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是一本由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精选点评:
●2013-10-29读毕,简要介绍了罗尔斯的生平(作者作为罗尔斯的学生亲自访谈了他),然后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罗尔斯的思想框架。正如作者指出的这本书不易读,我的阅读也切身感觉到真不容易读。但是仍有几点触动了我的心灵:1)《正义论》不易读,但是读完前三章后,就开始变容易了;2)正义论是为了解决人们如何互相激发正义感的活着,而不是陷于无休止的竞争中,并且如何使这种过程长期持续下去;3)由这本书感受到《正义论》的建构框架值得大力学习,也就是具有正义性的制度安排是如何证成的。
●Thomas Pogge在《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一书中提到,在罗尔斯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他早先关注的是诸如性格评价等伦理学问题;但是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状况,罗尔斯逐渐认识到,如果不从社会制度而仅从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很难认识清楚此一现实状况。由此,罗尔斯的研究方向,就从伦理学转向了政治哲学。
●罗尔斯研究
●看看生平是很不错滴,不过理论精华还是原著好看
●不知道是紧张明天还是真被感动,序言就把我看哭了= =
●翻译质量坑爹,断送了一本好书。
●总感觉不如直接读原著,石元康那本比这本值得看。主要传记部分。
●justice as fairness
●結合正義論和政治自由主義一起。但重心太過於正義理論的構造,而對打開無知之幕之後的狀態略有忽略。翻譯尚可。
●绝好的序言,不错的翻译!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读后感(一):理解和研究罗尔斯及其思想的不错选择。
这本书是罗尔斯的学生涛慕思•博格所著,博格受罗尔斯的指导并深入研究其理论长达15年时间。该书最早以德文出版,后译成英文,中文版在2010年10月才上市。博格的这本书简单地介绍了罗尔斯的生平,后以较大篇幅详细介绍了罗尔斯最著名的“正义理论”。罗尔斯的《正义论》在1979年出版时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它超越了学科和国家的界限,至今仍备受追捧,它从一个基本理念和谐地构建出政治价值和原则的复杂整体:我们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应当依照正义的公共标准来设计其基本准则,而这一公共标准是心怀期望的公民代表们在无知之幕下一致同意的。总之,这本书对有志于理解和研究罗尔斯及其思想的人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读后感(二):罗尔斯生平的两个文献互证
最近读菲尔普斯《大繁荣》、汪丁丁的《新政治经济学讲义》,里面都提到了罗尔斯。菲尔普斯提到了罗尔斯在斯坦福写作《正义论》的经历,以及这本书的划时代意义和局限。汪丁丁则提到了罗尔斯和森、阿罗等人的关联。《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则系统介绍了罗尔斯的生平、思想框架,对于我们初读者最有意义的是提到了《正义论》的难读性,作者认为读完前三章才会有感觉(周保松也曾提到《正义论》的不易读以及读后的收获巨大)。三本书研究的共同问题是:人如何过一种有尊严、体面、幸福的生活?
下面将这三本书中关于罗尔斯的轶事内容抄录如下,以互相验证。
1、1969-1970年,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格《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P20-21)
“1969-1970学年,罗尔斯在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度过。他在那里最终完成了《正义论》。赴斯坦福时,罗尔斯带上了一本约200页的单倍行距的打印稿。这份稿子一直在不断地增添、修补和完善中。被修改的部分由一位秘书安娜·托尔重新打印。打字稿(均是以字母排序的插页)堆积得越来越多,以致最后很难估算出它有多大篇幅。时隔36年后的我们,如何想象离开了电脑来著书立说?我们电子一族大概更容易想象一本正在写作的书瞬间丢失的惨状。而这样的惨状几乎就发生在罗尔斯的身上,当时他在斯坦福的访问已近结束。1970年4月初,中心的主任在凌晨6点左右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昨晚有几枚燃烧弹在中心爆炸了。说完这个可怕的消息后,主任说:‘你的东西全完了。’罗尔斯最新的打字稿就放在办公室的桌上,唯一保存的版本是1969年夏天的初稿。八个月的密集劳动看来就要付诸东流了。可是,幸运再一次降临到罗尔斯身上。他的办公室基本没有受到火灾的殃及,只是遭到严重的水冲击。尽管珍贵的书稿湿透了,然而,字迹仍然可辨认。罗尔斯将它们展开晾干,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动。”
菲尔普斯《大繁荣》(P303)
“我和罗尔斯共同经历了当时的一些动荡。1969-1970年,我们都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任职,办公室挨着。一个冬日,我们俯瞰斯坦福大学校园,见到橡树大厅的浓烟升起,激进分子占领了那里并纵火。稍后他们还袭击了我们的研究中心,烧毁了一排办公室。罗尔斯和我的文稿逃过一劫,附近一位仁兄的物品则完全被毁”。
菲尔普斯对《正义论》的评价(P302-305)
(1)《正义论》是划时代的著作,是政治哲学理论的突破。
(2)写作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兴起,对正义为基础的共识非常迫切。汪丁丁同样提到了这一背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P362)。
