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原则注重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坚持“学生主体、专家主导、公平公正、社会监督”的原则。
参赛类别大赛参赛作品分5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化工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参赛作品(一)参赛作品须是在大学期间的研创成果,以实物或模型形式呈现,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队作品。团队作品的参与者不超过5人,作者须全部是对作品有实际贡献的学生。
鼓励跨专业、跨学科作品参赛。(三)参赛作品可有指导教师,每件作品的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四)获得过全国或全省科技创新竞赛奖励的、有知识产权争议的作品不在申报范围。
一、大赛主题 创业促发展 青春建和谐 二、大赛时间 2007年6-12月 三、大赛组织 本次大赛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大赛将成立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等工作;成立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大赛的全部评选审定工作;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负责大赛选手的创业指导和辅导工作。
四、参赛要求 1、大赛以团队或个人参赛均可。 2、参赛者要求为我省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大学生。
3、参赛者的创业计划书应该是针对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见效快、风险小、有收益、投资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项目。 4、参赛者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商业)计划书。
5、所有完成的创业(商业)计划书要求有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五、大赛步骤 创业大赛采取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赛制。
要求各高校进行全面动员,认真选拔,组织参赛。参赛者向本校团委提出参赛申请,申报创业计划书;学校经过评审选拔后统一报送所在市(州)团委,由市(州)团委审查后提交大赛组委会参加比赛。
具体安排和要求如下: (一)预赛:6-7月。各高校于6月25日前向市(州)团委申报创业计划书(文字版:一式两份),每个学校可以申报创业计划书不超过10件。
申报时,请各高校整理好计划书,打印好清单,统一进行申报。请各高校注意本校参赛计划书在类别上的合理结构和科学分布。
各市(州)团委于7月5日前(截止日期)务必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创业计划书,大赛评审委员会将对创业计划书进行统一评审,评选出前30件参加复赛,并于7月底公布获得入围复赛资格的团队名单。(二)复赛:8月。
组织预赛产生的前30名参赛团队集中参加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的培训。通过见习、培训,前30名参赛团队再次提交补充完善后的创业计划书,由大赛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前12名参加决赛。
(三)决赛:9-11月。组织创业专家指导团全程指导复赛产生出的12名参赛团队。
举办2007年四川省大学生创业电视决赛。采取“6+1”淘汰制从12名参赛团队中择优产生6名团队参加最后一场电视总决赛。
六、大赛相关系列活动 1、开展创业培训 组委会将结合大赛的进程,组织参赛选手参加创业大赛培训、SYB培训。组委会将邀请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就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和风险资 本市场的运作等主题举办讲座;同时对参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知识、风险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运作、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等等。
2、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组委会将依托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参赛团队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活动,如“创业沙龙”等,让参赛团队之间就创业理念、团队合作、比赛经验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帮助大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自主创业。 3、举办创业成果展示及巡讲 组委会将与网络、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合作,对大赛产生出的优秀创业团队进行典型宣传。
组织创业团队走进高校参加“青春创业大讲堂”巡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七、评审奖励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大赛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将通过对参赛者和创业计划书进行预赛、复赛、决赛三轮评审,最后确定获奖名单。本次大赛将设优胜创业奖若干;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奖励大赛组织中工作出色、组织高效的单位。
八、资金支持 大赛产生出的前6名创业(商业)计划,由组委会对其注入不同额度的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获得资金支持的参赛选手无需担保和资产抵押但有责任在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内偿还创业基金,如果参赛选手确实不具备偿还能力,不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有关要求 1、各市(州)团委、高校团委要认真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认真筛选,严格把关,确保参赛选手资格和创业计划书的质量。 2、各市(州)团委、高校团委要广泛发动,在校园外利用报纸、电视台、创业网站、公交站牌等媒体进行社会宣传,在校园内调动校园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 宣传阵地进行系统宣传。
要及时向组委会动态报送各地、各校参赛情况,切实把大赛活动落到实处,努力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力。 3、各市(州)团委、高校团委必须严格按照大赛的时间安排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竞赛组织工作秩序和效率。
挑战杯参赛人员原则上没有限制,但是大一参加的很少,除非你对你的项目非常了解。很多大三,大四,研究生,博士生会参与。因为挑战杯是科技创新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这两种赛事对于很多能力要求都很高。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扩展资料:
挑战杯的意义:
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2、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4、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成为缓解就业难的一种有效形势。
但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仍然面临部分瓶颈因素制约,急需政府部门、高校、社会合力求解,营造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和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开展。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迎来第二次高峰 大学生创业潮发端于上世纪末,迄今为止经历了两次高峰。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2000年之前。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有上百个创业团队参加了比赛,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此起步。
随着创业计划竞赛迅速在各地高校升温,吸引了大批学生和风险投资商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学生创业风潮。但是,2000年下半年以后,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学生创业公司纷纷经历了寒冰期。
2003年以来,随着扩招后毕业人数的激增,大学生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减轻就业压力,社会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学校和政府鼓励、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给予了浓厚兴趣,许多大学生从实际行动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据厦门大学《大学生创业调查》显示,选择愿意尝试创业的比例达86%左右。
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发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也显示,认为“创业可以尝试”的大学生比率高达62%,说明大部分学生接受了创业观念。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三大瓶颈制约因素 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多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阶段。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2004年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有0.8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31%;2005年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增加到1.3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4%。在新一轮的大学生创业热潮中,尽管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尝试或认可自主创业,而且选择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很高,但是真正走上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毕竟还是少数。
