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entrepreneurship)是为抓住机会而创办新企业的过程。企业家通过改变、彻底变革、转型或推出新产品来抓住机遇。创新型企业和小企业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为了追求机遇、以创新型活动为主要特征、以成长和盈利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小企业是独立所有和运营、员工数量在100名以内,没有必要参加与各种创新型活动而且对其所在行业几乎不具有显著影响的企业。
为什么创业很重要?
创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创新:
创新是一个改变、试验、改造,进而彻底变革的过程,创新是创业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以突破性创新过程为特征的创新将导致技术变革和就业增长。创新型企业充当着变革推动者,它们往往为独特的新想法提供某种至关重要的资源,而没有这些创新型企业,这些想法可能不会得到开发。新的小企业用于研发的每单位货币所获得的创新成果是《财富》500强企业的24倍,并且超过95%的新产品或突破性产品的开发都得益于这些小企业。
初创公司的数量:
因为所有的企业——不论它们是否满足创新型企业的定义——曾经在某个阶段都是新的初创公司,因此针对创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为恰当的衡量指标是考察某一阶段的新企业数量。
提供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对于各个社区、地区和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最新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就业岗位净增长都来源于小企业,实际上,在过去的20年里,小企业大约提供了63%的新增就业岗位(针对美国地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不断地精简规模,而这些小企业却一直在以一种很快的速度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数字反映了创新型公司作为就业机会提供者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
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毕业生待业现象开始呈现,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9 年全国毕业生达到了610 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7.4%。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了630 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在900 万个左右,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严峻的就业现实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大学生毕业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创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我国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来选择。根据统计,大学生毕业后,有过创业冲动的不少,但真正创业的人却不多。
调查显示,就业、考研依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许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这种消极的选择也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来看,技术含量往往不高,未能体现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有关专家认为,大学生具有不可思议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具备创业的潜能,只要正确引导,再通过一定的实践,他们就能成就一定的事业。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创业的大学生取得了不错的创业业绩。这些毕业生把握住了机会,从“挣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做起,成功地利用了自己专业的优势结合社会行业的特点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因此,高校必须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纠正传统的“就业教育”———读书就是为了考试、找工作的读书观。引入“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确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
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将大学生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2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2.1 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目前,高校毕业生对于“出路”的理解仍然局限于就业、考研、出1/8页国。
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社会现状使多数大学生把能进条件好、稳定性高的大机关、大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第二选择即先找个小公司落下脚,最终还是为了进“稳定”的单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是偏重知识的传播,缺少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技能的培训。因此,从象牙塔里走出的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重压时往往采取“从众行为”,利用大众的选择来克服心理对就业的恐惧,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极创业态度。
另外,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了创业的想法,但缺乏对创业的深度认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的了解,会造成盲目的创业行为。同时,创业艰苦磨难多,更需要开拓的勇气。
预测到的可能的危机与压力,也是大学生产生回避创业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2.2 忽视知识与创新能力大学生在确定自主创业后,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做什么?怎么做?大多数学生局限于本专业学习,缺乏运营、管理、财务、税法、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对创业运作不够熟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行业,不能向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融资困难。
另外,在行业选择及企业定位方面,学生忽视了技术创新的要求。创业的精神实质就是创新,每一个创业者都是敢为人先的开拓者、创造者。
大学生创业一般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提供一种有效服务,或一种实际产品;其二是有效的服务或实际的产品能转化为市场,并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其三是要有可靠的资金提供者。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既可以在产品上实施创新,也可以是营销模式创新。
在某个行业中的创新就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往往采用了“模仿”与“跟随”的创业方式,不能立足于自身客观条件,而是尾随别人的创业道路,哪一行“好做”就做哪一行,不能很好地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在一起。
企业只有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和不断成长的动力,才能实施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3 缺乏创业实践锻炼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单一,过分注重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呈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趋向。
不少高校沿袭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却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专业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并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岗位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所学课程不切合实际需要和落后于社会发展。
“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是一些急于创业的同学的特点,经验不足,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毕业后要实施创业,需要在校期间进行适当的企业运营实践,对具体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市场开拓要做好充分的调研。
因此,现存的高等教育方式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相吻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难以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创业者的心理条件,包括自我意识、性格、气质、情感等心理构成要素。作为创业者,他的自我意识特征应为自信和自主;他的性格应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他的情感应更富有理性色彩。成功的创业者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面对成功和胜利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碰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不灰心丧气,消极悲观。
具备了心理素质还不够,还应该要有身体素质,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现代小企业的创业与经营是艰苦而复杂的,创业者工作繁忙、时间长、压力大,如果身体不好,必然力不从心、难以承受创业重任。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助于加快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
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防止不同群体的相对固化和阶层割裂。试想,如果农村人难以找到进入城市的通道,年轻人要获得成功必须“拼爹”,拥有财富者可以一劳永逸,那长此以往,社会的公平公正就会遭到质疑,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也将降低。
政府通过鼓励创业创新,正是要打破这样的固化与割裂,给一切有才能、肯拼搏、愿奋斗的人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和上升通道,给他们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将在全社会发挥巨大的示范引领意义和精神凝聚力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