(3)罗尔斯的著作展示的新视野、新概念令人震惊,改变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议题。
(3)罗尔斯并没有深入思考现代经济在经济正义方面的独特性,其理论框架也未能证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正义性。
2、校级讲座教授
博格《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P23)
“1979年,罗尔斯升至哈佛最高学术级别:校级讲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这一级别的教授不仅享有丰厚的薪水,而且在教学方面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外系开设课程(如果愿意的话),或者一学期不上课,专门从事研究(虽然罗尔斯从来没有利用过这些机会)。哈佛当时具有八位校级讲座教授席位,罗尔斯取得的是詹姆斯·布赖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校级讲座教授席(以一位哈佛前任校长命名),其前任是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Kenneth Arrow)。”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p364)
阿罗、罗尔斯和森先后是哈佛的university professor,只要愿意,有资格在大学任何院系开设课程。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使我重新认识罗尔斯:
(1)正义理论基于罗尔斯的生命体验(p341):这个主要来自于Samuel Freeman 2007年为罗尔斯写的思想传记《罗尔斯》的第一章,关于罗尔斯的生命体验。汪丁丁提到“正义问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利益的冲突”,“只有投入身体和情感于那些受苦人群的具体生活当中,我们的正义感才是直接的”。(P350)
(2)把握罗尔斯和森需阅读他们全部作品(p344):“森2009年的著作《正义的理念》初读时显得比较零散,主要因为他的叙述承接着他以往多年的叙述。所以,我们阅读森和罗尔斯的作品时,最好同时阅读他们两位长期以来的全部作品。”
(3)森的《正义的理念》的基本思路(P345):“这本书对我们理解森的思路转变具有重要价值,因为森在这里展开的思路,基本上是斯密的‘无偏旁观者’的思路,从而相当彻底地偏离或否定了罗尔斯‘无知之幕’的思路。”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读后感(三):正义的制度,还是正义的生活
如果对近年来国内出现的热点词汇做一个排行榜,正义、公平、社会公正这类词一定榜上有名。改革开放推进至今,价值分配上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上对公平正义的呼声甚至盖过了“德”、“赛”两先生。在形形色色的争论背后,究竟何谓正义、现代政治需要什么样的正义、如何促进正义的实施,不仅是我们在政治实践中绕不开的任务,也是政治哲学历来的核心论题之一。
作为当代正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自《正义论》发表以来,关于罗尔斯理论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这些或批判、或拓展、或论述专题的繁多著作中,由罗尔斯的学生涛慕斯·博格(Thomas Pogge)所著的这本《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看上去平淡无奇,作者也没有表现出像诺齐克(Robert Nozick)、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一样的野心,但或许这本书是我们理解罗尔斯理论最好的“指南”之一。
这部“指南”最大的特点是其论述结构。众所周知,罗尔斯的思想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经历了重要转变,不过博格的写作并没有依照这一时间顺序,而是试图“帮助读者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在介绍完罗尔斯的生平和学术生涯之后,作者首先将关注投向罗尔斯理论的“基本结构”:由“一个正义的公共标准”、“一个有关该标准的共同认可的道德证成”以及由该标准和应用方针所设计出的政治“基本结构”。这个包含三重目标的理论体系关注的是社会制度领域的道德评价,而不涉及个人伦理;同时它被限定在政治领域,为涵盖了道德、宗教等其他领域的不同价值观形成共识提供一个公正的规则平台——显然,这一解释基于《正义论》,同时涵盖了《政治自由主义》等著中正义理论从道德领域向政治领域的“退让”。
接下来,作者按此结构开始逐层揭掉这一宏大理论的层层面纱。首先是决定着我们选择哪种正义理念的“判定标准”;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必须被一视同仁。同时他强调,重点考察的是人的基本利益:按正义感行文的能力和追求好生活的能力,因为它们是人获得其他利益的前提。标准确立之后,才有了那个著名的推演过程:在无知之幕下、对自己未来互不知晓的人们,订立了“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一基本规则。在此之下,罗尔斯衍生出两个正义原则:首要的是,所有成员的基本自由应得到保障;其次,机会对所有人平等,而社会经济上的不平等必须选择最有利于最弱者的方案。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对罗尔斯“同情之理解”。作者博格开篇即宣称,对罗尔斯理论进行批判固然重要,但“头等任务是达到对该理论清晰的理解”。作者帮助我们厘清了某些“重难点”,也排除了一些无谓的批评。