第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缺乏。目前,大学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应用;重复多,创新少等问题。
对比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可以发现,美国的教育是服务型的、开放的,一般都实行“学分制”。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拿到文凭,在校时间可不受限制,因而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
而我国的教学是管理型的、封闭的,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大部分学生不能提前或推迟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创新意识不足,普遍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加上过于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而走出校园创业的学生不多。美国大学生一般从事高智力、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而中国只有部分大学生涉足IT、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家教、办书店等创业活动。
第二,在投资方式上,大学生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资金有限,唯有利用专利、专业技术或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多数创业者都是由技术人员向管理和经营人员转化的。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执行性,市场前景好,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公司发展速度较快。
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尚在酝酿之中,融资相当困难。大学生们由于缺乏资金和时间,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
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例如,2005年4月,上海市政府启动了资金规模达到1.5亿元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
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高校毕业生以其科研成果或专利来创办兼顾创意类和科技类企业。它是上海市政府用于扶持上海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的政府资助型“天使基金”,也是培养高科技企业的“种子基金”。
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创业基金的管理委员会和项目评估专家委员会,接受学生创业资助申请。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在30万元以内。
第三,师资力量缺乏,制约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老师。
教育教学关键在老师,创业课程的开设也要靠老师,而老师对这件事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其原因有三:一是这门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怎么开,讲什么,心里无数;二是这门课程即使开起来了,学时不多。
而很多高校教师的奖酬金分配是与学时挂钩的,这就牵涉到老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三是讲课的难度大,因为创业方面的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大多数老师没有创业经历,缺乏创业经验,他们只能纸上谈兵。因此,尽快培养一批能承担创业教学任务的高素质教师是目前我省各高校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四管齐下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和育人环境 第一,政府。
潍坊科技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坐落于闻名中外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 学院现占地面积24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50万元,建有机械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实训中心、蔬菜花卉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网络服务中心,106个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114.5万册,电子图书20.97万册;总资产8.9亿元。
现有11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22719人,另有函授生3525人,教职工1509人,外籍教师33人。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魂,科学发展,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实行“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技能为重点”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省前列。
形成了工学、农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机械、化工、计算机、蔬菜、外语等5大优势专业群。现有10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软件技术和园艺技术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有机化学》、《VB程序设计》计算机教学中心外国语学院、《房屋建筑学》和《计算机电路》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专升本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2008年录取人数超过了全省录取总数的五分之一。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连续五年获得团体一等奖;全国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全国信息化岗位工程师技能大赛,两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两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五年一次就业率均达95%以上,已经有100多名毕业生考上了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不少学生被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聘用。经济管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扎实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开通了困难学生绿色通道,健全了扶困助学体系;成功举办了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成功承办了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超级赛,被评为“最佳赛区”;成功承办了全国武术精英大赛,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五个单项第一,两项个人全能金牌。毕业生奚爱华在北京奥运会上荣获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这是中国赛艇队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学院坚持科研兴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先后成立了蔬菜花卉研究所、生态与植保研究所、蔬菜病虫害研究所、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所、水产养殖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发图书馆一角中心、贾思勰研究中心等8个科研机构,开展了名优花木的组培快繁、生态植保、软件研发等一系列应用性研究。
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0项;获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6项;获国家专利5项;出版著作教材90部;发表论文1200多篇,其中被世界三大科技索引收录32篇。 主办公楼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3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与印度加拉库尔大学合作成立了潍坊科技学院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2004年9月,与印度环球科技发展公司联合举办了山东中印环球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是省内第一家由中国高校和印度公司合资创办的软件企业;2006年,与印度普纳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印国际交流学院,在印度普纳大学威沙卡马科技学院举办了中印中文学院,并派出了汉语教师;2007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了中韩应用韩语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联合成立了中韩留学生学院;2008年,与印度席德科技公司、印度环球科技发展公司联合举办了中印软件研发、软件测试和呼叫服务人才培训学校。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俄罗斯坦波夫国立科技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学院、印度麦得瑞•卡麦基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韩国京东大学、大邱工业大学、罗州大学、金浦大学、新罗大学、东冈大学、瑞江大学、敬仁女子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了友好合作与交流。
