诗有句赞道:“清身太守旧悬鱼。”表示羊续为官清廉。
(九)国华光夏甸; 民众乐春台。 这副五。
历史典故对联
一、赞颂正面人物形象,讴歌历史英雄的对联
1.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有不少名联,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清朝人赵藩撰写的一副对联:
能功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而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与一般浮泛的议论和颂扬相比,这副对联提出了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称赞了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正确策略和他的审时度势,施政宽严得宜。
2.孙中山挽宋教仁联: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了宋教仁为追求“民权”、“民主共和”而死的英雄业绩,称赞他不愧为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坚强的民主斗士。
3.黄兴挽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悲看秋雨湿黄花。
1910年,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了反清起义,但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联表达了死难烈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国内同胞对烈士的深切缅怀。
4.广东著名文人何淡如挽冯如联:
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
青冢那堪埋伟士;
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名,
黄花又见泣秋风。
冯如是我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家、飞行家,他殚精竭虑,积极从事飞机的研制工作,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上空飞行表演时不幸遇难。此联表达了人们对冯如不幸失事罹难的惋惜和悼念,高度赞扬了冯如为国争光,钻研科技,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事成可嘉”、“事败可喜”的观点是对“事之成败”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5.鲁迅先生挽瞿秋白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鲁迅先生悲痛愤慨地书写了这副挽联,赞颂瞿秋白同志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顶天立地、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6.鲁迅自题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联“横眉”加“冷”眼,下联“俯首”并“甘”心。形象生动、对比鲜明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爱憎,以及作者对敌人和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确是做人修身的座右铭。
运用典故,本是文章的一种重要手法和技巧.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前,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文字产生前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1. 琅玕岁报平安竹;锦绣春开富贵花.联中“琅玕”语出《尚书�6�1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郑玄注:“琅玕,珠也.”“平安竹”,见《酉阳杂俎》,言一寺中所栽竹,每日有人报竹平安.以后成为“竹报平安”,表示家庭平安的典故.联句化自郭钰诗“锦绣春明富贵花,琅玕书静竹平安.”联意期与一年幸福平安的生活.2. 画眉喜仿张京兆;点额欣谐宋寿阳.“画眉”,《汉书�6�1张敞传》.宣帝时张敞官京兆,尝为妻画眉,后成夫妻恩爱的典故.“点额”,《岁时记丽》上记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檐下,梅花落额,成五出之,后人效之为点额的梅花妆,意在女美郎喜.3.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用李商隐《乐游原》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稍加变动,用以表示作者在艰困的境遇中,对反帝斗争的坚定及对新的希望抱着乐观态度.4. 两岁苦兵戈,一统山河,肯容吴楚东南坼;重湖惊梦影,万家劫火,怕说乾坤日夜浮.上下联后句用杜甫《登岳阳楼》诗句,作者借来反其意以讽当年军阀割据,连年兵戈不休,使典故原意另有一番新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