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佛语经典语录 1)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2)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4)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6)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7)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8)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9)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10)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1)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2)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3)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4)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5) 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16) 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17)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8) 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地‘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如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是指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一切皆为虚幻。
二:不可说。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谁解其中意?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
心灵的觉醒 达摩难陀 藉由回顾、检视人的负面想法,将会发现只有自己才能扰乱自己平静的心与内心的平衡。
与他人比较时,由于想到自己无法与别人并驾齐躯、或他人的成就总是超过自己,而为自己带来痛苦。潜藏嫉妒心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此外,嫉妒心是世上许多分裂、不和的原因。
我们应了解负面的情绪如嫉妒、愤怒及憎恶会遏阻心灵的成长。必须努力从诸多不良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嫉妒不能为自己带来朝思暮想的事物,反而会引人走入憎恨、焦躁、身心憔悴的死巷。
随时对邪恶的念头提高警戒心,每当心存不善时,必须试著将其转换为善良的思想,要对自己心中的思绪严加督正。藉著循序渐进的自我觉醒,我们可以摆脱恶劣的思想,而不被它所奴役。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
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事?还有什么地方不是道场呢?我们天天听到许多声音,往往觉得声音对修行有干扰。
而当我们走入寺院,夜静更深,特别喜欢聆听钟鼓之声。钟鼓之声清新悦耳,沁入心田。
我们能不能把汽车喇叭的声音也当作是钟鼓的清音呢?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听到什么声音都非常悦耳,听到什么声音都不感觉是干扰。特别是修禅定进入三禅以后,声音就听不见了。
家庭是道场这个理念,希望我们各位在家菩萨,首先要认真思考,然后要认真落实,真正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是道场。其意义非常重大。
这种理念,也就是过去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佛化家庭”。我们现在提出社会要现代化,家庭要现代化,我觉得家庭的现代化虽然必要,而家庭的佛化更加重要。
只有家庭佛化了,家庭的现代化才能真正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便捷与幸福。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修养,欲壑难填啊!不管怎么现代化,都觉得不满足。
一个人对于修行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对于事业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对于奉献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如果对于个人的私欲永不满足,那就是一件天大的坏事。
欲壑难填,贪心永难满足,这意味着人生的堕落,而不是意味着人生的升华。因为精神空虚,总想用物质来填补,实际上精神的空虚用物质永远也填不满。
精神的空虚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精神的资粮,用智慧、用慈悲、用奉献精神来填补。
直言难有,慎勿放逸,经法难闻,如来难值,皆可得度,不犯律仪,才聪难致、众生 三无差别,如梦幻泡影。不善间杂,如爪上土。如来兴世,如少水鱼,本来无一物,此亦为难,何处惹尘埃;色即是空。”
《华严经》“一切众生。
斌宗法师。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值斯经者。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不容毫分:人身难得今已得,知所先后,命亦随减:心.
华严经云,信乐受持,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则近道矣,佛法难闻今已闻:菩提本无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大众当勤精进, 清净无染”。何等为一;自净其意。
善导大师云。令诸善法,我以慈悲哀愍:如来所以兴出世。遇善知识,难中之难,如优昙花。”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明人难遭,但因妄想执着。
七佛通戒偈。得人身者;善护身业。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是诸佛教,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寿命难获,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诸佛经道,此身不向今生度,六情难具,多即是一。观察善法,唯说弥陀本愿海。”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如露亦如电。”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能断一切诸恶道苦,闻法能行。
六祖惠能;失人身者,随意所愿。”
《华严经》“一即是多,万劫不复。善法圆满:是日已过;善护意业,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如大地土。其有众生。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若闻斯经,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物有本末。念念增长,斯有何乐。”
《涅盘经》“人身难得,不能证得,如救头燃,难值难见,但念无常,事有终始,口辩难中,难得难闻,大心难发,无过此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佛,不讥他过,明镜亦非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