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常州天宁寺有一口烧“腊八粥”的大锅。
这口锅有多 大?据说一次好烧谷米八斗、花豆八斗、蔬菜八十斤、干果八十 斤,锅口象鱼池般大,锅深象口井。煮了一锅粥,够八百多人吃 得饱饱的。
这样大的锅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有一年闹灾荒,天宁寺周围的老百姓家里家家都揭不开锅, 到十二月初八这天早上,竞没有一家的烟囱里冒出烟来。这时 候寒冷,老老少少都睡在床上起不来了,又冻又饿。
一会儿,天 宁寺里却敲云板,召集全寺和尚吃八宝、七香、六品、五味的鲜 粥,粥的香味向寺院外散发出来,穷人们更觉饥饿难忍。 这时,有个白胡须老人来到天宁寺找当家和尚,当家和尚刚 吃完粥正在打饱嗝哩!白胡须老人见了当家和尚就问: “出家人 以什么为本?”当家和尚答道: “慈悲为本。”
白胡须老人说: “你们吃着又香又热的粥,而寺院附近的老百姓连野菜汤都难喝 上,你们难道看得过去吗?”当家老和尚无言以对,怔了-阵, 才搪塞说: “我们寺院里没有这样大的锅呀!”白胡须老人说: “我来帮你造。…'老和尚听后笑道:“这是一时三刻能办到的事么?” 白胡须老人说: “如果我一时三刻能造出大锅来,往后寺里每年 都得烧腊八粥送给穷人吃;如果造不出,我给你们寺院的大殿上 捐献一个紫铜大香炉。”
说罢,他把手一招,就有两个后生抬着 一块紫铜进来了。当家和尚看到这块闪闪发光的紫铜,也就答应 了。
白胡须老人从衣袖中拿出一个大榔头,动手敲打那块紫铜 不一会儿,紫铜就形成了一块长方形和一块滚圆的铜皮,他又把 长方形的那块卷了起来,成了锅边;把那块圆形的铜安装在锅 底,老和尚见白胡须老人快要做成大锅了,就又提了个条件,只准用铜皮, 不准用第二种材料。因为当家和尚认为二块铜皮不可能 焊接上,锅子也就做不成了。
谁知白胡须老人把二块铜皮接头 处的边敲出了卷口,再把两边卷口扣在一起敲紧弥缝,竟然连接 导滴水不漏,不多一息息工夫,一日大锅就造成了。 从此以后,天宁寺就用这口大锅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烧”腊八粥”,送给穷人吃了。
常州西面不远的武进县境内,有个奔牛镇。为啥叫这个名 字?有一个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个小村子,村西头河当中,有一个土 墩墩。不管下雨还是晴天,不论河水涨落,土墩总归是仅露出一 个顶在水面上,不管你远眺近看,都象是一条牛在河中洗澡,露 出一点牛背的样子。
历代流传下来,老年人都说这个土墩上有宝 .可是从未有人得到过。凡是撑了船想去盗宝的人,船到河中, 还勿曾靠近墩墩,总归翻船落水,好多人为此送了命。
俗话道: 想发财,必倒霉!” 有一回,来了一个江西人,他说他的一条牛逃到河中土墩上 去了,要借一只船去捉牛。当地人一轧苗头,晓得他想去盗宝, 呒没一个人肯借船给他。
最后,他用了可以买一条船的钱,才 在叶家码头向叶老大租了一条破船。老大不帮他撑船,他就自己 一个人把船撑到河当中,船头对着土墩,从身边拿出一棵“磨盘 草”,向土墩上下挥动,口中念念有词,约莫半个多时辰,终于 把一条金黄色的大水牛引到了破船上,划回岸来。
叶老大看到江西人真的载了一条牛回来了,感到很惊奇: 一看,牛还在船上屙了-大滩屎哩!便扳着脸说: “喂喂!替我 把屙在船上的牛屎弄干净了再走!” 江西人笑眯咪地说: “我租了你的船,送你一堆屎也错 呀!” 叶老大说: “不弄干净休想走!” 心工西人叹了口气,蹲下身子,用双手捧了牛屎甩进河里, 说:“你将来不要懊悔啊!” '叶老大看着江西人骑上牛背,拍打着牛屁股一直往东去了 才回到船上,细细一看,嵌在船板缝缝中的牛屎没有弄干净, 舱里还有一小块,哪里是牛屎?分明是金光闪闪的黄金!连忙 上岸去,江西佬已无影无踪,早骑上金牛奔走了。这事一传 开去,大家都把河中的土墩叫作金牛墩。
金牛虽然奔走了,但屙下的一堆金屎和嵌在船板缝缝里自金子, 却被这里的百姓用来建造了一座集镇,这就是现在的奔牛镇。 清朝辰光,大运河从西往东,从常州城的西门,南门到东门, 绕城而过。
近城的沿河西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老 西门旁边有个大水关,火水天里面是城里的内河,人水关外面便是 大运河,这里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新桥,再往西就是怀德 桥。
新侨到怀德侨这一段大运河的北岸沿河滩,那时已经是非常 闹热的花市街了。花市街在乾隆年间改名为篦箕巷。
为啥要改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后六次来到常州。
有一次,他一路微服 私访,打扮成一个珠宝商,悄悄地进了常州城,第三天才摸到博 学宏词刘纶家里,把个刘纶吓了一跳。乾隆连忙叫刘纶勿要声 张,也同他一样换了便衣。
手摇折扇,无拘无束地_一同上街白 相。他俩走到武进县和阳湖县交界的甘棠桥上,看到南大街上人 来人往,热闹非凡,爿爿店家,生意兴隆。
又见一群小佬手舞足 弱地高唱: 甘棠桥头对鼓楼,木梳篦其摆首头, 源源客船运河来,都在花市靠码头。、乾隆皇帝听勿清他们唱的是啥东西?便问刘纶: “这些小孩 名的是什么?” . 刘纶说: “他们在唱山歌。
意思是说常州的篦箕木梳很出 各,运河中来往的客船,都慕名在花市停靠,。
