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传说
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的泼水节传说都是“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华bai坪傣族的泼水节传说故事却独具特色。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du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zhi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dao,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回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答—泼水节。
头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尔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
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没有妈妈的小白马驹。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能追得上梅花鹿呢。
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还答应要赏给得第一名的骑手一群羊。
苏和骑着他的白骏马参加了赛马大会,小白马跑在最前头,得了第一名。 王爷很喜欢这匹漂亮的白马,又见骑手是个小牧童,就蛮横地说:“给你三个元宝,把小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我不是来卖马的!”王爷命令手下的人把苏和打昏在地,抢走了小白马。
可是王爷刚骑上白马就被摔了下来,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杀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
苏和难过地大哭起来。 苏和思念小白马,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对他说:“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苏和按照小白马的话,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马的骨头雕成马头做琴杆,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这就是第一把马头琴。
从此,美妙的马头琴声传遍了大草原。 一幅壮锦(壮族民间故事)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
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
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
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
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
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
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
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
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
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老虎和青蛙 (布依族传说) 有一天,老虎下山找水喝,听见田里传来“呱呱”的叫声,老虎想:“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叫声?”它找啊找,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原来是一只青蛙。
老虎斜着眼睛说:“小东西,你凭什么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青蛙说:“你不要看不起我,因为我每天都要吃掉像你这样大的家伙当午饭,我才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老虎听了很生气,瞪着眼睛说:“不知死活的小东西,我只要稍微动一动,就能让你变成泥酱。”
青蛙一点也不怕:“虎大哥,你能欺负别的小动物,可欺负不了我。不信,以后咱们比试比试!”老虎说:“那好啊,咱们现在就比吧,如果你败了,我就吃掉你,我败了,你就吃掉我。”
青蛙一听,心里直发慌,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了,怎么办呢?只好拖延时间了。它对老虎说;“今天不行啦,我唱了一早上歌,太累了,明天再比赛吧。”
老虎说:“明天就明天。如果明天你不来,以后遇见我,你就别想活了。”
老虎走了,青蛙可发愁了,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这时,正好有一个种田的老大爷路过这里,青蛙忙求老大爷帮助它。
老大爷说:“你别怕,明天比赛的时候,你就蹲在老虎的尾巴上,无论它是向前跳还是向上跳,尾巴总是翘着的,这样,你就占了上风了。” 第二天,比赛开始了。
先比谁跳得高,青蛙先跳到老虎的尾巴上,老虎往上一跳,尾巴把青蛙甩起老高,青蛙又用力一跳,比老虎跳得高多了。第二次又比跳远,。
关于少数民族的故事中,阿尔格齐巧辩汗的故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阿尔格齐巧辩汗:
从前蒙古族有个专横跋扈的汗,一天,吩咐大臣道:“你出张告示,将能言善辩的人都召进宫来,谁回答问题合我的心意,我就提拔他当法官。”大臣发了告示,聪明的阿尔格齐等被召来了。
汗发问道:“依我看,狼是不会吃羊的。你们说我这话对不对呀?”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答道:“是的,狼见了羊产生怜悯之心的时候,是不吃羊的。”汗说:“我说的是狼并不吃羊。而照你说的,狼仍然是吃羊的,”于是将他撵了出去,另一个嘴巴乖巧的人回答说:“狼在肚子吃饱了的时候.就不吃羊。”汗说:“你的意思还是狼要吃羊。”也把那人撵了出去。
