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国际竞争的激烈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对那些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来说,要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向产业集群演化。对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则要向以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总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地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把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手段。
要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如从国内外引进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种子型”创新型企业,融入各地的产业集群;鼓励发展重点企业的配套企业,对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各地培育本地创新型“种子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创新型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和培训交流。建立吸纳和使用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的制度和机制,努力创造优秀创新型企业家人尽其才的优良环境。要有计划地推进区域教育体系建设,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良性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
第三,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非常关键。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一是要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和城乡分割体制,打破地区垄断,理顺扭曲的价格机制尤其是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开辟更广阔的要素来源渠道;二是完善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促进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三是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宽容失败、支持人才合理流动的区域创新文化,塑造区域品牌等。
第四,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成长的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育成长仅靠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要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育成长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银企合作,规范信用担保,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维护企业权益;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在集群内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服务中心等;鼓励集群内企业开展区域整体营销,推进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产业集群统计体系和数据库,绘制全国产业集群地理分布图等。
(一)迅速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方式1、立地成佛 围绕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立足于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迅速梳理出主导产业链、促进要素聚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链,吸引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撑产业链,演进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的、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
如余姚塑料产业集群、江苏吴江丝绸产业集群都是此类典型案例。2、中心开花 实施先聚焦中心、后周边开花的策略。
先集中政策资源迅速引进或培育一个或两三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形成中心;然后倾斜政策重点吸引配套,鼓励配套技术、设备、产品投资商、配套服务商进入,逐步形成大配套产业集群。例如许昌以瑞贝卡公司为龙头,汇集了龙正、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制品企业112家、个体生产专业户900多家,发制品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近15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3、市场拉动 通过建立或者升级专业市场,促使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研发设计、装备制造、产品制造、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有机地结合,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大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4、研发驱动 围绕研发中心,聚集创新要素,通过研发技术产业化、研发服务全球化,实现研发、制造、销售各产业环节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主要是在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大学的作用下,在某个区域、产业或产品上依托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国硅谷,成为了全球最著名的创新产业集群,是国际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风投资金的融汇地。
5、OEM聚集 通过代工型企业的聚集,自动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资零配件企业,然后通过再投资和吸引其他同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一种是境外大企业投资兴办规模较大的终端产品企业,拉动国内外配套企业跟进投资,形成产业集群。
前者多在开放的早期,后者主要是近几年较多。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广东等地,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精密机械产业等为重点,这些产业集群形成较大规模后,当地技术研发力量以及配套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长。
6、2.5产业汇聚2.5产业,又称生产性服务业,它像一种双栖动物,兼有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特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生产者,它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架构了生产与服务的一体化,又具备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生活中所见到的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仓储、人力资源等等都可以被纳入2.5产业的范畴。
它们一般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点,不仅自身创造价值,也能助力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利用2.5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可分离性, 2.5产业正被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区所重视,开始专门打造2.5产业聚集中心,形成2.5产业集群,例如金融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广告产业集群、设计产业集群(如深圳设计之都),把发展2.5产业集群提高到了促进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产业集群的主要抓手1、“抓住牛鼻子”——促进集群要素集中化 “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快速打造产业集群,关键是要促进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产业集聚发展中的最初阶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要素集中阶段,政府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规划产业布局,并通过减免税费、降低土地出让金、增强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场拉动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为例,关键就是吸引需求、汇聚商家。
