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4、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质量提升的中国经验研究5、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建设与推进策略研究重点招标课题6、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舆情研究7、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8、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测研究9、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1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与推进策略研究11、“十三五”期间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研究12、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13、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研究14、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重大招标课题
1、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
4、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质量提升的中国经验研究
5、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建设与推进策略研究
重点招标课题
6、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舆情研究
7、新高考制度实施与动态调整研究
8、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测研究
9、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1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与推进策略研究
11、“十三五”期间学龄人口变动和学校布局调整预测研究
12、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
13、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研究
14、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15、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研究
16、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研究
17、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18、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学校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19、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策略研究
20、中国新时期教育改革30年(七五至十二五)反思性研究
扩展资料
课题评估方式
创新评估方法。
采取多样评估方式,坚持书面评估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实证论述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特殊与一般、刚性与弹性等分析方法,提升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善评估工作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和非统计数据资源,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
强化动态监测。
坚持年度监测评估与规划实施日常动态监测分析相结合,根据规划实施需要,针对规划重点内容,筛选建立评估监测点,设计开发相应的定量指标,密切跟踪内外部环境变化,关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
吸收专家参与。
加强与规划、公共政策等领域评估机构和专家合作,建立监测评估专家库,提高规划监测的科学性。鼓励通过定向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国内外有资质的评估咨询机构、知名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第三方评估,将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促进公众参与。
完善公众参与监测评估的机制,创新参与方式方法,拓宽参与渠道,提升社会公众参与评估的广度、深度和便利度。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十三五” 规划2017年度课题组织申报
明确人才培养类型,科学把握目标定位。学院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矛盾的突出表现,及时提出了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教育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目的;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制定了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考试和实验实践大纲以及教学计划;提出了为基础教育、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目标。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所需。学院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在调整或整合部分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实用性较强、办学质量较好、社会需求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建立了以文理学科为主体,教师教育学科为特色,应用学科为增长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学院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本科专业布局结构。同时,将探索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人才和校友中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逐步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学院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共享山西师范大学图书、仪器、实验、学科专业、学术成果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特别是依托山西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现有的71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124人,占总人数的17%,具有高级职称的260人,占总人数的36.6%。其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并有20余人分别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学院在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完善对实践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人才合作新机制,将逐步聘请知名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成功者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以及专题讲座授课或指导教师,着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2014年4月,学院曾举办历届优秀毕业生返校报告会,邀请成功人士回母校分场次在学生中间进行了交流活动。
逐步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和完善了有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系列规章制度及质量检测体系,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列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采取组织听课、经常检查、评教评学、综合考察、质量跟踪等方式方法进行质量检测、过程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发后,学院及时讨论、反复酝酿,将围绕“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等方面的内容认真研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海南省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根据创新创业兴趣、创新创业意愿和创新创业需求跨学科门类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2年至5年,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高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
根据《方案》,各高校将大力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将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学生个人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此外,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将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建立创业导师帮带机制,采取结对、讲座、访谈和在线咨询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分类、分阶段进行指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