布袋和尚天宁寺的弥勒像,传说是中国弥勒布袋和尚的化身。
布袋和尚名契此,时号长汀子布袋师,是五代时后梁明州化县禅宗游方高僧。传说他身广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入布袋,永远了装不满;有时在稠人广众面前,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内。
一天,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道: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言罢圆寂而化。
人们恍然大悟,以为此即弥勒菩萨显化,因而从北宋开始,就到处画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于天王殿中,称为大肚弥勒;还让他带着那个“布袋”。现在佛寺中笑口常开、袒腹露胸的弥勒菩萨像,即由此来。
为什么要让弥勒菩萨现笑逐颜开的欢喜相?有几副楹联很好回答这个问题: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又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相传乾隆皇帝有次来到天宁寺后,想试试寺僧是否遵守佛门吃素的规矩,便特地赐给方丈一盘鸡蛋。方丈一看是鸡蛋,真是收也不好,不收又不行。
于是,满脸笑容地把鸡蛋一个一个往袈裟里装,全数收下,并口占七绝一首:皇上送我一盘桃,又无核来又无毛。老僧带你西天去,免在人间吃一刀。
从此,天宁寺的和尚便吃鸡蛋了。因为这是乾隆皇帝“恩赐”的之物。
红梅阁的传说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红梅阁内造狱册。有一天,他误以为女婢未及时送饭,愤怒之下责打女婢,不料“误中脑而毙”。
他向上司请罪,上级给了他流放云南的处分。恰巧,当时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捎带家书。
龚起程时,遇到鹤发老人,教他跨上一根手杖和一条丝带,就飘然飞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云南。龚到刺史家送信,刺史父亲见封缄上署的是当天日期,大吃一惊。
为了感谢龚及时送信,求当地官府给假。龚仍飞回常州,去见刺史。
刺史以为他还没有出发呢。及至见了回信,惊讶不以。
龚又出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为凭证。于是,龚把这枝红梅种在阁的周围,红梅居然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开。
从此,这阁就称为红梅阁。文笔塔的传说传说文笔塔原在西门外,因为它挡往了小河浜棚户的阳光,棚户的东西晒不干,大家都讨厌它。
有一天,张大娘对儿子张邋遢说:“能把这塔背到东海里就好了”。张邋遢是个孝子,母亲的吩咐从不违拗。
他真的搓了一根绳去背塔,结果绳断了,人也摔了个跟头。有人捉弄他说:“你能把砻糠搓成绳,就能把宝塔背走”。
他真的去搓砻糠绳,可是搓来搓去搓不成。有一天,他看到宝塔下石洞里有个铁疙瘩,就用力把它拉了出来,谁知这是一条压在塔底八百年的青龙。
青龙感谢邋遢救了自己,便将自己的涎液拌砻糠搓成了绳。张邋遢用它把宝塔背了起来,但在背塔时不小心撞伤了青龙,宝塔没背到东海,青龙死了。
宝塔就留在如今红梅公园的东南角了。金牛的传说在戚墅堰下塘,有个圩墩村。
圩墩村东有一个小池塘,人称金牛池。相传当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驾崩就葬在圩墩,曾用一头水牛作祭品,将牛身分为三段,牛头葬在齐高帝墓前,尾巴葬在墓后,齐高帝墓则成了牛身子。
过了几百年之后,有一天,忽然有人听到了牛的叫声,再仔细听听,这声音原来是从齐高帝的坟墓中发出的。有一次,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夜晚,一条金黄色的牛到小池中饮水,正巧被人见到了,这牛就一头钻进水中,消失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于是,人们就把这小池塘叫作金牛池,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那头金黄色的牛仍在池中,并没有消失。这池塘的底下有一个洞,一直通到送仙湖,金牛就栖息在这洞中,平时很少出来。
偶尔有一回,这金牛在夜深人静之时从洞中来到送仙湖洗浴,恰巧碰上江西老表到送仙湖识宝。它便星夜兼程,跑了几十里的路,逃到了常州西南的一个小镇上躲藏起来。
人们便把这小镇称作金牛镇。可是,没过多久,那江西识宝人寻到送仙湖的“通天芦”后,带着它也来到了那小镇,于是,这金牛就被送仙湖的“通天芦“所降。
最后,还是让江西老表牵着牛鼻走了。这小镇便是现在武进市奔牛镇。
因此,金牛池和金牛镇都只成了个空名。
一说与常州城垣形状有关 常州城墙最早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
公元892年,唐时建“内子城”,城周长约2余里。五代十国时,于921年筑“外子城”,城周7里,高2.8丈,“方直雄固”,号“金斗城”,诗云“毗陵城方如金斗”。