最后,阿尔格齐从容不迫地答道:“汗啊,我的主上!您执掌着我们百姓的生杀大权,在您管辖的地方,您是说一不二的人。既然如此,我想,就是狼也得遵照你的旨意,不敢吃羊的。”
骄傲的汗大喜,宣布道:“阿尔格齐回答问题完全合乎我的心意,现在任命他为法官。”不过,汗想刁难阿尔格齐一下,他命人将一张桌面鼓起的石桌抬到阿尔格齐面前,用一只底部是球形的碗向他献茶。随后,他又亲手给阿尔格齐递去鼻烟壶。
对汗王亲手递给的鼻烟壶,不接是不行的;要接,就得把球形底碗放在鼓起的桌面上,这样碗就会滚落下来,惹得大臣们发笑,那也是失礼的;而如果一只手端着茶碗,只用另一只手去接汗王的鼻烟壶,那就会犯对汗王不恭之罪。面对这种刁难,阿尔格齐不慌不忙。
他取下右手腕上的念珠,绕成三圈放在石桌上当碗座,将球形底碗稳稳地放在上面,然后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了汗王递过来的鼻烟壶,舒畅地吸了起来,众大臣见状,都十分钦佩阿尔格齐的聪明机智。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孟姜女哭长城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
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
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
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
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统一为范杞梁。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
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
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
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
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
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
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
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
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一说认为,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
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当是中允之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
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
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
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
任选一个 傣族的
泼水节传说
传说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传说二: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传说三: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满族的开天辟地神话关于天地万物的来源的神话属于这一类。
如《海伦格格补天》、《天神创世》、《白云格格》等均属于这类神话。《白云格格》讲述了天神的小女儿白云格格,为拯救世间生灵,偷天上万宝匣造土地的故事。
白云格格掌管天上的聚宝宫,发现天神放水淹没了世间的田地,人兽鸟虫等生灵失去生存的空间,在水面上苦苦挣扎,于是偷走了聚宝宫中的万宝匣,撒到大地上。从此大地就形成了山丘和平川。
善良格格的勇敢的行动,触怒了天神,派雪神冻死地上的花草,白云格格无处藏身,最后白云格格化成了一棵白桦树。这个神话不仅解释了大地山川的形成,而且塑造了一位宁死不屈的女神形象。
日月星辰的形成等自然现象的神话解释日月星辰的来源和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神话,在满族神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天池》、《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月亮阿沙》、《北极星》等都属这类神话。
《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是关于太阳和月亮形成的神话。传说刚有天地的时候。
天上地下都是黑糊糊的,一片混饨。天神的两个女儿、炼出了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小托里(神镜),并把光芒闪闪的小托里抛向天空,于是天空中出现了无数的星星。
姐妹俩又拿起天神炼出来的十个又红又大的火焰托里往地上照,天空马上明亮了,地上的树、人、动物看得清清楚楚。十个火焰托里好似十个太阳在天上转,烤得地上的人和万物受不了。
聪明的人砍来大树做弓,用椴树里皮和藤条做弦。用箭射下了八个火焰托里,最后只剩下两个。
天神发怒了,把两个女儿分开,叫她们永远拿着托里照射。姐姐成了“顺”(太阳),妹妹成了“毕牙”(月亮)。
关于风雷雨雪等自然现象的神话,多散见于各种神话之中,很少有单独讲述它们的神话。比如在《白云格格》和《天池》中,就出现了雷神、风神、雨神、雹神、雪神等自然现象之神。
人类起源和族源神话原始初民对人类和本民族成员的产生的解释,构成了许多神话。《天神创世》神话说,人是天神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来的。
起初造了一男一女,他们婚配生了许许多多的人,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在地上住不下了,天神就把天上的一棵最粗最大的树砍倒了.接在土地的边缘上,人类沿着树的枝丫发展下去,于是世界上才有了各色各样的人。
族源神话多保存在原始宗教萨满教的神谕中,而且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说法,呈多元化。东海窝集部的神谕中说,人是从水神出水的毛孔中生出来的;牡丹江一带的富察氏的神渝中说,人是天神身上搓落的泥做成的;野人女真部的神渝中认为生命来自大海。
