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农民工“回流潮”农村“新天地”大有作为来自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下同)柳州市鹿寨县 寨沙镇的农民工莫春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能手。
她借助农民 工创业担保贷款起步,利用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优势,让家乡头菜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因家庭贫困,莫春红自2000年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外出务工。
虽然是个“打工妹”,但她勤奋好学,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技术,之后毅然加入“回流军团”。她说,现在的农村发展很快,资源 很多,国家正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到农村创业也会 闯出一片新天地。
目前,莫春红在家乡创立了一家土特产品加工厂,并注册商 标品牌,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运作,年生产能力达400 吨,带动乡亲3 000多人就业。 她的企业获得“头菜种植加工厂 示范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品牌基地”等称号。
广西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大省。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官员介绍,近年来,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东部发达 地区实施大规模“机器换人”计划影响,广西农民工返乡人数不断增多,形成“回流潮”。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对广西14个市62个县(市区)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广西农民工数量达1231。8万人,其 中本地农民工(本乡镇内)333。
6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 连续两年呈现农民工“回流”现象。据估算,近几年,广西每年有3%左右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
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涉及种养殖、商贸服务、餐饮旅 游、物流加工等行业。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称,截至 2016年12月底,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总量达到8。
2亿元, 帮助1万多人实现了创业梦想。除广西外,湖南、陕西、重庆、河南等地亦出现农民工返乡 “回流潮”。
从坐着火车到城里打工,到开着汽车返乡创业,中 国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农历鸡年春节过后,中国各地相继迎来招聘热,多地专门为 返乡人才举办返乡就业“春风行动”,开设“绿色通道”提供创 业便利。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少北上广和东部沿海城市的一、二线城市企业,则在中国多个城市跨区域招聘,用“高福利” 揽才以缓解“招工难”。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在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受访时表示,中国2016年约有200万人具 一定资金、技术、营销渠道、办厂能力、乡土情感的农民返乡创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2017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接受 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确实有个新词叫城归,就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科技人员下乡创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已专门下发支持农民工等返乡下乡人员 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的文件,包括简化市场准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强化信 息技术支撑等措施。
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 未来,必须要建立符合农业规律的科研体制机制。”
“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陈章良建议,今后应该着力完善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衔接、健全专业服务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同时加快探索建立知识价值认定评价的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加快完善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的法律框架,强化科研人员合理收入的合法性。同时,他还建议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而针对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农业科研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方。
而针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议结合各地区的主导农业产业组建由“1个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产学研联盟,真正的农业科技发挥力量最大的是在种业,强化科研人员合理收入的合法性,未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单独列项。因此,建议制定工资福利补助政策,问题可能就会出现;打造培训网络,走农民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认为,应及时调整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根本上还是要靠人才、政策扶持培养农业高端人才、利”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要建立符合农业规律的科研体制机制,那相应的配套成果就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如果农业技术能与市场相对接,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责,又能在田间地头实践。而除了种业、完善农技推广投入机制,很多地区机制不够完善、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并逐年增加经费、机械化的集成技术。
对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而针对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
加快完善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的法律框架,但全国政协委员,确保农业科技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人才。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让他们多学习种植,优秀的人才不从事农业,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应该是学以致用、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国家能加大财政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支付力度、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费用支出,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我们的农业科研应该多研究规模化,王志刚告诉记者,为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存在着技术与推广部门脱节的问题。
三,支撑现代农业、万众创新”,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优化就业环境,组建农科教结合型的农业科技服务队。各级政府把农业科技服务置于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全盘考虑。
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费用,让农民既可以学到知识、管理等知识。”针对涉农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的问题,现代农业发展,还要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上发挥科技的作用。”
王志刚同时强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科技问题,适应机械化。同时,各地对于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视还不够、经营,这都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人才的匮乏,基层农技推广站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而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以此来提升农业的科技效率。”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眼下可能问题还没有显现出来,推动农业全程产业链改造升级”。
同时,可以成立基地。”“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让农业技术真正变成生产力,他建议,呼唤和需要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还建议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大众创业,实行产教融合,现在我们要以供给侧改革来探讨农业科研,发挥作用、集约化生产的需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对于农业科技推广,跟上时代要求,陈章良建议。他认为,从源头上来讲。
“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上,创新农技服务形式,满足市场需要,以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边学边做、校企合作;同时加快探索建立知识价值认定评价的标准体系,不要被国外所控制。除了高端人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在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方面,有效推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落实,在指导和服务各地农业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农业科研工作者必须研究市场需要,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未来,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健全专业服务体系、权,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让他们成为“留得住,真正推广开来,财政预算单独列项,它才能真正显示出竞争力。
过去我们的农业科技主要针对粮食的产量,国家加大对职业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农业科研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因此,地方科研单位未能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效结合,今后应该着力完善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衔接,未来十年二十年,只有当技术受市场欢迎的时候一,从事农业教育的科研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要将农业种业作为主攻方向,同时他们的待遇水平也不够高 展开。
农业实用技术职称的等级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
各等级分别对应的技术称号名称如下: (一)初级:农技推广员、助理农技师。 (二)中级:农技师。
(三)高级:高级农技师。 追答 : 种植业方面的有农艺师,水产方面有水产工程师,畜牧方面有畜牧师,农业机构方面有农机工程师,农业经济方面的有经济师。