例如,罗尔斯为原初状态的人们列出的“基本益品”仅限于社会方面,而不包括相貌、智力等自然禀赋(残疾除外),因为自然天赋的分配属于“宇宙的正义”,不应该由社会制度来负责。因而,一些批评罗尔斯的理论“要让美女变丑”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罗尔斯在道德相对论和实在论之间的尝试举步维艰,他通过“无知之幕”几乎抹平了一切特殊性,才得以完成普遍性证明。我们自然可以批评他对复杂因素的化约、“原初状态”对个人努力可能存在的负向推动,“正义优先”对共同善的忽视等等,但罗尔斯开创的研究路径仍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尝试。如何沟通超验预设与经验论证?如何为各种价值观搭建一个共同平台?作者在篇末写道:“罗尔斯没有给予我们所有的答案,但是,他留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理论框架,我们在此框架内能够开展辩论并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博格在书中指出,罗尔斯的理论构建有一个隐含的语境,那就是这些选择、订约和维系的行为只有在成熟的民主社会才得以进行,罗尔斯的论述对象“几乎就是美国”。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或许有两种可能的读法:打破砂锅问到底,拷问其终极依据,追寻一种正义的生活;或者现实一些,先汲取其结果论意义上的智慧,搭建一个正义的平台。美国的社群主义者采取了前一种读法,他们自可以说,罗尔斯主张的自由权利会与“共同善”形成此消彼长之势。但在一个传统几近断裂、公权力依然膨胀的后全能主义社会,自由的对立面往往不是“共同善”,而是权力;在缺乏正义共识的情况下,价值观之争往往会被意识形态化、或是被粗暴干预。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第二种读法予以同样的重视(哪怕它在哲学上是个“未尽的任务”):没有一个由正义制度维系的公共平台,我们何以保证铺天盖地而来的都是值得审视的价值观,而非暴力、欲望与谎言?正义优先于其他诸种价值吗?罗尔斯启示我们,至少在时序上,至少在一个制度构建中的社会,正义的机制是各种价值观理性并存的前提条件。因而,首要的问题是为生活建立一个正义的制度,这也许不能为我们提供最终答案,但却是通往答案的关键一步。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读后感(四):罗尔斯思想实验之语境
对于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名字,中国学人已相当熟悉。罗尔斯的《正义论》等主要著作若干年前便已译介到中国;他的正义理论,几成学界的老生常谈。晚近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的转型,舆论日益关注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等问题,罗尔斯重点阐发的“公平正义”理论也被不少学者用来分析中国的问题。不仅公平正义等词汇进入官方政策语言体系,不少学者发自内心地相信,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包含诸多可以直接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纲领。为社会正义立言,于情于理并无不妥,但如果不了解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语境,在未充分理解罗尔斯思想真义的情况下直接将其套用到中国,必然带来诸多问题。当代美国学者涛慕斯•博格(Thomas Pogge)所著的《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一书,为我们回到罗尔斯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一条道路。作者为罗尔斯的学生,曾受教于罗尔斯五年,我们可以相信,他对罗尔斯的诠释在实质性方面不会“跑偏”,博格此书深入浅出,堪称了解罗尔斯政治哲学不错的入门读物。一方面,我们由此可以较为清楚地把握罗尔斯思想的理路;另一方面,藉由此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罗尔斯政治哲学展开的语境。
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于1971年,其成书则是20世纪六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美国直接构成罗尔斯展开理论思路的大背景。那时的越南战争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政治事件,是罗尔斯阐发正义理论的重要契机。博格告诉我们,罗尔斯坚信越战是非正义的,他参加了华盛顿反战会议,还于1969年春季开设了关于“战争问题”的课程。罗尔斯关注的问题有二:第一,越战这场不义之战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第二,为了反对这场战争,公民们能做些什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导致罗尔斯对分配正义的关注。罗尔斯认为,军火商等巨富在促成战争上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避免不义战争,必须削弱巨富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这便意味着对财富分配的不平等进行干预。罗尔斯批评说:“资产和财富的不平等远远超出了政治平等所能包容的程度,而这些不平等在法律体系内却受到了普遍的宽容。”对于第二个问题,罗尔斯的建议是“培养一个理解和尊重公民不服从及良心拒绝的公共文化”。
