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大熊再来286 附件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要求及赛制介绍一、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2.三、赛道说明。
小米科技雷军:这个大赛用选秀形式,非常新颖,相信推广效果会比较好。项目质量远超过我的想象,而且引进几十家创投机构做评审团,科技项目能够在这个平台中直接和融资接轨!
北极光创投邓锋: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给科技企业更多的空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正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举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力举措,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各地各高校要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办多年来形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组织机构,完善全国、省、高校三级赛制,切实抓好大赛的组织工作。
2.建章立制,把握导向。全国组委会制定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章程》及3项主体赛事的具体规则,并将在今后的竞赛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各地各高校要结合大赛的新改革、新要求,进一步做好机制建设工作;在对参赛项目和个人的奖励支持上,要注重与原有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衔接和延伸。鼓励各地各高校依托大赛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注重引入风险投资和联合社会有关方面为大赛提供资金、资源、智力等方面支持,努力推动参赛项目的成果转化。
3.广泛动员,密切配合。大赛开展时间长、内容多、任务重,各个阶段又各有侧重。各级共青团、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科协组织和学联组织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切实做好大赛各项工作。各地各高校要广泛动员,认真选拔,既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也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受益面、影响力,努力为实现大赛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高校要将大赛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摆上日程,列入计划。一方面借助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在学生中和社会上营造关注、理解、支持大学生投身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提升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传播力,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大赛有关事宜,可与团中央学校部、华中科技大学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官方网站联系。
大赛的3项主体赛事分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一)2014年4月至5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针对大赛下设的3项主体赛事组织本地预赛或评审,并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官方网站进行校级、省级参赛项目网络报备和申报。
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实行项目分类申报,即分为已创业与未创业两类(具体标准详见附件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推报复赛项目时,两类项目的比例不作限制。全国评委会将在复赛、决赛阶段,针对两类项目实行相同的评审规则;计算总分时,将视已创业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在其实得总分基础上给予1%至5%的加分。
具体事宜届时参见大赛官方网站通知。
(二)2014年6月12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汇总经预赛产生的参加复赛项目,对项目申报表及相关材料的填写情况进行把关,按照统一要求,报送至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在3项主体赛事中,全国组委会不接受学校或个人的申报。
报送项目的数量不得超过项目名额分配表(见附件3)中规定的数量。
(三)2014年7月至8月,举行全国大赛复赛。全国评委会对项目进行评审,选出若干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并书面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高校。
其中,公益创业赛系在原有的“北极光—清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基础上的改革提升。复赛阶段的组织工作由清华大学承担,决赛阶段的组织工作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承担。复赛评审时间为6月底前。
(四)2014年10月,举行全国大赛决赛。全国评委会将通过相应评审环节,对3项主体赛事分别评出若干金奖、银奖、铜奖及其它单项奖项目。
复赛、决赛阶段具体事宜届时将另行通知。
大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
大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支持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全国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以上组织机构名单见附件1)
大赛设立指导委员会,由全国组委会邀请享有较高知名度并关注青年创业的经济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界和新闻媒体界等人士担任成员。
大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聘请非高校的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界人士、青年创业典型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地预赛的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等相关工作。
这是我们学校的通知,应该可以帮助你。
第十一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
之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实施细则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锐意创新、追求真知,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同时,也为了选拔优秀作品参加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
凡在2011年7月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不限国籍)都可以申报作品参赛,每人限报一件作品。
二、参赛要求
1、组队:自由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原则要求每组人数控制在7人以内。为了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一般要求竞赛小组中要由管理、经济、营销、法律、财务、科技等专业的学生组成。
2、选项: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服务或产品。所提出的服务或产品为参赛者的发明创造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或服务。
3、调研:就所提出的服务或产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和深入研究。
4、成文:完成商业计划报告书的创作主要是为了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争取商业计划真正走向市场,所完成的商业计划应论据充分,说服有力。
四、作品范围
1、谋划创建企业或者公司,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创设某种新的型职业,例: 海洋清洁工
3、推出某种全新的服务,例: 房客爱公益网
4、发明某种科技产品,例: 智能美发软件
注:以上范围仅供参考,只要使用参赛者自己的创意,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并且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同时要能够根据创业计划写作指南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只要是能为自己的未来谋取收益的设想,均可以作为作品主题参赛。
活动时间表
3月 下发大赛通知,进行组队