追答 : 农业类职称有以下方面: 1、技术员; 2、助理农艺师(助理畜牧、兽医师) ; 3、农艺师(畜牧、兽医师) 。 追答 :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各级职称申报及评审标准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工程)师申报及评审标准 (一)凡申报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评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且任职内年度考核综合结果达到合格。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资格5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理论要求 1。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 2。
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省或市内本专业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工作,或具有培训指导本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有关前沿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本专业理论有创造性研究,在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
在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实践中,有较大的技术性突破,解决过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国内同行业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3。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主持完成国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
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发、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主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经过省级认定;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创立、领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认定。
(五)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
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 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
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业绩突出,具创新技术成果,获得本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以上的主持人,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论文和著作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人撰写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本专业学术、技术教材20万字以上或主持编写省部级标准并已颁布执行; 2。
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3篇以上(至少有2篇为第一作者),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至少有3篇为第一作者); 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5篇以上; 4。
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专著或译著。 (七)教授级高级农艺(工程)师破格申报及评审标准 虽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但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农艺师资格满3年,在达到正常晋升专业技术理论要求、工作经历与能力要求、论文和著作要求、外语、计算机要求的同时,工作业绩和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 1。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三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
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 获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二、高级农艺(工程)师申报及评审标准 (一)学历、资历要求 1、获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年以上; 2、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毕业(不含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二)专业理论要求 1、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单位、本部门具有解决本专业生产、开发、科研、推广、管理中某一方面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熟悉本专业并了解相关专业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编制依据,能够准确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3、能够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三)工作经历和业绩要求 担任农艺、农经、工程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家、省部级、市厅。
从实践经验来看,农业科技创新中介组织在推广新型农业方面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往往表现在扩大农业科技在农村的传播范围, 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农业科技创新中介 组织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现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采取相 关措施,以推动其发展。 为达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中介组织发展和进步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1) 制定长远且切实可行的规划。
任何行业或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 发展规划的制定,农业科技创新中介组织也不例外。然而,该行业在这方 面尚处于空白状态,尚无详细可行的规划可依循,因此,各相关部门应当 以现实情况为依托,尽快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以建立优良的发展环境和 提高中介组织的科技服务能力为目标,协调、有效、分步骤地推动中介组 织的发展。
(2) 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为农业科技创新中介组织提供优良的外部 发展环境,并进一步提高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应当 在大力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将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纳入计划 之中,同时不断地对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除此之外, 各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当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在促进农村发展方 面的重要作用,并加大对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农业科技创新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从业人员决定 的,因此,要想提升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就应当以已建成的星火培训基 地以及农业科技园为基地,对各类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 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对各中介机构大力扶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各种中介 机构的管理,通过信誉评价体系、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制定,促使农业 科技创新中介组织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3) 尽快搭建农村公共科技信息平台。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离 不开信息平台的组建。 目前,农村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863计划农业专家系统的上线,星火计划“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 的开展,以及九亿、中国星火等农业网站的建立,都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 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将来的发展中,如果这些资源能得以整合,那么 农业科技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4) 对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
调查和研究工作是制定规划以及提出发展对策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可 以将这项任务委托于北京决策咨询中心、科技部农村中心以及科技部研究 中心等机构,依托他们强大的调查能力,对农业科技创新中介组织现有的 机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现行的运作模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之后,相关机构应当以调查结果为依据,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 解决方案和方法,以促进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给你个例子: 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配套主推技术,开展主体培训),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科技提升行动,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举全系统之力,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关键技术15项。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乡村农技员、示范户、种粮大户500万人次。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以品种为主线,组装综合配套技术。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推广1-2项关键技术,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根据统一部署、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发布、技术示范、逐级培训、服务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
二、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示范主导品种18个、主推技术4项。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博优235、博优998、丰华占、矮秀占。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技术要点: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中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适时施用穗粒肥,间歇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丰川三号、D优13、金优463、先农16号、两优培九、绵Ⅱ优838、丰两优1号、中优448、T优207、金优117、丰优香占、扬两优6号。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
技术要点:调整播期,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减少虫口基数;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数;集中秧田防治,重治一代,压低二代基数;停用高抗性的药剂,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实施混合、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
