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乐舞和诗歌一样高度发展,成就辉煌,为中国古代乐舞艺术极为昌盛时期,无数地位低微的乐舞艺人在受尽凌辱与摧残的情况下,以其天才的智慧创造,丰富了唐代乐舞艺术。
关盼盼就是唐代著名的乐舞艺人。 关盼盼,唐代贞元、元和(785—820年)时徐州有名的舞伎。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左右,张尚书做武宁节度使,镇守徐州,家中养有不少家伎,其中有个容貌俏丽、能歌善舞的家伎,最为张尚书宠爱,这就是关盼盼。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云,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出游到了徐州、泗水一带,应邀赴镇守徐州的张尚书家宴,当时家宴常有家伎表演歌舞供人娱乐,白居易首次看到了关盼盼的歌舞表演,在这位歌舞鉴党水平极高的诗人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家宴上,宾主酒酣兴浓,张尚书命关盼盼歌舞劝酒佐欢。只见关盼盼身着红色纱裙,犹仙女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忽如轻风吹指,时隐时现,忽似红玉雕像,静中有动,表演的《霓裳羽衣舞》,令人心旷神怡,关盼盼以轻盈迦雪的旋转、流畅行进的舞步、柔软轻婉的舞姿,飘然欲仙的舞态,表现出虚无飘涉的仙境之中仙女形象。
白居易看过许多能歌善舞的家伎表演,今日欣赏关盼盼的《霓裳羽衣舞》,觉得非常美妙,即兴赋诗赠给关盼盼,其中有“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将醉意起舞的关盼盼喻为微风中摆动的娇妍华贵的牡丹花。从这以后,一别十几年,白居易没有得到关盼盼的消息。
关盼盼到底怎么样了呢?张尚书去世后,归葬东洛。关盼盼独守在张尚书的徐州旧宅燕子楼中,一过十余年,不肯改嫁,曾作有《燕子楼三首》,诗云: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关盼盼写出她孤独凄凉的独居生活,《历朝名垦诗词》评此诗曰:“悲凉黯淡,字字哀音,笔亦幽秀,宜其为世传诵也。”
诗一出燕子楼便广为流传。 当时的员外郎张仲素,字缋之,拜访白居易时,吟诵拜访白居易,吟诵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句婉丽哀楚。
白居易经询问,得知为关盼盼所作。张仲素曾在武宁军做事多年,颇知关盼盼始末,便向白居易诉说了关盼盼的情况,如今关盼盼依然独居在楼子楼中。
白居易读诗,有感昔日张尚书家宴,当即依其题和诗三首,诗云: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残灯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中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又作七言绝句一首: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白居易从封建礼教出发,认为张尚书不惜重金买下关盼盼,又教以歌舞,教成之后,张尚书死去多年,坟墓上的白杨都长得很粗了,可是关盼盼仍然活在人世,没有相随张尚书而去。白居易显然在讽刺关盼盼不殉夫守节。
后来,关盼盼看到了白居易的诗,哭泣着说:“我并非不能殉情而死,只怕我死之后,人们会认为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这岂不玷污了他的名声。”于是,和诗答白居易,诗云: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被逼走投无路的关盼盼,只得去死,于是绝食旬日而死。
白居易虽有千古诗名,但他诱逼关盼盼殉夫守节,做得十分不光彩,硬是将一个饮经痉而又有艺术才华的女艺人逼上死路。在这个格守封建礼教的诗人心目中,关盼无论有怎样高超的技工艺,终究不过是主人为满足声色享乐需要的玩物,主人死人,当作玩物的关盼盼就该死。
历代诗人均有咏关盼盼和燕子楼诗词,多是把关盼盼当作贞妇来赞颂,或以关盼盼和燕子楼为典故写入诗词,但也有不同于此见者,宋代大词人苏轼曾夜登燕子楼而梦见关盼盼,故尔作小词云: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觉梦,但有旧愁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不同于白居易,词中凝聚了他对这位闻名古今的舞伎的同情和感伤。关盼盼的诗最能引起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妇女的共鸣,明末清初才情殊众的歌妓王微,与关盼盼际遇相同,故尔从关盼盼之身世引起联想,有《拟燕子楼四时闺意》诗四首,其三云: 罗衾自垒怯新凉,无寐偏怜夜未央。
生死楼前十年事,砌蛩帘月细思量。 关盼盼能传名至今,是由于文人酒酣作诗,把她的表演和身世记下来;又由于她有感而发的诗篇能够感动人心,引起共鸣,从而辗转相传,广为传诵,这就使得我们今日能够了解这位唐代著名的乐舞艺人,其实象关盼盼这样的艺人何止千千万万就是她们用血泪和智慧谱写出一部中国古代艺术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徐州的云龙山古今闻名。是以历史传说命名的。
据传,云龙山的名称很有来头。云龙山在唐代时,因山上有石刻巨佛名叫石佛山。
北宁以后易名为云龙山。据《江南通志》记载,宋武帝刘裕(1130--1137在位),少年时曾登此山,山上出现云龙环绕之异,因此即位后就将石佛山改名为云龙山。
旧史志曰:“山有云气,蜿蜓如龙”。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的《辞海》(缩印本)中刊出“云龙山”条目:“云龙山,在江苏省徐州市,南北耸列,长约两公里,山岳起伏,如龙状、故名。
山东侧兴化寺内有北魏石佛一尊,因此又叫石佛山。”云龙山是徐州著名风景区,位于徐州市南郊,海拔103.93米,长6华里。
山麓巨石上有“云龙山”三个大字,为明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年)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所书,笔锋犀利,刀工精致。 徐州,古称彭城,相传因唐尧封大彭氏国于此而得名。
迄魏晋,始更名徐州。 关于云龙山,也有种种传说。
例如:有的说,刘邦起事前,曾逃进此山,其夫人吕氏察看天象,随云、龙之气,终于入山找到了他,因而名其山为“云龙”:有的说,南朝第一个皇帝刘裕,少年时常登此山,山上每观云雾缭绕之异,云龙山之名由此而来。实际上,还是由于其山势南北走向,连绵九节,峰峦起伏,状如游龙,且经常有云雾缭绕而被命名为“云龙山”的。
