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伯之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腼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本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
陈伯之于南朝齐末曾为江州刺史,梁武帝萧衍起兵攻齐,招降了他,任命其为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并封为丰城县公。梁武市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陈伯之听信部下邓缮等人的挑唆,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奔北魏,为平南将军。
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冬天,梁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统率大军伐魏,陈伯之前来抵抗。时丘迟在萧宏军中为记室,萧宏让他以私人名义写信给陈伯之,劝其归降。
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本文是丘迟的代表作,更是一篇胎炙人口的招降文字,它是汉末建安以来言情书札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时并不呆板,而是注意变化。
先用纵比,即在第一段将陈伯之当年归附梁朝及今日投降北魏的不同境况进行比较,形成强烈的反差,于叙事之中寄寓褒贬之情,在对照之中蕴含劝戒之意,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感情浓郁,态度鲜明。作者先热情洋溢地称赞陈伯之具有雄才大略和鸿鹄之志,在齐梁改朝换代之际,能顺天应人,弃暗投明,建功立业,得到贤明君主梁武帝的信用,从而“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千里,何其壮也!”寥寥数语,就将陈伯之昔日在梁权尊势重的显赫声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这样写,其意在于勾引起陈伯之对已经逝去的荣华富贵的眷恋之情。接下来,作者转换谈锋,笔含贬抑,字挟风霜,叙述了陈伯之反梁投魏后“闻鸣镝而股战,对弯庐以屈膝”的屈辱处境,以激发他对今日境遇的羞耻之心。
昔日威风凛凛,沐浴皇恩,“何其壮也”!今日战战兢兢,卑躬屈膝,“又何劣邪”!两相对照,泾渭分明,何去何从,怎能不引起陈伯之的深思呢?在这种纵比中,作者叙中含情,借事明理,通过强烈的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劝降意图。再用横比。
即在第三段中将陈伯之与梁朝大臣的不同处境进行比较,劝其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及早归梁。作者开始就摆出梁朝功臣名将的情况:文臣武将如大雁展翅,各居要位,各尽其责,文臣们能够参与谋划军国大事,武将们乘车持节,担当戍边重任。
他们都安富尊荣,竭力尽思,其爵位也能够代代相传。接着作者即斥责陈伯之:唯独你厚颜偷生,为北魏集团奔走效命,犹如“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事情吗!像陈伯之这样的人,是很看重功名利禄和个人安危的,可以说,作者是揣摩透了陈伯之的心理,“投其所好”,通过对比叙述,意在唤起他对目前处境的不满和不安,促使他产生弃魏投梁的念头。
如果说,以上是作者从小处着墨,运用纵横对比的方法,着重围绕着陈伯之自身的荣辱得失来说理的话,那么,作者在文中还不忘从大处着眼,即在第三段与第五段中将北魏与梁朝作横向比较,向陈伯之讲明目前形势: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自相残杀,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梁朝“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四海归心,八方世服,唯有北魏负隅顽抗,苟延残喘。作者以高屋建瓴的气势总揽全局,从宏观上指明梁朗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北魏日暮途穷,朝不保夕。
这就让陈伯之清楚地认识到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在这去就关键之际,作者讲明形势,晓以利害,怎能不令陈伯之三思而行呢? 总之,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非常灵活,或纵或横,或明比,或陪衬,腾挪跌宕,曲尽其意,笔头始终围绕着陈伯之的思想转换,同时又迫使陈伯之的思想围绕着他的笔头而转动,让他心悦诚服地归降梁朝。 其次,作者在劝降陈伯之时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情理俱备,委婉含蓄,这也是本文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作者对陈伯之过去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他现在的处境及内心矛盾也洞若观火,考虑到他是个握有重兵的头面人物,向他劝降,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因此,作者对他离梁投魏的不光采行径只略作点染,话说得很有分寸,认为他只是一时糊涂,听信了流言,这实际上是为他开脱了罪责。作者推心置腹,坦城相谈,既热情地肯定了他的英勇和才干,又客观地指出了他不慎误入歧途。
作者对他的批评虽然是严肃的.但并不是金刚怒目式的厉声呵斥,间多是情动肺腑的娓娓劝说,或讲明梁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的宽大国策;或援引“朱鲔涉血丁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的历史事实,以此表明梁朝招降的诚心实意,解除陈伯之的后顾之忧;或引经据典,开导他迷途知返;或用梁朝为安抚他而已经采取的措施:“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安尚在”,以此进行感化;或笔蘸感情,描画故国的秀美景色:“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
解析:陈伯之,睢陵(今江苏睢宁)人。
幼有膂力。原为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封丰城县公。
梁天监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为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光禄大夫、曲江县侯。天监四年(505),梁武帝命太尉、临川王萧宏率军北征,宏便命记室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书。