例如苏州木渎镇的汽车商贸产业集群,最开始的时候是大力引进4S店,在汇集大量4S店后,苏州人买车基本上都到木渎,买卖市场开始形成,为后面的汽车用品市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个汽车商贸集群形成过程中,最初汇聚4S店就是整个产业集群的启动环节,而4S店就是关键要素。
2、“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 在找到牛鼻子、汇聚关键要素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逐步转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导产业上来,通过“补链”,即把主导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充完整、拉长主导产业链环节,达到“纵向成链”的目的。这个阶段要把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吸引与现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具有“食物链”关系的商家进来,鼓励“以商招商”,强化重点环节招商。
以研发驱动的产业集群为例,例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在研发科技人员关键要素汇集后,随后的产业化、市场化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了研发技术,就鼓励生厂商、贸易商大量进入,现在的中关村产业集群就是一个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群。3、“增粗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化 在“纵向成链“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放到“强链”上来,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鼓励适度竞争,吸引相关企业进入,达到“横向成。
(一)迅速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方式1、立地成佛围绕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立足于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迅速梳理出主导产业链、促进要素聚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链,吸引配套产业链,建设支撑产业链,演进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的、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
如余姚塑料产业集群、江苏吴江丝绸产业集群都是此类典型案例。2、中心开花实施先聚焦中心、后周边开花的策略。
先集中政策资源迅速引进或培育一个或两三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形成中心;然后倾斜政策重点吸引配套,鼓励配套技术、设备、产品投资商、配套服务商进入,逐步形成大配套产业集群。例如许昌以瑞贝卡公司为龙头,汇集了龙正、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制品企业112家、个体生产专业户900多家,发制品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近15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3、市场拉动通过建立或者升级专业市场,促使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研发设计、装备制造、产品制造、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有机地结合,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大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义乌的小商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4、研发驱动围绕研发中心,聚集创新要素,通过研发技术产业化、研发服务全球化,实现研发、制造、销售各产业环节聚集,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主要是在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大学的作用下,在某个区域、产业或产品上依托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如美国硅谷,成为了全球最著名的创新产业集群,是国际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风投资金的融汇地。
5、OEM聚集通过代工型企业的聚集,自动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外商或港澳台商先投资零配件企业,然后通过再投资和吸引其他同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一种是境外大企业投资兴办规模较大的终端产品企业,拉动国内外配套企业跟进投资,形成产业集群。
前者多在开放的早期,后者主要是近几年较多。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广东等地,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精密机械产业等为重点,这些产业集群形成较大规模后,当地技术研发力量以及配套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长。
6、2.5产业汇聚2.5产业,又称生产性服务业,它像一种双栖动物,兼有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特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生产者,它在生产过程中投入,架构了生产与服务的一体化,又具备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核心技术产品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生活中所见到的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仓储、人力资源等等都可以被纳入2.5产业的范畴。
它们一般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特点,不仅自身创造价值,也能助力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利用2.5产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可分离性, 2.5产业正被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区所重视,开始专门打造2.5产业聚集中心,形成2.5产业集群,例如金融产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广告产业集群、设计产业集群(如深圳设计之都),把发展2.5产业集群提高到了促进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
(二)迅速打造产业集群的主要抓手1、“抓住牛鼻子”——促进集群要素集中化“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快速打造产业集群,关键是要促进集群要素迅速集中。要素集中是产业集聚发展中的最初阶段,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要素集中阶段,政府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规划产业布局,并通过减免税费、降低土地出让金、增强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吸引要素的集聚。以市场拉动为主的产业集群建设为例,关键就是吸引需求、汇聚商家。
例如苏州木渎镇的汽车商贸产业集群,最开始的时候是大力引进4S店,在汇集大量4S店后,苏州人买车基本上都到木渎,买卖市场开始形成,为后面的汽车用品市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个汽车商贸集群形成过程中,最初汇聚4S店就是整个产业集群的启动环节,而4S店就是关键要素。
2、“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在找到牛鼻子、汇聚关键要素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逐步转移到突出集群的主导产业上来,通过“补链”,即把主导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充完整、拉长主导产业链环节,达到“纵向成链”的目的。这个阶段要把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吸引与现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具有“食物链”关系的商家进来,鼓励“以商招商”,强化重点环节招商。
以研发驱动的产业集群为例,例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在研发科技人员关键要素汇集后,随后的产业化、市场化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有了研发技术,就鼓励生厂商、贸易商大量进入,现在的中关村产业集群就是一个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群。3、“增粗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化在“纵向成链“之后,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重心就要放到“强链”上来,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鼓励适度竞争,吸引相关企业进入,达到“横向成群”。