罗尔斯作为哲学家,他希望通过一场缜密的思想实验来回应现实问题,思考社会正义的本质。在这场思想实验中,罗尔斯回到了契约论、构建理性主义、制度主义的道路。博格指出,罗尔斯学说在伦理学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评价转向对社会基本制度的道德评估。罗尔斯《正义论》开篇即言,学问之道在于真,制度之道在于正。罗尔斯所说的制度有特定内涵,它是指涉及人们基本权利与机会的基本社会结构。罗尔斯关注此种制度结构,乃出于对现代“大社会”的辨认。在高度复杂、人们分工合作密切的现代社会,个人不能像过去那样控制自己单个行为的后果。“孟加拉国纺织工人子女的食品消费,也许会取决于美国夏日海滩装的时尚风格。”今天,在大规模失业、贫困等问题上,我们不大能说这是由于个人不努力、不优秀。罗尔斯相信,经由理性人的深思熟虑,一种正义的社会制度可以确立,人们可以生活得更好。
罗尔斯并未简单地提议劫富济贫,他分析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分配体制,它们是: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资本主义、中央控制经济的纳粹主义、私有产权下的民主制、自由(或民主)的社会主义。罗尔斯认为,一个正义的体制应当能确保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能确保人们的基本政治自由,能确保机会的开放、均等,并且不平等必须是为补偿弱者而设(此即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按这几条标准,能让罗尔斯入眼的只有私有产权下的民主制以及自由(或民主)的社会主义两种,对于私有产权下的民主制,罗尔斯讨论最多。罗尔斯相信,民主政治会对财富的集中产生很好的制约、平衡作用。
罗尔斯在后来的著作中对多元社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他的政治自由主义,希望在理性多元论的前提下寻求“重叠共识”,以便确立一个稳定而正义的社会秩序。他受以赛亚•伯林的影响自不待言,但他的自由主义,仍表现出了激进的一面。罗尔斯不接受伯林等人所赞同的“权宜之计”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们不必寻求共识,只须在某种法律框架下和平共存即可。罗尔斯认为“权宜之计”为强权即公理提供了依据,为政治中的野蛮埋下了祸根。罗尔斯虽讲“多元”,但他的政治自由主义仍包含了他的政治决断,那就是对现代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捍卫。罗尔斯反复强调他的正义原则之间不可颠倒的“词典式序列”,便是明证。这也意味着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必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宪政环境中进行。罗尔斯学说是20世纪中后期政治哲学复兴的标志,也是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一节。他的自由主义,通常被称为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
罗尔斯的理论激发了人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罗尔斯的思想实验有其不小的魅力,但思想实验毕竟只是思想实验。阅读罗尔斯,如何得其神,是每个读者应追求的目标。在今日中国语境中,盲目照搬罗尔斯“关心弱者”、对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建议,忘却罗尔斯所讲的基本政治自由、机会均等原则的优先性,罔顾罗尔斯在一个成熟的宪政背景下谈问题,不仅误导公众思维,引发民粹主义恶果,更助长了政府集权的趋势,颇不利于改革事业的推进,流弊种种,读者不能不察。博格的书就“如何理解罗尔斯”为我们上了一课。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读后感(五):公平正义理论的生动阐述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一生致力于论述正义的理论,他从社会契约论的前提出发,在批评功利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秩序良好的社会的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自由和差别原则,并且强调这两个原则的优先排序。自从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了经典巨著《正义论》以来,围绕其正义理论的讨论不绝于耳,产生了大量的文献,其中突出的是一批社群主义者对其理论的批评。通过批评,更加突显出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规范理论之价值,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各种不正义现象的批评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经常要引述罗尔斯所提出的原则和进行的理论阐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涛慕思•博格所著《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全面地总结和评价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并且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罗尔斯的生平。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为耶鲁大学讲座教授的涛慕思•博格年轻时从德国到哈佛大学留学,师从罗尔斯,对于其师的理论有着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评论,尤其是在国际正义的问题上。这部介绍和评述罗尔斯生平和主要政治哲学贡献的著作,最初用德文所写,后来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作者根据在中国苏州大学举行的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讲课的内容和引发的思考,作了重要的充实。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本,对德文本作了较大的改动,因而比原德文本更丰富,论述更全面。中文译者根据博格的授权,几经修改,终于完成了本书中文本的翻译出版。