与韩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互派留学生。先后有美国、英国、印度、韩国、日本、乌克兰、荷兰等国教师177人次来学院任教。
学院被评为潍坊市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外籍教师巴苏、斯爱普尼尔获得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若赤娜获得省教育厅授予的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学院已经成为潍坊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对外经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学院校办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拥有山东中印环球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潍坊科技学院建筑公司、潍坊学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寿光市筑路工程公司等多家校办企业。
建筑公司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被评为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印软件公司在教育、政府、企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成功开发实施了50多个软件项目,现正在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美国UPS公司用C++语言设计网络服务器。
学院与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成立了山东教育软件研发推广服务中心,这是省教育厅与高校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学院勤。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大熊再来286 附件1: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要求及赛制介绍一、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2.三、赛道说明。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位于享有“绿色钢城”盛誉的莱芜市城区中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有志青年学习深造、实现人生创新创业理想的美好天地。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主要招收普通高职、对口高职、五年一贯制(三、二连读)和普通中专生。现校区占地406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新校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2.35亿元,实验实习设备总值2600多万元,馆藏图书34万册,建有56个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室、5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个多媒体教室,拥有高标准配置的微机1200台,校园网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上交流。
学院在职教职工589人,全日制在校生6500人。专任教师367人,教授、副教授90人,讲师17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4人,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58人,有6名学科带头人、14名学术带头人。教师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项、市级课题12项、校级课题53项,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
学院现设有机电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信息工程系、师范教育系、艺术系、粉末冶金学院和新材料与新能源、智能玩具、生物技术3个研究所。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冶金技术、数控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英语、小学教育、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26个普通专科及对口高职专业。同时,承担师训干训、各类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多种资格证书的考证任务,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点,全国普通话等级测试中心,山东省计算机等级考点。 2003年机电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校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机电一体化、冶金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数控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数控加工仿真鉴定单位,生物制药专业被评为****职业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学院成立以来,以创新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创名校,以服务作贡献,坚持以培养名师、名人、能人为标志,努力实践“诚信、自强、务实、创新”的校训,重质量,创品牌,教学质量得到了省教育厅及社会的认可,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全面通过了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了优秀等次。毕业生很受市内及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地企业的青睐,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在各项省级竞赛活动中,学院学生成绩突出,在2003年“山东省第十一届大****会”上,学院夺得2金1银、4个单项奖和道德风尚奖,在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二。2003年,计算机杨海峰同学荣获“山东省计算机能手”称号,并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大学生”。曲晓东同学在省高校大学生“弘扬奥运精神、立志成才报国”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05年高校大学生机电产品制作大赛和电子科技大赛中,学院学生获机电产品制作大赛2项二等奖和3项三等奖,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成为同类院校获奖最多的院校之一。在山东省青少年歌手大赛中,艺术系王沂同学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05年全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中,艺术系学生表演的《创造者》获得一等奖,另一节目《一路辉煌》入选为2006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春节联欢节目,并晋京参加了演出。2006年,艺术系刘畅同学被评选为山东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教授来学院考察,欣然为学院题词: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目前,学院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容纳12000学生的数字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校正在建设之中,全校师生员工与时俱进,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正努力把学院办成有特色、有活力、有影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城矿环保集团是专业从事环保设备制造、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总占地面积1200亩,职工总数1000人,年产值10亿
元。集团下设潍坊城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城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城矿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潍坊嘉利废旧金属回收有限公
司。形成以济南为行政总部、青岛为研发中心、潍坊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格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福州设立了营销分公司,产品营销辐射北美、欧洲和
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集团同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山东城矿环保科学研究院”,目前拥有3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研究院分设“餐厨设备研发中心”、“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机油处理设备研发中心”等7个研发中心。研究院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青岛城矿生物菌种
实验室”。
集团被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餐厨委员会推选为副会长单位;公司研发的“CK-J300型餐厨垃圾集成处理设备”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整
体技术水平达到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暨青岛市首届“软控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集团到目前为止共取得了五项国家技术发
明专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