登云龙山,俯瞰全市,城市风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上苍松翠柏,亭宇相连,碑文佛像,古迹甚多. 举其主要者:北魏石佛·大雄宝殿 在山顶东侧,有云岗、龙门石窟同时代石刻。
相传公元四五一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宋,三十万大军围攻彭城。驻军云龙山戏马台一带,士兵们因山就石,雕成了一尊大石佛头像。
明洪武三十八年(一三九八年),由和尚胜吉主持建造了覆盖大佛的大殿——大雄宝殿。它依山而建,后壁三砖,石佛三丈,因此有“三砖殿覆盖三丈佛”之说。
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徐州知州王黾承又添雕半身,方成今日所见的半身大石佛。 放鹤亭·招鹤亭 放鹤亭是北宋张天骥在宋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年)春建造的。
云龙山人——张天骥寄情山水,不求闻达,在亭内养了两只鹤,以驯鹤为事,遂名放鹤亭。苏东坡与他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并写《放鹤亭记》而使此亭有名于世。
原亭倒塌,现所存者为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年),都御史戴时宗曾在原址重建。又因苏东坡《放鹤亭记》中有放鹤、招鹤之歌,后人又在放鹤亭南增建一亭,名招鹤亭。
饮鹤泉 原名石佛井,深七丈,因毗邻放鹤亭,明天启年间(一六二四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为它改名曰饮鹤泉,并题“饮鹤泉”三个大字。 东坡石床 这是因苏轼而得名的一块岩石。
苏轼(一○三六至一一○一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次与友人登山饮酒,曾醉卧在岗崖的这一块岩石上,回去后就作了首无题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山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满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东坡石床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岗岩右角上,刻有“石床”二字。
大士岩·戏楼大士岩院为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徐州知州姜焯倡所建。院内正殿三间,名观音殿,中有观音大士像,前为敞式山门,依斜坡建五十三参(取佛经五十三参之意。
参即参拜佛租)。庭院清幽雅致,内有参天宋柏两株。
戏楼是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春,由王建基等建成,供庙会时演戏之用。试衣亭·送晖亭 亭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而取名。
云龙湖 徐州城区南部,有云龙湖。云龙湖原名石狗湖,东岸紧靠云龙山,1962年更名为云龙湖。
青山环抱绿水,绿水倒映青山,构成“三面云山一面湖”的自然景观,山水相连,景色迷人。 相传在徐州城西南,东西簸箕山相连处有山下有一片低洼的沼泽地,人们称它为簸箕洼。
有位心灵手巧的老石匠,家境贫寒,下无寸士,上无片瓦,以打石糊口。他既无儿又无女,老婆过世后,在簸箕洼边搭了个草棚藏身。
每次外出给人打石回来,小草棚里仅有的日用什物都被人拿光。老石匠便在云龙山上选了块大青石,精雕细刻了一条造型可爱的石狗,为他看门。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哪怕他外出一两个月回来,家里连一针一线也不少了。老人雕的石狗能宁夜看门的消息传开了。
山下的地主老财王六,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一心想让石狗为他看家。老石匠怎么也舍不得把这条狗让给别人,王六便仗势抢走了石狗。
谁知白天刚被抢走,夜里石狗又跑回到主人的草棚里。王六不死心,又把石狗强行抢走,用铁链拴在自家门前石柱上。
石狗就是不愿为王六看家,夜间咬断铁链,又跑回主人身边。王六火了,便把石狗扔到湖里。
伤习的老石匠多次下水打捞,也没有寻到那条石狗。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人们拓深湖底时,挖出了那条石狗,老人又把它放在草棚前看门,但它已经不灵了,因为它早就淹死了。
老石匠为了纪念心爱的伙伴,便把它置于簸箕山。簸箕洼于是改名为“石狗湖”。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1、彭祖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名籛字铿,又称彭铿,陆终第三子。
彭祖生于四川彭山,封于徐州彭城,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
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铿本为尧舜时人,由于经常和神农时神巫巫咸、黄帝时神医巫彭、夏彭伯寿、商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为一谈,遂有“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
汉代史学家韦昭在《国语·郑语》注中说:“彭祖,大彭也。” 可见彭祖寿八百指的是大彭氏这个国家存在了八百余年,《竹书纪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如今眉山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墓园、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内有石雕的寿星彭祖肖像,室外陈列八卦图案,历历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内仍保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楼、彭祖井、彭祖墓等历史遗迹。
2、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西周时徐国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
