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共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105个子课题,共有73所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研究。
其中,高职62所、中职4所、技工学校2所、普 通本科及科研机构5所,约有400多名教学和科研人员参加了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一是完成了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开发工作,为今后开展创业教育提 供了条件;二是撰写出了一批研究报告和论文,在推广实验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三是设计开发了多种与创业教育实训、管理相关的配套软件,对实现创业教育实 践、管理一体化进行了探索;四是进一步深化了职业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五是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载体和形 式进行了探索;六是形成了推进创业教育的共识,推动了创业教育理论创新。
应努力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深入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教育抓教学创新,既要做“教”的文章,又要做“产”的文章,更要做二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文章。我们要切实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心放在“深”字上,首先是立足所在区域、所在行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其次是精选企业,培育有深度的合作关系。再其次是强化利益联系,深度的“产教融合”应建立在“产”和“教”的彼此利益关切和紧密联系上。
此外,还要深入研究促进“产教融合”的机制,大胆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路子。特别是在学校的二级学院层面、专业层面,探索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与企业、行业建立利益共同体,这或许是职业教育全面走向“产教深入融合”最有效的实践途径。
应积极深化课程改革。首先应树立和贯彻选择性教育的思想。
可以考虑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在精心进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着力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同时,不仅要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学生的专业选择权也要进一步落实。
改革课程,还应着力解决课程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要大力推动课程与企业、与行业需要相对接。
创新教育要求中小学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
这是一种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小学教育要达到创新教育提出的要求: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形成了一套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比较粗浅,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科研力度,紧跟课改形势,实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真正将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第二,要培养创新型教师,注重启发式教育。
创新型的学生需要创新型教师来培养,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创新,逐渐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第三,要创新教育评价制度,促进人才科学培养。
坚持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向性、过程性的新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以一次成绩判好坏、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为学生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职业教育创新对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解决。
第一,设立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当中需要包含各级管理机构,并且由政府、教育、企业等有关人员参与组成,同时将教育主管部门当作整个委员会的核心。
其主要的职能就是解决在职业教育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并且对之后的发展做出规划和提出有效措施。 落实各等级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责任,进一步协调有关工作,提高职业教育管理。
第二,政府的调控与协调。政府只是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协调,应该给与职业院校更多的自主权。
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进行协调发展,注意将二者控制在一定的度之上发展,不可偏废一方。 鼓励有关院校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监控,推动其全方面发展。
第三,添加职业教育处作为教育部门的有关机构。成立专门的部门管理职业教育,统筹整个职业教育工作,促进中高职业院校之间的协调性,避免脱节。
第四,业务部门相互沟通协调。 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将所有有关的职业教育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技工院校、职业学校。
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管理,并且在各部门的工作当中既要做到职责明确,做好发展规划和进行有关的评估、立项等。
摘 要:职业学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教育学生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学会创业,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使之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
如何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呢?笔者阐述了创业教育中,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构成,并提出了一些培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业能力 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42-01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与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我国每年经济发展而创造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人多岗少”的矛盾不可能一下子解决。
中职生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这是中职学校面临的新问题。我认为,对在校中职生进行创新教育,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校时就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很关键的一点。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呢?1 创业精神的构成创业精神,顾名思义就是敢于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且能够脚踏实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创业精神在结构构成方面包括如下因素。
1.1 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创业自觉、能动的反应。作为中职生创业者,对于创业风险,要敢于承担,也要学会科学地控制风险,既要有胆,更要有识,要能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推进创业的进程。
1.2 创业志趣创业志趣是人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在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活动中,由创业兴趣、创业乐趣升华而来的。对中职生而言,创业志趣可以使他们形成集中而深刻的专业兴趣,拓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兴趣,建立浓厚的社会兴趣,激发持久的生活兴趣,从而全神贯注、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业,为将来所从事的创业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创业个性创业个性是指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个性品质。通过分析大量创业成功者的个性品质发现:一是好奇性。
二是想象性,善于想象。三是挑战性。
四是冒险性。1.4 创业品德创业品德也是创业精神中可缺少的构成因素。
它在创业精神结构中,对其他因素起着导向、调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勤奋、刻苦、善良、信念、理想、奉献。
2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有效途径2.1 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创新教育就是指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它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在中职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兴趣能够推动人们积极寻找创业途径,努力实现创业目标,所以在创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创业是一个结合学校教育不断学的过程,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出几个成功的学生公司,更在于使学生们通过创业全面提高自身商业素质。
中职校可以开设《小企业创业指南》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小企业创业系列读本,如:《小餐馆创业指南》、《小服装店创业指南》等,作为学生的课外自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注意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有条件的学校可每周开设1~2节创新或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兴趣,可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比武,进行创业计划大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各种形式的展览会等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以及各自的专业水平,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业兴趣。
2.2 加强实践教学,传授创业技能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让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摔打,学生在课堂里是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他就变成了理发师、美容师、驾驶员、导游、会计等等。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学生想要对基本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全面,就必须通过实践。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注重每个生产环节,并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除此之外,还可以大胆的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让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主和以能力培养为主,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创业的“点子”或项目,并不简单地来自“灵感”,而是来自平时对市场、科技、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
这就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生才能了解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才能选准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3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学生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5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