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
一刀两断
出自:《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后为“断”),未称宗师。
本意: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
解读:现代我们都会将一刀两断比喻为一段关系的彻底断绝。但通常,说这样话的人,往往下不了这样的决心。
以佛教中观的观点看,我们摈弃一段变质的关系,通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消极逃避。
所谓了断,先得看到纠缠所在。
千差万别
出自:《景德传灯录·文遂》:
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解读:上述问答,师父指出,所谓的千差万别,其实与“平等无异”是一体之两面。差别是内容,平等是本质。
缘起法之中,所有差别的相状的本性,其实是平等的,是空的;而平等的本性,需要在差别之中得以生动表达。
我们执着于差别,是分别取舍之心在作祟,能够从差别中看到平等,也就能逐步接受现实种种,从而心平气和,身心自在。
大开眼界
出自:《楞严经》:开眼见明,名为见外。又《五灯会元》: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尔。
解读:眼界,即眼根,佛教所说的五种感官之一,也属于十八界之一。
开眼,也就是睁眼,民间依此有为佛像、一般造像“开眼”或“开光”的传统。发展到禅宗,开眼便成为了祖师们表达“开智慧”的代称。
说一个人大开眼界,表明此人明心见性,开悟、觉悟。
睁眼看世界,对曾经看不惯的、能够接受了,对曾经想不明白的、能够想通了,对见不到的事、愿意相信了,对见到的事、不痴迷了,即是看到一个美丽新世界了。
无风起浪
出自:《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解读:在这里,祖师用的是反语,即“无端生出是非”的反面。
达摩西来,本来就是因缘所生,学人固执有个达摩、有场拈花,那就是对事相的执着,放不下所谓的法,就如过河之后不舍得扔掉船桨,只会负重前行。
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把你认为最珍贵的放下,才是真解脱。因为,所谓珍贵,实为贪恋。
不可思议
出自:《大般涅槃经》卷二:如来禅力,不可思议。又《五灯会元》卷十六载:
师(证悟禅师)凡见僧,必问:近日如何?僧拟对。即拊其背曰:不可思议。将示寂,众集,复曰:不可思议。乃合掌而终。
解读:不可思议,在佛教最初指的是佛、法、僧的功德不可思、不可议,非世间常识所能比拟。
在证悟禅师,指的是起心动念即是错,不可思议的境界,即是一念不生的解脱自在。
任何时候,需要有敬畏之心,对自然、对当下、对人人。
只有敬畏,才能生起慈悲,在慈悲中感受愿力的不可思议,即是自我救赎。
火中生莲
出自:《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花,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
解读:火中生红莲,是难得稀有的,在欲望丛生的世间,做到放下解脱,也是难得稀有的。
世界上很多事情,正是因为难得,才见证其可贵。
如同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确立了方向上路了,你才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心心相印
出自:《祖庭事苑》卷八:心印者,达摩西来,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又《金石萃编·圭峰定慧禅师碑》载: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解读:佛教的心心相印,指的是与佛心相应,开悟见道。
故而祖师们从不拘泥语言文字,外在形式。形式可以多样,但路途总归一条。
如果真的能够发明心地,那任何形式和标签,便不会成为障碍。
你,也会因为看到一个更新的自己,而变得活泼可爱。
水涨船高
出自:《宗门拈古汇集》卷三:黄檗琦云,不欲见佛,风平浪静。总皆是佛,水涨船高。
解读:学佛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苦难中反思,便能在漩涡中自救。在助人中结缘,便能在关键时刻遇到贵人。
要相信自己当下的付出。一切你应得的,都会在将来以合适的方式到来。
而我们要做的,不能仅仅只是等待,更要修福修慧,增加善因缘。
最终,自然水到渠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生世世
出自:《大乘宝云经》卷一:生生世世流转无始,无一众生非是汝等昔时父母、眷属、妻子、知识。又《楞严经》:生死死生,如旋火轮。
解读:生生世世,一方面比喻菩萨救度众生愿力无穷无尽,另一方面,也比喻众生生死轮回永不止息。
无始劫以来的生死更迭、造业受苦,却很少有人感受到其中的疲惫与无趣,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更不期待抵达何方。
既然贪生怕死,诚惶诚恐,何不问问自己,如何出离,是否能够去向更好?
本来面目
出自:《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座上本来面目?又,苏轼《老人行》: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水有苹兮山有芝,人意虽存事已非。
解读:佛教所谓的认识你自己,就是让你洗心革面,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台湾省法鼓山大殿的匾额即是“本来面目”这四个字。
进进出出,佛殿内外,佛像与你,都是指向一个本来而已。
本来面目是什么?在慧能大师那里,是不思善、不思恶,是明心见性,是最高标准,也是最低要求。
在苏轼那里,是时过境迁后的初心不改,是物是人非之余的回归自然。在净土行人那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本来面目,在菩萨眼里,是人人皆离苦的美好愿景,在你我心里,是痛定思痛后的焕然一新。
打成一片
出自:《五灯会元》卷二十:庆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且道是甚么?路逢死虵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
解读:在禅宗祖师那里,所谓的打成一片,是将世间的苦与乐、顺与逆、好与坏,其间种种对立消除,让人心的棱角磨平,让你我所有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统统消亡。
最终剩下的那个你,便是至柔至刚、至善是纯、至真至美的,是能接受一切又能不受一切束缚的,是和整个人生打成一片的。
头头是道
出自:《续传灯录》卷二十六:慧力洞源禅师:佛祖不立,雨落街头自湿。凡圣何依,晴干自是无泥。
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休说赵州七斤衫、曹溪一滴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底红尘起。喝一喝,是何道理参。
解读:上述禅师语录,多么美妙。心境与外尘交融,泯灭复杂纠葛,便能清楚知道,这个世界,本来没有挂碍。
行住坐卧都是道,举目四望皆净土。
一切源自心态和视角,只有愿意变好的你自己,没有让你变坏的人和事。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