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创业培训讲师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一群人,“你讲的头头是道,有本事自己去创个业啊!”这话听着刺耳,却代表着很多人的看法。
这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提升创业培训讲师自身商业价值”的问题。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财富,是创业培训讲师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商业价值与职称证书体系不一样,强调应用和结果,它不是靠权威赋予的,而是靠帮别人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由顾客用真金白银来为其定价的。创业培训是一项普及性教育工作,教学覆盖创业的各个方面,知识深入浅出,兼顾不同群体,但内容不够精专,可这并不意味着讲师就该停留在低层次上进行授课。
其实,只要把握好正确途径,用心积累,每位创业培训讲师都能通过提升自身商业价值,让自己变得在市场上值钱。一、增广见闻,博采众长创业培训是个极佳的学习成长平台,提供了大量可以与各种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人士交流的机会。
向优秀学员学习,向同行学习,更有机会接触行业内的大咖,见多识广,自然会改变人的观念,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使人的眼光变得不一样,判断、决策能力大大增强。河南省创业讲师大赛全省十强排位赛,人社厅领导请来了邓宝山、石科明、魏欣、代庆、姜智全五位优秀的培训师。
邓宝山老师做了两场精彩演讲,就培训讲师的能力提升、做好创新创业工作等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重庆市V+创客邦总经理、国家级优秀培训师魏欣,结合自己在从事创业培训和现代家庭服务业18年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创业与从事创业培训工作的成长经历和收获,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五位国家级培训师登上讲台,以访谈形式,回答了全省创业培训讲师及管理工作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让与会者收获了太多的经验和智慧。二、珍惜机会,深度交流中国创业培训的授课模式,要求培训老师组合上课,提供了同行互相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
两位培训老师走到一起,带着各自的生活阅历与个性背景,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能力,彼此互为宝贵资源。培训讲师能够放下自我,吸纳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特质,便会快速进步。
深度交流的前提每个人都舍得分享自己的经验。石科明老师低调,不爱张扬,不喜欢拍照,就喜欢跟学员们面对面私聊,每次见到他交流总能收获满满。
石老师满脑子都在进行理性思辨,关于课程逻辑关系,关于新教材,关于游戏的细节,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们做培训师的,最应该在乎的,是自己能留给学员什么?”这种高屋建瓴的发问和提醒,让我受益颇深。
反之,当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壁垒,习惯于抱着膀子对他人侧目以示,心中总有个“不过如此”的声音在嘀咕,便会固步自封。珍惜培训师间的每一次合作,在相互学习、磨合中共同提高。
三、主动服务,持续积累在市场上什么值钱?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不创业就不能成为优秀的创业导师呢?不一定。
我今初年有幸聆听邓宝山老师讲EYB课程,他自我定位是“做小微企业的保健师”,用咨询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从他讲课时中,几乎看不到授课技巧的痕迹,一切都是浑然天成,丰富的案例讲出来的全是吸引人的干货,特别吸引学员。
将培训与咨询相结合,把授课与后续服务相结合,是讲师正确的成长方向。为学员提供咨询服务,讲师必须站在学员开办企业的角度,设身处地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认真思考,反复规划,思维模式接近于实际经营,能够获得大量宝贵体验。
2016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无偿帮助一家残疾人培训机构(平顶山市善邦职业培训学校),陪伴着他们走过了整个创办历程,让自己也受益匪浅。四、多元尝试,创新实践各地的创业培训讲师积极迈向市场,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重庆的魏欣老师的企业与创业培训同步成长,公司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培训师转型企业家的代表。许多培训讲师在积极开发面向企业的商业化培训课程卓有成效。
河南的培训师樊琪老师多年潜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实训模式,经过省人社厅评估验收,在高校大学生中推广使用,产生良好的反响。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同,成功创业者终归是少数,但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培训讲师,运用商业化思维经营自己的生活,通过炒股、购房、参股经营等形式,在诸多领域都有收获,极大地提升了生命的自主性和效率感。
创业培训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更实质性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这些成果反馈回课堂,必然会让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首先,要清楚的是,大学生的课题主要客体是大学生,也就是做课题的是学生自己,老师只是指导作用,所以如果失败不要想着去责怪谁,而是找出原因,懂得去周旋求情,相信我,这是有效的,能完成很多你以为没办法的事情。
其次你们老师有没有指导你们,给你们方向,指出错误?如果没有,指导老师存在一定责任,没尽到老师的一个义务,因为学生是需要指导的。其次如果有指导你们,而你们没结题,那只能说老师的眼光和专业能力可能还不到位。
不用咱们去指责,估计你们学校整个教师圈子都会传开这个老师能力不足坑了学生的事,上面的领导也会知道,这个老师前途堪忧。最后还是回到第一点,找出没结题原因,尽快解决这件事,无论用什么办法,这才是你问这个问题的初衷。