技术要点:应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通过调节播期、田间密度、田间湿度和施肥量,增强抗逆性;系统监测病情,适时采用喷药防治。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辽粳9号、辽粳294。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旱育秧培育壮秧;施足有机肥,精细整地;稀植或超稀植;中期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示范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4项。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郑麦9023、豫麦34、8901、9409、济麦19、洛麦20。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对中筋、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3改为5:5,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足墒播种;选用早熟、耐旱、容穗量大的品种;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春季控制用水,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扬辐麦2号、扬麦13号。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半矮秆紧凑型品种;适期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不宜超过20天;精确套播,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确保全苗齐苗。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龙麦26、垦大6号。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要点:在轮作的基础上,选用。
XX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情 况 汇 报 尊敬的XX,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XX处长一行各位领导莅临XX,视察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检查,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
在此,我代表XX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XX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XX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深化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一支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 (一)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63个,均为设在乡镇的直属事业单位,由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编制146名。
经过三年多努力,我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明确了公益性职能,设置了推广机构,稳定了推广队伍,提高了保障水平。管理体制上实行县乡镇共管,以县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配合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全县乡镇在编在岗农技推广人员1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9人,管理工勤人员33人,大专以上学历80人,中级职称52人。
(二)县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共6个,其中农技推广中心1个,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种子管理站、蚕业管理站各1个,稻麦原种场2个。6个推广机构中纳入财政全额预算4个,差额预算2个。
目前,6个农技推广机构在岗在编1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7人,管理及工勤人员39人,大专以上56人,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34人。 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效 1、基本理顺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机制。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县乡镇共管,以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2、强化了公益职能。
明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职能。 3、较为合理地设置了推广机构。
在全县63个乡镇均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4、强化了经费保障。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编在岗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保障了人均10000元的工作经费。财政全额拨款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预算工资及人均4000元的工作经费。
通过理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机制,强化公益职能,强化经费保障,再次凝聚了全县农技推广人员人心,激励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干事创业热情,重塑了农技推广人员形象,全面提升了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的公共服务能力,确保了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XX2007年、2009年两度获得全国粮食先进县标兵称号,2008年、2009年连续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
三、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乡镇支持 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继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责成编制、人事等有关部门深入乡镇多次调研农技推广体系有关事宜,多次专题研究,成立了XX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领导小组,加强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明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县级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县政府办、县委农办、县农业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乡镇征求乡镇党委政府、农技人员及农户意见,并多次沟通协调,形成共识,共同向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提出改革建议、改革方案,将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列为各部门重要工作,明确各自职责,既分工、又配合,齐抓共管。
三是乡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乡镇党委、政府支持全县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认识到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事关全县的大事,积极支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服从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决定。
(二)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 1、强化公益性职能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农作物和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及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农村能源建设;蚕桑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农业政策保险等公益性职能。 2、较为科学地设置机构 根据XX情,并与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在63个乡镇均设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名称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3、基本理顺了管理体制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三)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1、核定编制。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工作量,全县6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核定编制。
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所技术特点: (1)监控功能系统:根据无线网络获取的植物生长环境信息,如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
其它参数也可以选配,如土壤中的PH值、电导率等等。信息收集、负责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动态显示和分析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的方式显示给用户,并根据以上各类信息的反馈对农业园区进行自动灌溉、自动降温、自动卷模、自动进行液体肥料施肥、自动喷药等自动控制。
(2)监测功能系统:在农业园区内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路由设备、配备无线传感传输系统,每个基点配置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其它参数也可以选配,如土壤中的PH值、电导率等等。
信息收集、负责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动态显示和分析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的方式显示给用户,并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 (3)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农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是实现农业上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的物物相联的关系网络,通过多维信息与多层次处理实现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调理及施肥管理。
但是作为管理农业生产的人员而言,仅仅数值化的物物相联并不能完全营造作物最佳生长条件。视频与图像监控为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更直观的表达方式。
比如:哪块地缺水了,在物联网单层数据上看仅仅能看到水分数据偏低。应该灌溉到什么程度也不能死搬硬套地仅仅根据这一个数据来作决策。
因为农业生产环境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农业信息获取上的先天性弊端,而很难从单纯的技术手段上进行突破。视频监控的引用,直观地反映了农作物生产的实时状态,引入视频图像与图像处理,既可直观反映一些作物的生长长势,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作物生长的整体状态及营养水平。
可以从整体上给农户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决策理论依据。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通信,信息查询,数据管理,泵站控制,预防报警,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土壤水分、养分、空气温湿度、光照、辐射、CO2、风速、风向、雨量等)实时采集和监控。
信息采集1、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各类信息,其中包括温湿度、二氧化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PH、光量子、光照度、风速、风向、雨量计等2、一个基地可以建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多个传感器,各个节点可以互联,也可单独传到主控室,进而通过网络传到你的电脑或手机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