北京3月19日从农业部网站获悉,3月16-17日,农业部在四川省金堂县举办了全国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交流活动,总结推出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通过成功模式和成熟经验的借鉴,实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据介绍,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扎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通过抓政策、育主体、建机制、搭平台、搞服务,为农村双创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考察研究,农业部总结推出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一是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围绕特色产业,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
二是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模式,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活动。三是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模式,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
四是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型模式,以双创园区(基地)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平台载体,提供见习等多种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五是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模式,依托企业优势,带动当地农村双创为企业配套服务,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是产业链有效整合,通过确立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产业链整合发展具有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开拓市场、扩张规模、提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同时它还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形式。
楼主要写论文吧,俺正在写。
呵呵 把俺资料借下给你。不过您也太吝啬了,一点分都不赏。
哎哎 这年代是求回报的。
也就俺这么好心肠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区域经济增长也会 促进地区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产业经济学和增长理论共同的研究内容。
首先,也是最为明显的,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地区产业和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可以使集 群内企业分工更为细化,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同时由于集群内企业的集中和相互关联,使得中 间投人品的规模效应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充分发挥作用,这些分工和规模效应会促进效率提高 和产出增加。
与一般企业内部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不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主要的不是单个 企业内部,而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可能是非常专业化,甚至可能只 ·56· 吴利学魏后凯:产业集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理论前沿 是某一类型的配件或某一道加工工序。
这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生产方式非常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 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很稳定,交易成本很小,因而可 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甚至是范围经济。此外,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产品,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他组织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
所以,集群既 可以细化分工又可以创造规模效应,当然有利于经济增长(Henderson,1986)。其次,集群能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和扩散,这也非常有利于经济增长。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全要 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发达国 家,由于经济制度相对稳定,技术进步成为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因而有关技术进步和技术 扩散的研究成为增长理论的重要方面。
技术进步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来源于技术创新体 系,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产业集群就是重要的创新体系。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而且形成了 新的创新模式一集群式创新。
因而产业集群能加速技术进步,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Audretsch&Feldman,1996)。对于技术扩散,产业集群更有明显的优势,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地缘 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技术扩散的速度非常快。
技术的迅速扩散,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 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人组合,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加地区经济 总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产业集群有积聚力量,会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源向产业集群集中,这将 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如前所述,产业集群是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 力、技术和企业家有组织地集中,成长能力非常强,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因而它必然对集群外企业和 组织非常有吸引力,相关企业和组织如果有条件一定会向集群地区迁移(王缉慈等,2001)。这一点 在现实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产业集群对外资的吸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的 区域性都非常明显,产业集群政策能够降低外资进人的成本和风险,对地区吸引投资非常重要;而 外商投资的地域和行业集中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甚至能培育新的产业集群,这 将对地区经济增长有双重的促进作用。
在实证方面,Leo、Braun和Winden(2001)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对城市或更小的经济区域的经 济发展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产业集群为欧洲一些城市的经济集聚提供了动力和实现方式,在城 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欧洲大陆多数城市长 期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
Fan和Scott(2oo3)研究了东亚和中国的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双向促进关系,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城市都利用产业集群 策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周兵和蒲勇键(2003)在研究我国一些地区的集群发 展时也发现,产业集群通过发挥集聚经济和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平均成本和产业集群中单 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使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对其他地区的企业很有吸引力,能吸引大 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人集群地区,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能够发挥分工的优势和规模效应,具有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区域外资源流人,在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增长也会影 响集群的发展,如果地区经济繁荣,将有利于地区各方面的发展,必然也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如 果地区经济萧条,对产业集群也会有很大的冲击。
总之,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在地区发展过程中应当也完全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