该书第一章即根据专访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罗尔斯的生平,呈现了几幅罗尔斯家庭和年轻时的照片。这些珍贵的史料均由罗尔斯和他的妻子所亲自提供。在本书中,作者从基本结构、正义的不同层次标准、作为公平的正义之基本理念、两个正义原则、正义实现的社会基础、正义理论的证成问题以及罗尔斯与社群主义及康德理论的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评述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社会影响和意义,并在附录中汇集了罗尔斯生平年表、主要作品和二手研究资料。全书列举事实翔实,论证严谨中肯,是一部理解和研究罗尔斯思想的优秀著作。
作为一位来自德国的哲学家,博格不是简单地叙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的既有结论,而是从独到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评述。他突出显示罗尔斯在推导出正义原则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所进行的思想实验,包括反思的平衡的根本思维方式。作者用专章仔细分析罗尔斯理论证成的过程,指出其学理依据和内在逻辑。他还概括地总结了罗尔斯与社群主义的争论,罗尔斯对康德道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正如博格所指出的,“此书自非等闲之作。但一旦认真研读这一艰深之作的几章,你就面对一个优雅的、难以置信地统一的智识结构,它从一个基本理念和谐地构建出政治价值和原则的复杂整体:我们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应当依照正义的公共标准来设计其基本准则,而这一公共标准是心怀期望的公民们完全审慎的代表会在无知之幕的后面所同意的。”作者强调,罗尔斯这一著作的发表对于20世纪哲学的自我观念是一个富有建构意义的事件,也就是哲学家对于自己曾经设定的任务进行的再思考和转型。“它表明哲学除了探究自己发明的问题(道德断言可以是真或假的吗?有可能知道外部世界存在吗?)以外,为何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它能够透彻而创造性地探讨每个成年公民询问或者应该询问自己的那些问题。许多人在读完这一著作以后再度感到,阅读、学习、讲授和写作哲学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在哲学界,它成了一个明晰、富有建设性和有益的范例。”
博格追踪了罗尔斯思想的来源,认为罗尔斯十分细致地研读先辈们——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密尔,甚至还有马克思的著作,力图在自己的著作中发展他们的最佳理念。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不是独自凭空想像的产物,而是在批判地继承理论前辈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作者指出,罗尔斯最打动人的是他用非凡的智慧、道德的真诚和严整来追求其正义理论的发展。尽管道德语言无处不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语言只是被用来促进个人或群体的利益,而没有作出任何证成的努力。而罗尔斯所追寻的恰恰是许多人要避免的。他让其道德信念、假设和推理经受最严格的检验,最后只赞成经过公开批评、而且能被整合进一个完整正义理论的道德判断。
博格在本书中力图清晰地阐明并深刻地理解社会正义理论的核心部分(作为公平的正义),以便让读者尽可能地理解,在头脑里重构这个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复杂结构,从而理解各知识点是如何紧密相联的。作者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直像罗尔斯那样来对待这个理论,“即:不是把它当作陈列在博物馆天鹅绒后面的壮伟的机器,而是把它看成正在建造中的一件作品,人们可以根据新的论证和异议、新的知识和技术、新的政治发展来改进、调整、发展和运用它。”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面临着众多难题,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的难题,需要仁人志士们进行思想革新,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公平正义始终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提出正义的原则和标准,并且系统严谨地论述其背后的道德意涵,就是一项重要的理论课题。罗尔斯提出了自己的正义原则并且竭尽全力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成,阅读博格的这本《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罗尔斯整个正义理论构架及其论证的思路,其目的显然是促进我们提出适合当今中国社会特点的正义理论,以构建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6.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