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9日,正在带薪休假的44岁的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闪电跳槽,火线加盟,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从老牌软件巨头微软高管到互联网新霸主Google领军人物的跨越。
李开复为什么要离开微软? 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Google是为了得到权力 在李开复的官方网站里,提到他离开微软加盟Google的理由:想为中国做一些事情,其实,李开复离开微软的真实原因远不止这么简单。 一个事实是,原本在中国呼风唤雨的李开复博士,在2000年被提升为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后反而有些落寞。
虽然李开复在微软的职位不低,但他一直没有进入核心业务领导层。其自然交互服务部门,多少是一个基础性研究部门,而不是应用部门,这显然不是李开复的追求。
在微软有100位全球副总裁,其中拥有决策权的大概也就20位,剩下的80来位其实是一种“部门经理”的角色,李开复的地位属于后者。而且对于微软中国的运营和研发,李开复是一无经费,二无职员,更没有决策权。
李开复在美国法院作证时甚至说,自己在这方面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在微软中并没有多少权力的李开复,他离开微软是迟早的事,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微软商业机器中已沦为一个“齿轮”,他对微软中国生意提出的建议多数被束之高阁——最惨重的伤害来自于李开复与比尔·盖茨的一次争吵,当时盖茨也许无意中还动用了类似“FUCK”这样的美国国骂,他说“那是我职业生涯的最低点”。
所以当李开复回应被任命Google中国负责人的消息时说,他现在非常期望返回中国,开始新的工作生涯。中国,显然成为李开复心目中权力的施展之地。
权力失衡已成了微软的软肋 一本名为《公司权力》的书,前不久摆上了书店货架,这是一本具有揭密公司权力内幕性质的图书,对国内著名的国企和民企如中海油、联想、华为、TCL、娃哈哈等权力之争进行了揭披,许多事件鲜为人知,书中对微软(中国)的高管们的“走马灯”是这样剖析的: 外企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外企的权力分配更加复杂微软,在高群耀时代,大中华区与中国区的矛盾就已经非常激化——高群耀引以为豪的“上海政府采购项目”,在向总部汇报的过程中,被大中华区贪功而去。 到了唐骏时代,完全笼罩在唐骏的光芒下。
正是因为唐骏的强势,使得大中华区与中国区的矛盾更加尖锐。 杜家滨离开微软后,吴士宏升任微软中国第二任总裁,吴曾极力主张微软的本地化策略,并希望将这种声音传递到总部。
但是,她首先要通过大中华区总裁罗迈克,由罗迈克再将她的想法汇报给当时的亚太区总裁,之后亚太区总裁再反映给主管市场和销售的微软副总裁,经过中间几个层面,吴士宏的声音几乎被淹没,而总部也得不到最真实的来自中国市场的意见。 于是仅仅上任15个月,吴士宏草草挂冠而去。
唐骏的上任就被称为微软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势的总裁,微软中国形象大大改善,但是微软很快就派来了一位更强势的“大中华区老总”——陈永正,这次的官衔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CEO)”。唐骏的一些权力也被削弱,对此,唐骏很有些无奈,“如果想在微软中国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绝对的控制权。
这是工作的需要。陈总是全球副总裁,而且是大中华区CEO。
他拥有这种‘切蛋糕’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唐骏不得不“正式辞职”。
这些派系之间势力彼消此长,各具优劣,谁也无法一统江湖。权力的失衡让微软在中国一直“水土不服”,难以进入状态,权力失衡成为了微软的软肋。
微软一方面想在中国做大,另一方面又不想给高管们过多的权力,以防权力过大难以控制。 《公司权力》中有一段关于公司权力之争的话非常经典:请保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让太太轻松一点,是为了把家务料理好一点,但是如果这个保姆当了三天保姆之后也想当太太,那么,原来的太太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就不要请保姆了,免得出事——这正是微软对待中国高管们的心态。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祖籍四川,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县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区),1998年移居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
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9月6日,李开复在其微博中表示自己已确认患淋巴癌。2015年11月6日,由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北京)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今日在股转系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正式冲刺新三板。
2018年2月8日,任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出2113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祖籍四5261川成都,现已移居北京市4102。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1653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拓展资料
1、成就和荣誉
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Assistant Professor期间,李开复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98年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1996年,李开复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2、理想和追求
“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是李开复埋在心底多年的理想和追求。1990年,苹果公司的一个邀请电话让李开复开始审视自己:“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想真正地改变世界?”面对苹果公司的召唤,李开复旋即做出回应,走出象牙塔,加盟“改变世界”的大军。
3、个人作品
李开复自2005年起,便开始出版发行自己编写的图书,其著作作品往往引用他人成长故事与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世人展示教授学习的方法与新鲜事物的使用。在其作品《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中,将自己和中国青年学生三年对话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表达对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4、社会评价
李开复表现给人的是一幅比较内敛,为人处世随和谦恭的创业导师形象,在其历任苹果、微软和谷歌高管的经历可以体现出其过人的才华。从2000年起,李开复陆续发表了的七封“给中国学生的信”,也体现了李开复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热切关心 。作为创业导师,李开复从Google离职创办的创新工场,不仅在形式上对天使投资进行了创新,也借助着李开复的个人魅力帮助者创业者不断成长、成熟。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盟Google,担任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出生年月:1961.12.3 祖籍:中国 四川 出生地:中国 台湾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 就职单位:创新工场 职位:总裁 经历: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黑白棋)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于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百科蛮详细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