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资助经费管理、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制度的保障,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扩展资料:
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运行状况的观察,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创新创业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协同学校各有关部门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各类服务。
协同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学分转换及认定、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机制就顺畅了,既统一管理,又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形成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海南省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根据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意愿和创新创业需求跨学科门类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2年至5年,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高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
根据《方案》,各高校将大力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将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学生个人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此外,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将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建立创业导师帮带机制,采取结对、讲座、访谈和在线咨询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分阶段进行指导。
可以保留学籍,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休学以一学期为期;因病经学校批准可以延长,但累计不得超过两年。
2、学生因某种特殊原因需中途停学,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者,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保留学籍停学。保留学籍一般以一学年为期,与休学总计不得超过二年。
3、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扩展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试行)
休学、保留学籍与复学
一、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校批准,应予休学:
1.因病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需停课治疗或休养,时间超过一学期1/3者;
2.因某种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学习,学生本人申请或学校认为必须休学者。
二、申请休学者,须填写休学申请,经所在学院主管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备案,发给休学证明后方可休学。学校认为必须休学者,由学生所在院(系)发给学生休学通知,并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备案。
三、学生休学以一学期为期。因病经学校批准可以延长,但累计不得超过两年。
四、休学的学生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否则,按违纪处理,直至取消学籍。
五、学生因某种特殊原因需中途停学,但又不符合休学条件者,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保留学籍停学。保留学籍一般以一学年为期,与休学总计不得超过二年。保留学籍期满不办复学手续者,自动取消其学籍。
六、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七、学生休学或停学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学生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的待遇,学校不对其活动负责或承担责任。在休学或停学期间如有违法行为,则取消学籍。学生因病休学回家疗养期间的医疗费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八、学生休学或停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明向所在院(系)提交书面复学申请,并按下列规定办理复学手续:
1.休学者需填写《复学申请表》交所在学院,同时提交二等甲级以上(含二等甲级)医院开具的“病已痊愈可以正常学习”的证明,由学校指定医院进行审查,在接到学院批准返校复查通知后,方可来校。
到校后由学校指定医院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经所在学院院长批准方可办理复学手续,并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备案。伪造诊断证明或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
2.停学者,需填写《复学申请表》,按规定交验有关材料,经所在学院批准,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备案后,方可办理复学手续,按期(原则上在开学注册日)返校注册。
九、学生在保留入学资格、休学或停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学校。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试行)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上·宋世祖殷淑仪》中,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出开始的,它最早是和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先进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根据他的定义,创新指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再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而人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已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关于什么石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已有许多专家作过论述,笔者只是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创新教育 1.1 创新 创新既包括事物的发展过程又包括事物的发展结果,它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技术与方法,又包括新的思想、理念和学说。
前者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后者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又会带来制度的创新。
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名称 初级创新 中级创新 高级创新 涵义 对本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经过模仿,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出新的产品。 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产生出新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重大理论突破、发明、创造。
价值 这种创新只有个人价值无社会价值 有个人价值,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这种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以带来社会荣誉,因而有个人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表现形式 中小学生的绘画,模型制作,经发现法学的知识或新的解题方法 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发明创新 少数著名科学家的种种成果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我们实施的创新教育中的“创新”主要指第一个层次的创新,第二层次的创新对于高校的学生应有所涉及。
第三个层次的创新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努力,非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1.2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这一定义适用各级各类学校,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实施创新教育。而目前人们提得最多的,也是目前正在大面积实施的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关于这一点,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指出[4]: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问题。他进一步强调,这里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层次的创新。下面谈到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而言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创新教育,这里还应明确几个问题: 1.2.1 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知识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仅凭空想,即使想出新东西也不能实现,不能实现就没有价值,就不能称为创新。前面创新教育的定义也指出: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所以说创新教育不但不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而是以知识教育为基础。 1.2.2 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也就是创造教育,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阎立钦教授指出:二者不同。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国际上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内,陶行知先生也早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这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提出的。
而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深化教育改革提出的。二是研究目的、内容、重点不同:过去的创造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如动脑,动手,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开展思维训练。
而创新教育尽管也需要这些,可它还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教育思维,教育内容,教育制度都需要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确实不同,但二者也不矛盾,有许多相同之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
学校坚持“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已成为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获得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