936年又增筑“罗城”,城周27里,高1丈,东从水门桥沿大运河向西,经德安桥、广化桥,延北至西新桥、青山桥、小东门桥复至水门桥。这样常州市形成了重叠的三道城墙。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大将汤和守常州。汤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于1369年修筑新城。
五代时筑的罗城“大而难守”,汤和将东南西三面城墙缩小,置7个城门,城墙高2.5丈,城周长10余里,所谓“新城”。这样常州从晋太康年间筑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间,先后修筑过四道城墙,即内子城、外子城、罗城和新城。
常州民间曾流传这样的歌谣:“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禁城,三套环河四套城”,而常州龙城的由来很可能与城垣有关。四道城墙中,罗城、新城都十分像龟形。
罗城的头部伸到朝京门外原石龙咀处,龟尾在今水门桥的通关门。而1369年筑的新城,更像一只昂首爬行的乌龟。
北面青山门处似龟的头部,南面德安门处似龟的尾部,东北面的和政门(即小北门)、西面的朝京门(老西门)似龟的两只前爪,西南面的广化门、东面的通关门(东吊桥西)似龟的两只后趾。青山门外一个半月形的瓮城,似为龟的食盆,青山门附近有两口水井似龟的双眼。
好一个活脱脱的龟形城垣。古人称龟为龙种,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称龟城而称“龙城”。
清光绪《武阳志余》载“吾郡古号龙城”。此为常州“地有龙形,故曰龙城”之说。
二说出自常州民间流传的一则神话 传说在秦朝时,常州郡城西北数十里地,有一座九龙山,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的当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人世间独自在方丈间念经,忽然听得“吱呀”一声门响,从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此人生得高头大耳,黄发、黄眉、黄须,身穿杏黄色官服,脚蹬黑色厚底靴,俨然有上界神仙风度。
弘智和尚见了,连忙站起来施礼道:“仙家深夜到此,有失迎迓!”来人道:“长老请了!我乃东海龙王长江妃子所生九太子也!六百年来,我和八位兄长奉命镇守这一带群山,我是这里九龙山的山神,前些时,秦始皇赶山,把我八位兄长的山头号都赶跑了,他们不敢同始皇帝斗,却又舍不得离开这里,于是都想来打我的主意,准备抢占我的山头,看来最近必将有一场恶战。为此,今特来祁求长老,到时务必率领全寺僧众,鸣金击鼓、助我作战。
切记切记,后会有期!”说罢化作一条黄龙腾空而去。 弘智一惊,睁开眼睛,才知刚才做了一场梦。
尽管梦中山神的话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心想是做梦嘛,何必当真,便熄灯安息,一宿无话。次日,又是平安无事,他就更加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
第三天,正是五月初五,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九龙山上百花齐放、景色宜人。弘智和尚吃过中饭,山下山上、山前山后,四处转了一圈,一时感到有些倦意,双手仰天打了一个“哈欠”,正想回庙里午睡,突然看到天空中狂风骤起,滚滚的乌云从四面八方拥来,一下子便遮去了太阳,盖没了山峦,只见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顷刻间暴雨哗哗地倾盆而下,弘智见此光景,当即想起那天梦中山神的嘱托,心想莫非真的群龙来夺山了?!便忙忙跑回庙里,吩咐香火、匠工在山门中敲锣打鼓,自己率领全寺大小和尚一起集中到大雄宝殿,众僧齐声念佛诵经、击鼓撞钟,不多一会,悬挂在大殿右手的铜钟发出了“当!当 !当!……”宏亮的钟声,盖住了呼啸的暴风骤雨,震撼着山岗,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
突然,天空中豁然开朗,祥云驱散了乌云,巍峨的九龙山又沐浴在温暖的金色阳光之中了。 当天晚上,弘智和尚和往常一样,焚香默坐,慢慢入定,他眼睛一眯,看到山神菩萨又来到他的面前,笑嘻嘻地说:“今天中午,群龙前来攻山,我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败北,多亏你及时率众以金鼓相助,得以转败为胜。
现在两条为首的恶龙已往宜兴山里,其他六龙都已逃回郡城。我今天来除了感谢你,还请你前往郡城安抚我的六位兄长。
尽管他们无理,我却还是有情,希望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为民造福,切勿无事生非、自相残杀,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说着又化作一条黄龙腾空而飞了。 弘智睁开眼睛,觉得似梦非梦,却又不敢怠慢。
