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即可收听主播 DJ晓苏朗读音频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遇见张小娴
最近,秦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结婚与生育都是个人自由,她说,“我的子宫使不使用,关你什么事”。
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相关热搜的评论区留言中,有大量网友对此观点深恶痛绝,他们认为不生孩子的女性自私自利,是反人类的行为,甚至逐步发展成对秦岚的人身攻击,质疑她的私生活与生育能力,简直不堪入目。
面对甚嚣尘上的“生孩子是女性义务”论,女性不仅无法认同这种观点,反而越发恐育,其中既有单身女性,也有很大比例的已育女性拒绝生二胎,她们抗拒的理由并非单纯是要再次经历怀孕分娩的身体痛苦,而是家庭与社会制度都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支持。
最近我看了一部日剧《70岁生了第一个孩子》,在这个反常识的剧设背后,述说的并不是母性伟大,而是家庭与社会应该给予女性什么样的理解与帮助,让那些本就渴望成为母亲的女性,有充足的勇气选择生育。
家庭与社会都应该为女性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
《70岁生第一个孩子》的主人公江月朝一与妻子夕子一直没有孩子,却在65岁退休当天突然得知69岁的夕子怀孕了。
年轻时就渴望成为母亲的夕子坚持要生下孩子,同样喜欢孩子的朝一却十分担心夕子的健康和安全。
他查阅了诸多资料,确认了世界上确实有高龄产子的先例,以及进行过身体检查后,医生表示夕子的身体状况足以生养孩子,朝一才下定决心支持夕子。
朝一的支持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夕子怀孕时,他就买好了必备的母婴用具,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清理自己无用的收藏品,以便腾出婴儿房。
夕子产后因为没有母乳而自责,朝一笑着说“我也不能出奶啊”,他告诉夕子,即使无法用母乳喂养也不能代表孩子因此不幸,重要的是给孩子充足的爱意。
夕子嫌弃朝一做不好家务,奶瓶刷得不够干净、洗衣时没有分类衣物等等。一开始,大大咧咧的朝一感觉夕子在吹毛求疵,直到夕子哭着说,生孩子之前自己一直都能兼顾工作和家务,生孩子后却感觉什么也做不了。
朝一瞬间意识到,夕子天天围绕着孩子而承受了过多的育儿压力,他故意找借口让夕子出门购物,帮助她从育儿焦虑情绪中抽离,享受了久违的个人时间。等夕子回家后,他更加用心地跟着夕子学习如何做家务,直到夕子满意。
夕子之所以在如此高龄也能养育孩子,除了与朝一积极参与育儿有关,还得益于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夕子怀孕时,政府机构就发放了贯穿孕期的产检补贴,还有工作人员和他们进行“摇篮交流”,以便必要时提供帮助。这种交流并不是针对夕子的特殊情况,而是所有孕妇。
工作人员会询问孩子出生后,母亲是否能够得到育儿方面的帮助,还鼓励他们参加政府举办的免费新手父母培训。
在培训课上,准爸爸们不仅要学习如何抱孩子、换尿布、给孩子洗澡等,还必须穿上特制服装,体验孕妇行动不便的感觉,切身了解怀孕的艰辛。
朝一将新手父母培训戏称为“将自觉带孩子的思想灌输给男人的矫正项目”。
夕子分娩后,政府机构派保健师上门了解母亲和婴儿的情况,尤其是夕子需要填写一份产后心理状况调查表,以便及时为女性育儿中的困难提供帮助,疏导焦虑情绪。
所以,家庭与社会不仅需要为女性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应关注女性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如果社会舆论只是不断宣扬人口发展的重要性,却没有配备相应的保障制度,只谈女性义务,不谈女性权利,不仅无法提高生育率,反而会让女性更加恐育。
与此同时,大部分人的思维观念很难超越社会局限性,当整个社会都将生育视为女性的义务,即使女性在恋爱时遇到了贴心爱人,也很有可能在这种落后观念下逐步退化为漠不关心的丈夫。
所以,丧偶式育儿从不是一个小家庭的悲剧,而是社会观念裹挟之下的牺牲品。
女性在生育方面的知情权与决定权总是被剥夺
在豆瓣上有一个话题:“生育对于一位女性意味着什么?”