可以看出,这些关于族源的神话的产生,与这些氏族先人的生活环境、谋生手段,有着一定的联系。与魔鬼斗争神话这类神话不大集中,多散见于各类神话之中。
魔鬼代表是众魔之首耶路里,他与天神及其弟子的斗争,构成了这类神话的主要内容。耶路里原来也是天神的弟子,因忌妒师兄恩都里增图,私自下界,在地下国制造了一群恶魔。
最后被人类保护神和天神最小的弟子多隆贝子刺死。他的灵魂兴风作浪,不忠于天神,又无处可去,就造了一个地狱——一八层地下国。
梦想打入天堂,取代天神。《天宫大战》就是记叙天神与恶神耶路里大战的故事。
神话《绥芬别拉》则是描写“东海神主”绥芬别拉与黑水怪斗争的故事。
1、壮族民间故事:颠公的故事 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
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
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
田花父母不给。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
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
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
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
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2、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的泼水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
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3、和尚升天故事 话说唐朝年间潞洲府有位节度使,名李抱贞。
当他到任时府内是银两空空,就连官员,兵卒的响钱都拿不出。实在是无计可施,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当地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百姓对他是言听计从,何不让他出面作法,让老百姓捐些钱物。
于是,李大人就去面见老和尚,把事由说了一同。别说老和尚真就答应了,为了消除老和尚的顾虑,李大人说我们已在法坛下面挖一个地道,等点火后你就顺地道出来,保你平安无事。
李大人又带着老和尚现场实际走了一遍。这才定下良辰吉日,州里的百姓听说老和尚坐坛讲法,纷纷来捐钱。
到了开坛说法的日子,周边的百姓也来捐钱。几天的功夫捐钱已达上亿了!这他时辰已到只见老和尚高高端坐在法坛上,下面是一群小和尚法乐齐鸣。
好个热闹!一阵后就听有人喊;活佛现身点火相迎!忽的一声法坛四周火光冲天,可怜的老和尚下得法坛可地道的通口早就被人堵死了。待火熄后法坛上只留下几块舍利了!众人还真就相信活佛升天了。
李大人的眼眉之急解决了,一条人命换来的救济钱,也算上是老和尚做了一次善事。这才是;假戏真做傻和尚,随着活神上天堂,早知能有此番行,何必甘当挡风墙。
位于贵州六枝,镇宁,关岭交界处的六枝特区坝湾乡的“节桑”,是春节初一至初三布依族男女青年“玩表”(谈情说爱)的聚集地。
为什么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三布依青年要到此地欢度节日呢?话得从头说起。 相传很久以前,我们布家的祖先原是居住在很远很远的东方。
后迁移到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带定居,衍子孙。到这里由于家规很严,父母不让自己的子女跑远,特别男婚女嫁,更是严格得不得了。
使很多后生、姑娘被父母逼得无路可走。不是后生上吊,就是姑娘跳河。
不知过了好多年头,有个姑娘名叫妹桑,长得如花似玉,被这一带的土司王玉龙的儿子看中,于是就让媒人上门提亲,结果、妹桑的父母看玉龙家有权有势,硬逼女儿嫁给王家的儿子。可是,女儿生死不愿,天天茶饭无心,夜不安眠。
有一天,正直是春节正月初一,布依山寨家家户户正欢度这一节日,唯有妹桑愁眉苦脸地爬上“坡哄苯”(布依语,即、山名,今坝湾场)来采豆柿叶去制作毽子,然而,坡顶一片豆柿叶也没有,她坐在一堆沙包上哭诉自己心事。这时,山脚下的小道上,正走着一位英俊的后生,手中持着一把豆柿叶,此时,他被山顶一阵悲泣声感动着停住了,他想了个主意,故意地唱着:“哪林鸟雀叫动听?哪家阿妹好声音。
歌音搅着哥心上,为何事来诉苦音。”妹桑接着边寻找歌声边唱道:“阿妹声音本难听,只因颇乜(布依语,即,父母)逼成亲。
今日上坡解心愁,采豆柿叶消消心。”他们唱呀唱呀!妹桑党内得山下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后生。
急忙从坡顶跑下来,见后生生得一表人才,手中持着豆柿叶,这正是自己想找制作毽子的东西,就鼓起勇气说:“远方的阿哥,新春正月初一,你来要往哪里去哟。”“面熟的阿妹,正月初一,你来这里做啥呀。”
后生急忙回答说。两人互相说了来意。
这天,后生和姑娘在坡哄苯脚下唱了一天的歌,都哭成了泪人,妹桑想着:男婚女嫁为什么不得一点自由?为什么自己的终生大事要由父母来作主呢?他俩决心带头冲破布依山寨父母包办婚姻自由的封建习俗。于是他俩互相玩着毽子,妹桑对后生唱起情歌来了。
后生听也跟妹桑对唱起来,到了傍晚,他们难舍难分各自返家,约定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他俩又来坡哄苯脚下“浪哨”(谈情说爱)了。
第三天,正是春节的正月初三,天蒙蒙亮妹桑和后生都按时到了,这天,他俩把毽子当媒人,将山脚小溪的清水当甜酒,高高兴兴地成亲了。他俩不敢回家,就在坡哄苯附近起了间房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追求自由美满婚姻的布依后生、姑娘们都学着走他俩的道路。由于妹难能可贵和后生在坡哄苯脚下相遇而结成夫妻的日期,正巧是春节初一至初三“玩表”节。
因此后人就将此地定为“郎节桑”了。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三,附近数万布依青年穿着五颜六色的盛装聚集坝湾场“浪哨”,这三天,远至普定化处、镇宁安西、扁担山、关岭坡贡一带的布依族,近至我市的六枝特区木岗、郎岱、落别一带的布依族,特别是寻找恋人的布依男女青年,争先恐后而至。
那几日场中人群熙熙攮攮,热闹非凡。从那山脚下,竹林间、田坎上传出对对恋人悠扬的歌声情语,双从场中飞出媒人的歌声,唢呐声,姊妹箫声,喝采声。
他(她)们通过玩毽子的活动方式,互相了解,寻求爱情。直到初三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