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化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创业服务,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帮助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并吸纳和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
要培育壮大各种创业主体,鼓励创业政策应惠及各个群体,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海外留学人员等等。政府激励创业应主要体现在积极拓展创业空间上,放宽准入领域,放宽登记条件,放宽经营场所要求等。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后将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这对小微企业是个利好消息。还要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创业信贷支持力度,落实扶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在完善创业服务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加强创业项目开发推介、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资助经费管理、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制度的保障,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扩展资料:
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运行状况的观察,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创新创业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协同学校各有关部门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各类服务。
协同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学分转换及认定、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机制就顺畅了,既统一管理,又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形成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第一,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要把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公平就业的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反对就业歧视的法规政策,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二是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在公务员考录方面,要继续坚持实行“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机制。
三是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积极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面,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劳动条件改善机制。健全并落实劳动标准体系,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
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第三,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
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减免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对创业开业资金缺乏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要继续推进创业示范城市建设,发挥创业引领作用。
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第四,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较晚,其基本功能重点定位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上,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功能缺失,亟待从制度上加快推进改革。 第五,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要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更好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依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制定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管理办法,把创业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业创新监管模式。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
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缩短确权审查、侵权处理周期。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完善行政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
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脱颖而出。
国家层面,将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再实施一批重 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工程,形成梯次接续布局,打造协同攻关平台。
区域层面,将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 术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创业创新 平台,2016年将建成20个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同时,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区,选择8个试点地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产业层面,选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 卫生等重点领域,通过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 协同,建设一批产学研用贯通的众创平台,促进制造业升级和现代 服务业发展。 微观层面,国家将加大对各类创业创新主体的普惠性 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行业 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
落实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瞌、高 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出台对新型孵化机构以及种子期、初创期 等创新活动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投、风投等入驻双创基 地和众创空间。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8年,我国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现实困难、创造未来繁荣中的支撑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创新铸业的10年,面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创新铸剑的10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一批影响重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成果相继涌现;是创新铸基的10年,科技改革稳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是创新铸魂的10年,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政策体系、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优化。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 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效。
当前,距离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不到10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投入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实践,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的重大作为。
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源泉。同时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
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全球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
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开辟社会生产力持续提高的广阔空间。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与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因此,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 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规范招人用人制度, 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 就业歧视。
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 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 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增强失业保险制度 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 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 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岗位。
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 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 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
实行 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 就业的纳人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