建都下邳,(今更名为睢宁县古邳镇)。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
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
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
《尸子》谓:“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
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
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
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
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4、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
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生有5个子女。 三嫁给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个儿子。
5、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
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道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忧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偃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
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按现今时间换算为13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
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
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
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故黄河与徐州渊源 明嘉靖31年(1552年)黄河决徐州,淤四十里。明万历2年(1574年)8月,黄河于砀山决口,淮河亦在高家堰决口而东泄,徐州、邳县、淮河南北淹没千里,徐州城内进水。
万历18年(1590年),大溢徐州,水渍城中愈年,众议迁城改河,季训(潘季训)浚魁山支河(今奎河),以通之,积水乃消。是时,水势横溃,徐淮泗扬间无岁不受患。
据史料记载:毁城最甚者为明天启4年(1624年)6月,河决徐州魁山堤,一向东北灌州城,城中水深1丈3尺,一自南门至云龙山西北大安桥入石狗湖(今云龙湖),一由旧支河南流至邓二庄,历租沟东南以达小河,出白洋,仍与黄会。徐民苦淹溺,议集赀迁城。
给事中陆文献上徐城不可迁六议。而势不得已,遂迁州治於云龙(即云龙山)。
8月又复大雨,河水持续泛滥。幸存的百姓避在云龙山及户部山等高处。
水淹州城3年退,直至崇贞元年(1628年)才告平息,古城被泥沙埋没毁掉。屡次毁城,多次修建,都未离开原来的城廊。
元代右丞相脱脱毁州城后,因无力重修故城,遂迁城於魁山下,改名为武安州。明洪武年间,弃武安州城,将州城重迁回故址。
新建徐州城,史称洪武城。万历18年因黄泛受淹,房屋倒塌严重,又于万历24年修复。
明天启四年河决魁山堤,城全部淹毁后,到崇贞元年相隔三年之久,城中淤泥渐平,兵备道唐焕在废墟上修复旧城。之后,经不断修补,到崇祯8年(1635年)基本恢复旧观。
因崇祯城按照洪武城大小布局修建,地上地下建筑物大都重合,原来的街道仍为街道,公署、官舍、民房等都在原址重建。经历代毁建而形成了城叠城奇观,故有城上城,街上街,府上府,庙下庙,闸下闸之说。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相传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
两汉文化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
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领风骚。
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汉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
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
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两汉文化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领风骚。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汉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历史文化 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徐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尧时建立的大彭氏国,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
相传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
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
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
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其后秦末刘邦生于丰县而长于沛县。徐州也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现代战争中就有以徐州为中心的抗日战争徐州会战和解放战争淮海战役。
两汉文化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迁长安。
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
