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平台发展体制机制。
由于创新平台的投资主体的多样性,应该实行股份制的运作模式,建立董事会、理事会、会员制、专家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以股份制形成核心层,以理事会形成紧密层,以会员制形成服务层。董事会由共同以资金、技术、设施等形式投入的平台建设单位组成,以股份制或合同协议等形式参与平台建设、运行和管理;理事会由平台建设参加单位和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负责平台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年度工作计划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会员制是指吸收广大企业等服务单位参与,建立并不断扩大稳定的服务网络,加强社会服务。
专家委员会由本领域相关的资深专家组成,负责平台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的咨询和指导;监督委员会由科技、法律、财务等专家组成,监督平台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保证平台健康良性运行。 二、创新平台要优先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坚持服务第一。
实行跨单位、跨地区、跨行业科技资源的整合,包括整合科研物质条件、集聚创新人才,是克服科技资源分散、重复配置,克服创新载体各自为政、封闭运行,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科研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公共服务是整合科技资源的初衷和目的,是创新平台建设的价值所在。
我认为,创新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取决于资源整合的规模和力度,资源整合的规模越大,共建单位的合作越紧密,利益共享机制越健全,创新服务的能力就越强。在此基础上,平台将采用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贸易、研究开发、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各类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功能。
例如:平台将通过横向课题合作、联合承担纵向课题,与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三、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是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关键要与产学研合作协同推进,建立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是指企业是平台建设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创新活动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
创新平台建设必须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吸引企业参与投入、参与创新活动,应用创新成果,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企业的参与度和主体地位越强,平台的活力和作用就越大。
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和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与高校科研院所关系越紧密的平台,就办得越好。
而实现产学研结合,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关键在于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体制机制。 同时,平台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特点,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平台建设发展的定位、规划、投入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扶持。
从实践看,凡是政府指导和扶持力度比较大的平台,建设发展的进展就比较好。另一方面,要增强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作用。
重点扶持有特色的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依托,网络化、多功能、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强化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资源整合、行业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充分发挥服务、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四大功能是创新平台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创新平台是集服务、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集合体,只有充分发挥这四大功能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服务是平台的立身之本。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自身难以建立强大的研发创新机构,创新平台的目的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
提升研发能力是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平台,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主动承担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平台建设的终极目标。平台的研发成果必须通过中试和批量生产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五、促进需求、人才、项目和资金联动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平台建设前提是要有创新需求。
有需求才能产生原动力。基础条件平台要满足各类创新载体、创新活动资源共享的需求;行业创新平台要满足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需求。
平台建设根本靠人才。创新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平台是否能集聚足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平台建设必须以项目为依托。能否承担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的科技项目,是衡量平台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
平台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服务收入,平台就不可能配备一流的科研设备,不可能集聚一流的创新人才,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发展,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模式虽然浙江省的资源少但人才资源和海洋资源发达,但是这些人力资源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我认为浙江省的人才是老百姓。
在浙江省中每个人都有充分尊重和发挥的创新能力。可是浙江也是一个草根性的经济非常有生命力是内生也就是内生的民营经济让老百姓创业和创新的精神在浙江土地上再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浙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老百姓成了我们的主力军但在当今这样的金融危机时刻也需着手解决一下各个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经济发展的转变三是空间布局的转变四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企业创新 ,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
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一个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企业创新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企业系统的每一个层面,然而于提到企业高层来决策的创新项目来说,则只涉及到与 企业的生存、发展悠关的重大问题。比如一个企业实施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其决策的重点在于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而且必须明确所追求的足"效益",而不是"规模",是为了"提高效益"而增强竞争力,而不仅是为了"扩张规模",所以,决策的要件是效益,关联的问题是规模。
对企业的高层决策来说,创新决策包括如何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对创新机遇进行预测;如何保汪市场的份额,对以创新为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各种商业活动的决策;如何通过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组织形式,建立最佳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的管理决策。 经营创新机遇预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许多环境条件随机变化的情况,由于条件的改变,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会,企业的竞争地位会受到巨大的威胁,也会因此使员工丧失使命感而使企业的凝聚力被削弱。
同时,将给企业的创新带来机遇,一方面是市场向着本企业发展战略所设定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激发企业原来潜在的创新活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商机;另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在市场压力的条件下迸发出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或者是环境变化给企业员工的创新带来新的机会。这内外两方面的创新机遇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跃迁产生可能性。
因此,企业把握创新机遇,预测成功率,对于制定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部署是关键的环节。 创新机遇的预测需要企业有良好的运作组织,高层决策者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发现能力。
这是因为:不论是引人注目的创新还是微不足道的改进,大多数创造性活动不仅事先未曾计划好,而且完全出乎企业的意料。事实上,有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员工在没有企业管理层直接授意和指导的情况下提出了创新或具有潜在用途的新尝试,如果企业的决策者没有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很可能企业的创新机遇在瞬间就会消失掉。
因为这些创新萌芽都不是企业管理层规划的结果,任何人,包括管理决策层,甚至创新者自己先前都没有想到这些创意会有何特别的创造性。 创新机遇的预测和把握,对企业的决策来说太重要了,把握得准,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把握不准,则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市场营销创新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家和市场都认可这样的说法:那些不能创新的经营者,终将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企业通过创新经营,在市场的某些领域或层次能捷足先登,就能与企业对手拉开差距,这是确定企业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
如前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只要企业没有做过的、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去设计以及策划并付诸实施的事情都属于企业创新。比如,某个从事电视机经营的企业,现在策划而且进入计算机设计和生产领域,这对于该企业来说,就是创新的行为。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市场营销创新决策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就有不同的内容。例如,从企业的经营行业来看,商业创新决策包括单一经营行业的创新决策和多元化经营创新决策。
多元化经营创新来说,并非仅仅扩大经营领域这么简单,对于进入一个陌生行业的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则可能会碰个头破血流。 管理创新 管理决策是组织在内部范围内贯彻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它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例如企业的牛产计划、销售计划、更新设备选择、新产品定价、资金筹措等问题的决策即属此类。
管理决策不直接决定组织的命运,但其正确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效能的高低,进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创新决策涉及的就是管理范围的各个重要方面的创新的决策。
管理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开始的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战后第一次企业管理大变革,是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
而在信息化的今天,从美国掀起并涉及日本和欧洲的新的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则是"企业重新构建",其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企业刮起国内和国际并购风潮;另一方面企业从"金字塔型"向"网络型"转变,即变纵向管理为横向管理。此外,还出现企业管理概念的创新、公司组织结构的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创新、企业社会形象创新和企业产品创新等新内容。
从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创新决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越来越接近企业的战略创新。例如,前面提到的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创新,尽管并没有与企业的命运直接相关,但是组织的扩大对企业的生存影响程度已经很高;又如企业形象和文化创新是企业的精神状态、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的表现,而这是企业的生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所以,必须把管理创新决策列。
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一)推进全民创业。加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办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创新创业的态势。对企业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或领办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
对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其税费、小额贷款担保、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等,执行国家对下岗职工的有关优惠政策。
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化升级为微型企业,引导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转化升级为中小民营企业,实现集约发展,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群众创业创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二)放宽创业条件。鼓励各类资本在我市投资、参(控)股发展民营企业。降低门槛,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达到3万元以上即可申请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货币出资可降至注册资本的30%。
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新设立的公司(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可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制,首期实缴的注册资本可降至注册资本额的20%(不低于3万元),其余注册资本可在2年内分期到位。
扩展资料:
民营经济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5)民营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6)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民营经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