4月-5月 完成组队、项目选定和撰写初赛文稿
5月27日前 初赛报名,上交报名表和创业计划书
6月30日前 初赛评审,公布复赛名单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 (4月-5月)
(1)创业辅导讲座(4月初)
邀请往届竞赛评委、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和全国创业竞赛获奖者对参赛团队成员进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对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风险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运作、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方面的指导;
(2)参赛小组完成组队,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调研和初赛文稿的形成等环节;
(3)各参赛团队在5月27日前上交报名表(团队+个人)和创业计划书(3份)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办公室);
2、第二阶段(6月-8月)
(1)大赛评委会将根据团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评审,进行初赛评审;
(2)经评委打分,按得分高低,评出20件复赛作品;
(3)进入复赛的20件作品利用暑假进行项目调研;
3、第三阶段(9月-10月)
(1)参赛团队根据调研数据和市场分析,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创业计划书;
(2)各参赛团队在9月20日前将复赛报名表和创业计划书(3/5份)上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3)大赛评委会将对复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按照得分高低,
注意事项:
1、大赛以创业计划小组(团队)形式参赛。大赛要求参赛者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参赛。鼓励跨学院、跨校区组队参赛(但小组成员务必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申报单位)。
2、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应该是针对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具体来源有: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小组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引用其产品;或是一项可能研究发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3、参赛小组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能可的创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计划走入市场。
一、大赛主题 创业促发展 青春建和谐 二、大赛时间 2007年6-12月 三、大赛组织 本次大赛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大赛将成立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等工作;成立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全部评选审定工作;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负责大赛选手的创业指导和辅导工作。
四、参赛要求 1、大赛以团队或个人参赛均可。 2、参赛者要求为我省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大学生。
3、参赛者的创业计划书应该是针对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见效快、风险小、有收益、投资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项目。 4、参赛者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商业)计划书。
5、所有完成的创业(商业)计划书要求有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五、大赛步骤 创业大赛采取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赛制。
要求各高校进行全面动员,认真选拔,组织参赛。参赛者向本校团委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创业计划书;学校经过评审选拔后统一报送所在市(州)团委,由市(州)团委审查后提交大赛组委会参加比赛。
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一)预赛:6-7月。各高校于6月25日前向市(州)团委申报创业计划书(文字版:一式两份),每个学校可以申报创业计划书不超过10件。
申报时,请各高校整理好计划书,打印好清单,统一进行申报。请各高校注意本校参赛计划书在类别上的合理结构和科学分布。
各市(州)团委于7月5日前(截止日期)务必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创业计划书,大赛评审委员会将对创业计划书进行统一评审,评选出前30件参加复赛,并于7月底公布获得入围复赛资格的团队名单。(二)复赛:8月。
组织预赛产生的前30名参赛团队集中参加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的培训。通过见习、培训,前30名参赛团队再次提交补充完善后的创业计划书,由大赛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前12名参加决赛。
(三)决赛:9-11月。组织创业专家指导团全程指导复赛产生出的12名参赛团队。
举办2007年四川省大学生创业电视决赛。采取“6+1”淘汰制从12名参赛团队中择优产生6名团队参加最后一场电视总决赛。
六、大赛相关系列活动 1、开展创业培训 组委会将结合大赛的进程,组织参赛选手参加创业大赛培训、SYB培训。组委会将邀请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就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和风险资 本市场的运作等主题举办讲座;同时对参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知识、风险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运作、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等等。
2、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组委会将依托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参赛团队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活动,如“创业沙龙”等,让参赛团队之间就创业理念、团队合作、比赛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帮助大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自主创业。 3、举办创业成果展示及巡讲 组委会将与网络、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合作,对大赛产生出的优秀创业团队进行典型宣传。
组织创业团队走进高校参加“青春创业大讲堂”巡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七、评审奖励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大赛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参赛者和创业计划书进行预赛、复赛、决赛三轮评审,最后确定获奖名单。本次大赛将设优胜创业奖若干;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奖励大赛组织中工作出色、组织高效的单位。
八、资金支持 大赛产生出的前6名创业(商业)计划,由组委会对其注入不同额度的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获得资金支持的参赛选手无需担保和资产抵押但有责任在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内偿还创业基金,如果参赛选手确实不具备偿还能力,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有关要求 1、各市(州)团委、高校团委要认真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认真筛选,严格把关,确保参赛选手资格和创业计划书的质量。 2、各市(州)团委、高校团委要广泛发动,在校园外利用报纸、电视台、创业网站、公交站牌等媒体进行社会宣传,在校园内调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 宣传阵地进行系统宣传。
要及时向组委会动态报送各地、各校参赛情况,切实把大赛活动落到实处,努力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力。 3、各市(州)团委、高校团委必须严格按照大赛的时间安排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竞赛组织工作秩序和效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