陈伯之见到信后,率兵归降。这封信从南北战场的形势,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个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险处境等方面着笔,不仅有晓以利害和大义的正面劝告,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浓郁的乡情引动对方的故国之思,文辞委曲婉转,声情并茂,为六朝骈文名篇。
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描写江南景色的名句。译文:丘迟叩拜陈将军足下:知您近来一切安好,使我不胜欢欣!将军勇武为三军之首,才能杰出于当世,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企慕鸿鹄高飞有远大的志向。
过去曾顺应机缘而通变,遇到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建立了功勋,成就了事业,得以冠开国之号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精致华丽的车舆,在广阔的地域中持旄节而号令一方,这是何等的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这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之时,并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又听信了外面流传的谣言,一时迷惑错乱行动失去理智,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当今梁朝对臣下赦免罪责而求其建功立业,不计较过失而加以任用,以赤诚之心待天下之人,使一切怀疑动摇的人都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
这一切您是都清楚的,不需要我一一细述了。历史上朱鲔虽曾杀了光武帝的哥哥刘伯升,张绣也杀死曹操的爱子曹昂,但汉光武帝并不因之而疑忌,曹操对再次归降的张绣还象过去一样。
何况将军并无朱、张之罪,而以功勋见重于当世。迷失道路而能知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迷途不远而归来,更为古之典籍所褒扬。
当今皇帝轻于刑法而重施恩惠,法网宽松到连吞船的大鱼都可漏网;将军在梁地的祖坟完好,亲戚安居乐业,住宅未曾倾毁,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可要好好想一想,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今梁朝的功臣名将,各有封赏任命,位置高下很有秩序。
文职官员腰系紫绶丝带,掌管金印,参预筹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坐轻车而竖旄节,身负保卫边疆的重任。并且杀马饮血郑重立约: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
唯有您将军厚颜偷生,为拓跋族的头目魏帝奔走效劳,难道不感到可悲吗?凭南燕慕容超那样强大,最终还是被解送建康刑场斩首;凭后秦君主姚泓那样强盛,最后也在长安反缚出降。由此可见,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却不养育异类;北方中原一带周汉故土,容不得杂种。
北魏假称帝号窃取中原,已有很多年,积恶多端灾祸满盈,理应溃败灭亡。更何况北魏统治集团昏瞆狡诈、自相残杀,部落内部分崩离析,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
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象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象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这不太糊涂了吗?暮春三月之时,江南碧草萋萋,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
(您如今与梁军对垒)看到故国军队的旗鼓,回想起往日在梁的生活,持弓登城以望远之际,怎不令人黯然伤情!正因为如此,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才渴望能重为赵将,吴起临别西河才掩泪悲伤。这是人之常情,难道唯独将军没有这种感情吗?希望您尽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争取幸福的前途。
当今武帝极其开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楛木箭。夜郎、滇池诸国,解其发辫而请求封职。
朝鲜和西域罗布泊,叩头归服而接受教化。唯有北魏野心勃勃,横行于沙漠边塞之中,企图苟延岁月。
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德行彰明且是武帝至亲,主持这次北伐的军机重任,前来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知改过,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可就太晚了。
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作者:丘迟(公元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八岁便能属文。
初仕齐,以秀才迁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从事中郎。今传明人所辑《丘司空集》。
注释:〔1〕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客气语。
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2〕无恙:古人常用的问候语。
恙,病;忧。〔3〕“将军”句:语出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此喻陈英勇为三军之首。〔4〕才为世出:语出苏武《报李陵书》:“每念足下才为世生,器为时出。”
此喻陈才能杰出于当世。〔5〕“弃燕”二句: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喻陈伯之有远大的志向。
〔6〕“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爱器重。〔7〕“立功”二句,《梁书•陈伯之传》:“力战有功”,“进号征南将军,封丰城县公:邑二千户。”
开国:。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知自己离去,西河将被秦占领)而痛哭流涕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注意这里的“您”对应原文的“将军”。由于本文是《与陈伯之书》,将军(“您”)当然是指陈伯之
与陈伯之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腼颜借命,腼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