最后我多说一句,尤其是大学生,不要太过于信老师的话,因为他们很多时候是错误的,他们有些直接本硕连读进了大学教书,很多认知和能力是没有办法跟上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有可能给你上就业指导的老师自己都没就过业。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经历了从目标任务认识不清晰、过程不明确、方式方法模糊,到通过学**、交流后慢慢领悟、理解、实践、提高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吗? 在大学里强调双创教育是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让一群刚刚离开父母身边、涉世不深的孩子去开公司吗?创业经营的范围、顾客群定位、团队如何确立和管理? 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运作? 一群刚离开大学校门的学生成立公司,成功率如何保障、风险如何承受? 市场竞争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大家。 电信诈骗、传销受骗、误乘黑车等事件,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很不成熟。
反思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多强调校园里的知识文化学**,勤工俭学也多是为师生服务。当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以游戏和餐饮、休闲服务为主,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的项目所占比例很少。
还不乏一些高校将功利化教育取代了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责任教育,出现重学历轻实践、眼高手低、自私自利的大学毕业生。 创新创业课要从单纯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以及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等方面转型。
有的学生有志于做科学研究,有的学生选择创业,这两类学生的培养并不冲突。 “创新教育重在培育创新思维,创业教育重在提高实践能力。
要在学生心里埋下创新的种子,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求教有门’。”华东理工大学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双创教育的目标,将双创教育内容分解为创新创业基本素养与意识、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专业能力与技能等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双创课程的开设,要让所有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大学生创业不应是开网店、做小买卖,要坚持与专业背景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没有创过业的老师能给学生上创新创业课程吗? 相比其他学科,创新创业课程更偏重实践。
没有创过业,如何给学生上创业课?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创业经验,也缺乏深入的企业实践体验,如果单纯由在校教师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由学校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
引入企业界、创投界和相关行业组织参与,更多地将教学场所放到实**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每门课程安排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以保证课程的延续性。
校内教师必须有创新经历、创业体验,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或者受过良好的创新创业培训。校外教师则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学校一方面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创新创业导师库,另一方面,对在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搭建平台让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课堂里能教出创新创业人才吗? 创新创业可教吗?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双创人才?一张试卷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吗?教学效果如何考评? 在华理有这样的共识:开展双创教育必须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一方面,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式,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真实体验。通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思维,激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
另一方面,在考试方式上建立学生主动学**的激励机制,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通过在网站注册公司、装潢店铺、发表原创科普文章、发布学术众筹等,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方式。
学生自行组团完成的创业计划书、课堂研讨、网上项目获得的投资和来自同学的投票、来自社会的投资都可能影响最终成绩。课程、实践、孵化、创业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这一点,需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强调阅读经典、深入研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美学与科学教育并重,提高学生创意创新素质;将通识教育理念深入到学生认知与价值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各课程及课程与实践之间,充分尊重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将能力要求分散到课程或实践过程中,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手段的恰当切合。同时,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学校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产学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
创新创业可教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教学方法一定不是传统模式,应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强调思维训练,突出实践实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双创教育要成为撬动高教整体变革的突破口,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创新创业领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