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简介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中央领导曾先后多次到中关村科技园区视察、指导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形成一区七园的发展格局,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海淀园位于海淀区,规划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丰台园位于南郊的丰台区,昌平园位于北郊的昌平区,作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两园面积各占地5平方公里;亦庄科技园位于北京东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点,面积7平方公里;电子城科技园位于首都东北郊酒仙桥,面积10.5平方公里;德胜科技园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健翔园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七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沿京城四环路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
目前七园内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万余家,其中有联想、方正等国内知名的公司,还有诺基亚、惠普、IBM、微软为代表的1600余家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达到112家,其中包括研发机构41家。
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近年来致力于园区的基础建设,在硬件建设环境方面,加大规划和投资力度,在中心区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加速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商务中心区,中科院科学城、北大科技园和清华科技园。在发展区重点规划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多个专业化产业基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产业化空间。
园区内还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非常适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的增长速度。2004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金133亿元,同比增长11%;生产总值760亿元,同比增长25%,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000家,新诞生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
近几年来,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累计达到2500多家,从业留学人员近6000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各类孵化器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摇篮。目前,园区内拥有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丰台科技创业中心(设有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IBI)、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清华科技园等各类孵化器39家。
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视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利用国际各类资本发展高科技产业。至2004年底,园区拥有三资企业1600多家,约占企业总量的11.4%。
中国科学院在科学城的优先工程是近代物理、地球物理和应用物理三所的三个大楼,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当时科学院还有四个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所,即近代史所、经济所、语言所和考古所。院领导为了让这几个所离人民大学近一些,打算把它们统统从城里迁出来,于是在近代物理所西南角上盖了四排二层小楼,一个小楼一个所,所以称“四所”。盖这几幢楼,比较简单。1953年4月,近物所刚刚起楼顶,四所才动工。待到这一年的10月,近物所还在装修内部时,四所已经竣工了。
为四所盖了楼,四所中只来了经济所(语言所有人来过,时间不长就撤回城里),因此至今人们统称此处为“经济楼”。实际上,在中国科学院早期,这里充当了“中转站”。许多研究所的历史上都有在这里周转过渡的一页。尘埃落定之后,最南面的楼是微生物所的行政楼,北面三座多归化学所。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部下面有个地理研究所,解放后由院接收,暂留南京(所本部于1958年迁京),归属该所的《中华地理志》编辑部则在北京工作。1953年10月,刚刚受命出任编辑部秘书的丘宝剑,奉命率“部”开进“四所”,住进了最南面的那一座。在距离楼门口西北不到10米的地方,有一个小店。丘宝剑看到南墙上用石灰写着“中官屯”三个大字。
与邓启祥介绍的前些年在张宅东侧搭建的小偏厦有所不同,丘宝剑于1953年10-11月间所见的小店是单独一间房,位置在原张宅之南数米处,是在南墙上用白石灰写着“中官屯”三字。原有的张家地主宅和搭建的小店,可能在盖四所楼房时已被拆迁了,后来在它的北面建起了锅炉房。
编辑部联系四面八方,要尽快印制一批信封和信笺。经办此事的行政干事袁保诚没有注意墙上的字,在口头的语言传递中误把“中官屯”听作了“中关村”。结果,印好的一大批信封上,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的办公地址就是“中关村”了。三反之后,慑于“浪费”罪名的压力,信封只好将错就错地用。仿佛是当年行军队伍错传了一个口令,科学院的大批后续队伍就以讹传讹地往下传。半个世纪之后想当初,“中关村”毕竟比“中官屯”雅一些,我们感谢这个错误。了解北京掌故的人们,不是也都很赞赏“魏公村”比“畏吾村”好嘛,管它是有意改的还是流传中出了差错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