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
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历史名人 古彭徐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
龙飞之地,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谋士如云;文人骚客,艺术大家。
数不胜数;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历代徐州籍的开国皇帝就有数人之多。
除刘邦外,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唐烈祖李昪, 后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
刘姓诸侯王遍及汉朝各地,自不必细说。单就随刘邦征战功成丶裂土分封的异姓侯就有 20多人。
如“五里三诸侯”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萧何、曹参、周昌、樊哙、夏侯婴等。东汉末年,被誉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彭城人张昭。
东晋骁将刘牢之,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宰相李卫,清乾隆名相刘墉……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中国楹联第一人的刘孝绰,世称“刘三娘”的南朝才女刘令娴,“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清初文学评论家张竹坡,分别获得191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银质奖的画家王琴舫和李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钱食芝,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袁振西,还有在解放战争中烈士宋绮云与徐林侠及其儿子小萝头宋振中。
其他还有清史专家萧一山、雕塑理论家王子云、国画名家萧龙士、人民音乐家马可、指挥家胡德风,书法家冯亦吾,“四小名旦”之一许翰英,台湾作家张晓风等等。 徐州千百年来,无数风流人物,群星荟萃,实在难以尽述。
以下仅介几位: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九朝帝王徐州籍: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汉高祖刘邦丰生沛长、东吴大帝孙权生于徐州下邳、南朝宋武帝刘裕彭城人、南唐烈祖李昪徐州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祖籍徐州兰陵、南朝梁武帝萧衍祖籍徐州兰陵、后梁太祖朱全忠原徐州砀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世家徐州沛县等。 五里三诸侯: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
徐州四大才子: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 徐州诗词双璧:诗豪刘禹锡、词皇李煜。
徐州二遗民:阎尔梅、万寿祺。 徐州近现代八大家:书法家张伯英、军事家徐树铮、雕塑理论家王子云、雕塑家刘开渠、历史学家萧一山、画家李可染、音乐家马可、经济学家高鸿业。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古彭徐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
龙飞之地,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谋士如云;文人骚客,艺术大家。
数不胜数;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历代徐州籍的开国皇帝就有数人之多。
除刘邦外,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唐烈祖李昪,南沛县歌风台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后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
刘姓诸侯王遍及汉朝各地,自不必细说。单就随刘邦征战功成丶裂土分封的异姓侯就有 20多人。
如“五里三诸侯”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汝阴侯灌婴,萧何、曹参、周昌、樊哙等。东汉末年,被誉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彭城人张昭。
东晋骁将刘牢之,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重臣李卫……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徐州还哺育出一代代文人骚客、艺术大家。
汉初彭城讽谏诗人韦孟,主持编写《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及文学家刘向,和刘向的儿子刘歆,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南朝编著《世说新语》的刘义庆,写出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的盛唐刘知几,在徐州度过了23个春秋,自称是其故园的大诗人白居易,同是唐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的刘禹锡,堪称一代词宗南唐后主李煜。“苏门四学士”之一陈师道,清初文学评论家张竹坡,被誉为画坛“江北第一人”的清末画家李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钱食芝,被誉为“民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张伯英,国画大师李可染,雕塑大师刘开渠。
还有在解放战争中烈士宋绮云与徐林侠及其儿子小萝头宋振中。其他还有清史专家萧一山、雕塑理论家王子云、国画名家萧龙士、人民音乐家马可、指挥家胡德风,书法家冯亦吾,“四小名旦”之一许翰英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