第二天一清早,他便忙忙来到郡城,一面化缘一面寻访六龙踪迹。他从县前转到府前、城南寻到城北,日复一日、夏去冬来,眼看将近一年,尽管勿曾寻到“龙迹”,却在老百姓中间散布了六条天龙降临常州的消息,城内云溪两岸的居民们就集资建造了一条五色龙船;东门外头的百姓听见了也不落后,同样募捐集资,建造了大小青龙船各一条;西门的群众知道了,也集资造了一条金龙船和一条白龙船;北门的百姓则造了乌龙船。
到了五月初五那天,城内城外的六条龙船一字形排列在去溪中段的白去古渡,观看的百姓无法计数。看客中间不知那位喊了一句:“六条龙船真好看,为啥勿划将起来比比看!”这话提船上的水手,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前划了起来,真是盛况空前,热闹。
常州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称)至今, 已经是有了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
常州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全市土地面积4375平方公里。常州古称延陵、毗陵、兰陵,隋文帝时定名为常州。
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常州的手工艺品“宫梳名篦”驰名中外,早在20世纪初,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另外,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650-655)的天宁寺;唐昭宗年间(889-904)的红梅阁;以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抗倭英雄和文学家唐荆川先生读书处的名称命名的陈渡草堂,以及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无不蕴涵着常州浓厚的文化色彩。
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到常州解放前,大致可粗略地分为四个时期,即:文化肇兴时期(从古吴文化至南北朝);文化发展时期(从隋唐至明代);文化鼎盛时期(贯穿整个清代);文化延续时期(从清末至民国)。古吴文化,大致可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算起。
到了隋唐至明代时期常州出了五位状元,加上清代的四位,常州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九位状元,另外,自红梅公园内的文笔塔建成以后,常州先后出现了15位皇帝,1333名进士,因而文笔塔便成了常州人心目中的笔魂,每次上京赶考前必登塔祈祷,这也体现出常州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在文化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到了清代,从顺治至宣统,共267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从积淀数千年形成的辉煌,迅速走向衰落并最后灭亡的时期。而这时期却成为常州的鼎盛时期,这时的常州不断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学派,即常州学派(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
在文学方面,常州在清代有“诗国”之称,并出现了两位顶尖级诗人,一位是黄景仁(仲则);另一位是赵翼。在艺术方面,嘉道年间“常州滩簧”在民间流行,后发展成“常州帮”、“无锡帮”两种形态,是常锡剧的前身。
当时虽屡遭官府禁绝,但禁而不绝,后来发展成常州主要的地方剧种。到了文化延续时期,在常州历史文化的诸多领域得到了体现,文学、艺术、教育都有了较快而且多元化的发展。
龙城常州,是一个蕴涵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并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文明城市。
精彩纷呈的常州地名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表示一定的方位及范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常州地名,历代均有变动。解放后,多数沿用旧名,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增加和变更了不少地名,有些地名自然消亡。
至今,全市区共有各种地名3000余个。 综观常州地名,可谓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从各个侧面反映常州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人文、宗教、习俗等,乡土气息浓重、文化底蕴深厚。
分析和研究常州地名,能增长历史知识、熟悉故土、热爱家乡,令人兴味无穷。 常州是历代郡、州、府治和县治所在地,故以官署、官职、官宅得名的地名不少。