有一个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怀孕时得了癫痫,好不容易生完孩子,又不得不面对盆肌底松弛,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会漏尿,乳房下垂搭在肚皮上,腹部和臀部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妊娠纹。但她并不后悔生下孩子,反而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很多面对坎坷的力量。
在同一个话题中,大多数妈妈也都表示自己不后悔生育,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看似是在劝退,实则是希望尚未生育的女性能够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做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有那么多女性主动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为大众对女性生育所要承受的痛苦与危险缺乏基本的认知。在《70岁生第一个孩子》中,医生说:“20岁生孩子的危险与70岁没什么不同。”这句话暗藏着大众只重视反常理的高龄产妇,却将适龄女性产子视为理所当然的态度。
微博“成都科协”曾经发过一条有关女性生育会产生的生理变化的漫画,却被很多男性攻击,认为这个科普账号没有传播正能量,是女性恐育的推手。
我们的文化中似乎存在着一种共谋,刻意隐瞒或弱化女性生育所要面临的痛苦与危险。科普女性生育知识的信息往往无法得到广泛的重视与传播,间接地剥夺了女性的知情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经历过分娩的女性,拒绝生二胎的原因。我们选择生第一个孩子往往不是慎重思考后的结果,而是下意识地跟随大众的人生模式。
直到生育之后,才发现生孩子不仅要承受生理痛苦,还要面对不理解自己的伴侣和家人,短时间的疼痛或许可以痊愈,心理上的痛苦却往往要持续多年。
例如,女性在生育时,没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可以进行无痛分娩。
身边有一个朋友在生产前和丈夫商量好了进行无痛分娩,谁知临到签字时,丈夫被赶来的婆婆劝阻,婆婆害怕麻醉会影响孩子,医院也不敢在这种情况下为她进行麻醉,她只能含泪生下孩子,从此和家人有了心理隔阂。
更令人难过的是,在生死关头,产妇也没有资格自己做决定。
在纪录片《人世间》第二季中,38岁的林琴为了生下儿子第三次怀孕,因为胎位不好,属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取出孩子后,林琴遭遇大出血,主刀医生只能决定摘除她的子宫。
在这万分凶险的时刻,她的家人考虑了很久才同意切除子宫。幸好林琴最后成功活了下来。
实际上,产妇本应有资格为自己签字,但在现实中,基本没有医院敢在家人拒绝签字的时候,遵循产妇的意愿去治疗,女性就这样被剥夺了决定权。
所以,女性恐惧的从来不是生育本身带来的疼痛,而是整个社会都不尊重女性在生育方面的付出,即使身旁围绕着家人,我们也只能选择自己咬牙承担一切。
生育是女性的个人选择
但也需要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对于“生育是女性个人自由”的观点,大众总是在“强烈谴责”和“极度支持”中反复横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态度,尤其是在二胎问题上。
情感博主“衣锦夜行的燕公子”曾经收到一条私信,来信者觉得自己家庭幸福,最近却因二胎问题与丈夫起了争执。因为头胎是女儿,丈夫希望她能够再生一个儿子。被投稿人以种种理由拒绝后,就对她进行情感绑架,常说她“自私自利,只想自己,如果不生二胎,我会恨你一辈子”。
与之相对的情况,是知乎上一个关于“有没有受不了妊娠反应和怀孕变化,把孩子打掉”的回答。博主亲戚家的姐姐孕吐极其严重,脾气也因此变得暴躁,丈夫却觉得她过分矫情,因为头胎是儿子,所以丈夫觉得就算失去二胎也所谓,这个姐姐心寒之后选择打掉了孩子。
一方面,当男性想要女性为自己生育的时候,就认为女性没有资格单独决定生不生孩子;另一方面,当女性与男性共同决定生育、或是男性不想要孩子时,男性就将责任全部推给女性,连精神上的抚慰也不愿意给予。
任何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伴侣关系都不平等,只呼吁女性生育、不提供生育难题解决方案的社会舆论都是耍流氓。
女性的子宫由我们自己说了算,但这并不代表伴侣、社会不需要与我们一起承担生育责任,女性要警惕掉入任何一个舆论陷阱。
希望中国女性,既有生育自由,也能幸福地生育~
↓点击阅读往期精选内容 ↓
致亲爱的读者:
最近有读者给我们留言,表示经常会连着几天没有看见遇见张小娴®的推送。
这是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只有你设为星标的常读公众号,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中。
所以,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请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你才能及时看到遇见张小娴®的推送。
点击“公号名”至首页-右上角“三点”-选择“设为星标”
本文经遇见张小娴®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好红。懂爱,更懂你。公众号:好好红,这里是写给大时代女性的人生指南,既有两性关系的精准分析,也有女性成就自我的新知与洞见。有智性的思考,更有温暖的陪伴。如果世界不懂你,快来我怀里!长按下方关注我,大时代女性有你姓名!
▌主播:DJ晓苏,“遇见张小娴”签约主播,声音设计师。做有手工质感的电台节目,以声音之名表达一切可能。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果喜欢就转发到朋友圈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