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上寻求新突破。一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高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深化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支持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创新学院。三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开发、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努力在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上开辟新途径。一是加快构建大学生众创空间。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二是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1.5万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面向大中小微企业、社会资本以及高校评估认定30个“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生创业者成长基地群。
努力在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上注入新动力。一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开展全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举办全省高校创新创业任课教师高级研修班,总结交流开好课程的经验做法;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打造创新创业新型智库,组建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三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完善绩效拨款机制,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
发挥科技创新在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中的关键作用,探索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新途径、新方式,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消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一要加快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的市场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要让技术创新更多地由企业来实施,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地向企业聚集,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二要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激励措施,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让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三要加快完善支撑创新的人才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顶尖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科技创新的人才高地。 四要着力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环境,解放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潜能。
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在全省上下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提供丰厚肥沃的土壤。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49万人。
相比2014年727万毕业生增长22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就业能力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是用人单位甄选毕业生的根本依据。 实际上,“600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也是因应于就业市场的新要求而做出的新动向。
因此,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对于应用型本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 高等学校分为以学术与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型高校和以技术和技能为主的应用创新型高校两大类。
就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应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从深化创新创业的角度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亟需对教育教学进行根本性改革,即围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特别是应当将传统的学业活动转变为创业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应成为创业实践的演练过程,组织大学生直接参加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以便大学生在实践中整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使之成为实际创业能力。 以系统培养创新能力为起点 所谓“创新型人才”,最核心的要求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独立思考,是受社会责任约束的独立思考,也必须有再学习做支撑。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高效沟通,将独立思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创新创业。
创造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主要任务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通过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对于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实践活动具有动力作用。
创业意识绝非心血来潮,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积累和升华的结果。大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就会促进其形成坚定的创业信念,从而促进他们提高创业能力,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
这种创业意识越强,其效果越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