诸如府东巷、县直街、察院弄、尚书弄、局前街、官保巷等。以反映常州悠久历史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地名如延陵路、王守沿、临川里、古村等。
常州是文化古城,人文荟萃之地,许多地名以历史名人或其史迹得名,如十子街、正素巷、荆川路、赵家园、唐家湾、盛家湾、孙府弄等,还有以出资修路、建桥之人名命名的如留芳路、琢初桥、椿庭桥等。常州历来商业和工业比较繁荣,有许多地名反映了这一史实的如木匠街、篦箕巷、织机坊、打索巷、铁市巷、青果巷、蔬菜弄、鲜鱼巷、米市河、豆市河、马山埠、麻巷、硝皮尖、爆仗弄等。
常州科第兴盛,官府为褒扬科第世家或贞妇烈女建树牌坊,以坊为地名的,据旧志记载,宋代23处、明代388处、清代33处,至今尚存的有双桂坊、早科坊、世科坊、青云坊等。常州为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桥梁众多,许多地名以河渠桥梁得名,如关河路、龙游路、虹桥湾、小河沿、吊桥路等。
常州境内,寺庙观庵较多,从地名中可见一斑,诸如大庙弄、小九华路、神仙观弄、关帝庙弄、天王堂弄等。依据地形、地势得名的地名,生动、形象,如牛角尖、观蹄巷、五角场、高墩子、低坎头等。
以相关地物的名称得名的地名,如西仓街、大仓路、东仓桥路等因当地曾有府、县仓廒而得名,红壁弄因原常州府文庙有红照壁而得名,邮电路、迎宾路、民丰路因分别有邮电局、宾馆和民丰厂而得名,还有以动植物名为地名的如东、西狮子巷、金鱼弄、蛤蜊滩、杨柳巷、荷花池、大树头、花椒园等。 自古以来,人们盼望吉祥如意、福泰延年、安居乐业,以这种愿望定为地名的图吉利,如东升路、长生巷、兴隆巷、仁泰里、留余里、济美里等。
还有以神话传记得名的地名,如化龙巷、升仙弄、龙船浜、凤冠弄、石柱弄等。 化龙巷 巷名源于神化传说,当地有一老人亡故,其子请风水先生在巷口玉带河边选坟地。
风水先生私下叮嘱,此处乃龙地,尔父下葬后3年可化龙升天。其子探龙心切,未及3年期满,即挖土察看,果见父身已批龙鳞,息未成全形,化为白光遁去,消息传开,称其地为“化龙地”。
因成巷名。常州的梳篦生产始于东晋、南北朝时,历史悠久。
篦箕巷位于运河沿岸,东起新桥弄(文亨桥),西至西横街。古代,巷内店铺主要销售梳篦、宫花,故又称花市街。
清代每年进贡朝廷的梳篦、宫花均在此采办。著名的毗陵驿亦设于此,附近有接官亭和驿馆皇华馆,为达官显贵登岸下船之处。
“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成为常州八景之一。 斗巷 南起关和西路,北至万福桥。
相传清嘉庆年间,徽州婺源木客屠明安定居在此,开设屠源丰木行,并领有“部贴”,独家经营,生意十分兴隆,自称“日进斗金”,致使该地由“沟巷”改称“斗巷”。 青果巷 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
明万历9年前,这里尚在运河岸边。当时船舶云集,为南北果品集散地。
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就称“千果巷”。《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
后运河改道,巷名保留至今。 。
十子街与斗巷 过去常州城内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总要经过一处地方,这就是位于娑罗巷与化龙巷之间的十子街,以取子孙满堂吉兆。 十子街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名人邹浩的家世。
邹浩,字志宪,号道乡,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龙图阁待制,为宋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人称道乡先生。其祖邹霖(宋天禧三年进士),由浙江钱塘迁居常州。
邹霖之父邹元庆生育10子,其中3人中进士,邹霖是第十个儿子,他迁居常州后,子孙遍及城乡,一门科第不绝。邹家后裔为纪念其迁常始祖邹霖,故名其所居之地为十子街。
数百年相传沿用至今。 斗巷,原名沟巷,南起关河西路,北至万福路,全长约600米,原为一小巷,现今已形成常州有名的斗巷弄市场。
据传清嘉庆年间,徽州婺源木客屠明安定居常州开设屠源丰木行于此,是常州最早的木行,并领有"部帖"(相当于现今营业执照)。因其为独家经营,又负责为清廷采办木材,靠官托势、排外垄断。
数十年来代买卖,可谓"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自称"日进斗金"。
由此,沟巷之名改成斗巷,沿用至今。 龙城书院 明隆庆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观民在原晋陵县衙旧址上创建龙城书院。
时有堂斋(书院房屋)200余间,膳田(维持书院经济的田产)1000余亩。据钱维城《龙城书院记》载:明万历初,张江(张居正)柄国时,下令"尽毁天下书院",龙城书院被迫停办。
万历三十一年(。
常州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城,历史上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流传甚广的有高山流水”、“冲冠一怒为红颜”、“三元桥的传说”、“卧冰求鲤”等:
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 奔牛老街西端的奔牛公园是“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相传晋国大夫俞伯牙遭贬途经奔牛,遇到了奔牛人钟子其,由此演绎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绝唱。公园内重建有一座伯牙桥,并重塑了俞伯 牙、钟子期谈琴论道的铜雕。
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说。明末清初奔牛绝代佳人陈圆圆,曾被崇祯皇帝外戚田弘收为歌 妓,继被吴三桂纳之为妾。后因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占。吴三桂闻之,“恸哭六军倶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于是开关降清,夺回陈圆圆。然而陈圆圆最终于昆明三圣殿为尼,并因担心再遭株连投池身亡。在奔牛公园公园的水池中伫立着一尊美丽的陈圆圆石雕像,传神逼真的塑造了一个纯静、美貌、可爱的少女。
三、“三元桥的传说”。在古镇焦溪老街,一条舜河川流而过,河上现存古桥还有三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元桥。三元桥,建于1761年,原来也叫张 小娘桥。传说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乡里的大族。她家一个女儿嫁给河北毛家,母亲看女,女儿省亲,虽一河之隔,却要绕道而行,因此造了此桥,人们便称之为 张小娘桥。乾隆时,人们易址重建此桥,并改名为“三元桥”,“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寓希望乡里多出人才之意,寄托了对后人美好的心愿。
四、“卧冰求鲤的传说”。传说晋时王祥,小时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很想吃鲤鱼,适值天寒地冻,河里结冰无法捕鱼。王祥不计前嫌,于是心生一计,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高兴万分,将鱼带回家供奉继母。继母食后, 果然病愈。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常州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称)至今, 已经是有了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全市土地面积4375平方公里。
常州古称延陵、毗陵、兰陵,隋文帝时定名为常州。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常州的手工艺品“宫梳名篦”驰名中外,早在20世纪初,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另外,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650-655)的天宁寺;唐昭宗年间(889-904)的红梅阁;以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抗倭英雄和文学家唐荆川先生读书处的名称命名的陈渡草堂,以及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无不蕴涵着常州浓厚的文化色彩。
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到常州解放前,大致可粗略地分为四个时期,即:文化肇兴时期(从古吴文化至南北朝);文化发展时期(从隋唐至明代);文化鼎盛时期(贯穿整个清代);文化延续时期(从清末至民国)。古吴文化,大致可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算起。到了隋唐至明代时期常州出了五位状元,加上清代的四位,常州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九位状元,另外,自红梅公园内的文笔塔建成以后,常州先后出现了15位皇帝,1333名进士,因而文笔塔便成了常州人心目中的笔魂,每次上京赶考前必登塔祈祷,这也体现出常州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在文化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到了清代,从顺治至宣统,共26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从积淀数千年形成的辉煌,迅速走向衰落并最后灭亡的时期。而这时期却成为常州的鼎盛时期,这时的常州不断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学派,即常州学派(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在文学方面,常州在清代有“诗国”之称,并出现了两位顶尖级诗人,一位是黄景仁(仲则);另一位是赵翼。在艺术方面,嘉道年间“常州滩簧”在民间流行,后发展成“常州帮”、“无锡帮”两种形态,是常锡剧的前身。当时虽屡遭官府禁绝,但禁而不绝,后来发展成常州主要的地方剧种。到了文化延续时期,在常州历史文化的诸多领域得到了体现,文学、艺术、教育都有了较快而且多元化的发展。
龙城常州,是一个蕴涵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并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文明城市。
常州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常州先民就在此劳动生息繁衍,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一批典型遗址中,圩墩、三星村、新岗、寺墩遗址,在国内较有影响,金坛三星村遗址,被列为我国199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近年来在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中华曙猿”及其伴生物的哺乳类动物60余种,距今约4500万年,它是研究灵长类动物起源与演化的举世独有的最古老实证,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价值。常州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即从周灵王25年(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算起,常州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1986年苏州建城2500周年之际,费孝通先生由苏州来常,他在江南春宾馆的讲话中风趣地说:“常州是老大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常州比苏州还早33年”。
常州各类文物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以文物保护单位来说,全市计有132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4处,市级106处,文物保护控制单位23处,还有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和天宁寺、舣舟亭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存30多处,数量之多为全省之冠,全国罕见,且门类齐全,自成系列,包括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系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系列,明代散文家、抗倭名将唐荆川系列,清代大画家恽南田系列,清代常州学派、文派、词派、画派、医派名人系列等。
常州历来俊采星驰,人文荟萃。自开郡之祖、儒学先驱季札开始,“江山代有才人出”;并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交汇、碰撞、涵容,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领导潮流,从而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唐代以来,常州出过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传胪6名。常武地区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担任两院院士的科技文化精英的人数,名列全国第四(位居苏州、杭州、北京之后)。明清两代出巍科人物(包括进士中的会元、状元、榜眼、探花和传胪)最多的城市中,常武地区在全国排名第三(共30名,位居苏州、杭州之后)。南宋陆游称颂:“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名”。明徐琼为《重修毗陵志》撰序,序中说:“余考毗陵,本周吴国,继是历代称为名郡。……郊野多诗书之士,痒痒序有俊义之才,其用而见诸事功,光明正大可观者,济济乎盛矣”。清代袁枚高吟:“常州星象聚文昌”;龚自珍则盛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近现代以来,西学东渐,一大批常州英才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至于抬手风雷、落笔华章的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著名革命先烈董亦湘等一批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时代精英,在常州历代名人星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