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见图1)为46.8,与上月持平,本月小微企业运行保持平稳。
从各分项指标指数(见图2)来看,呈现“四升四降”态势。其中,市场指数为44.0,下降0.1个点;采购指数为46.2,较上月上升0.2个点;绩效指数为46.5,较上月下降0.1个点;扩张指数为46.1,上升0.1个点;信心指数为49.5,上升0.2个点;融资指数为49.1,上升0.1个点;风险指数为52.8,下降0.3个点;成本指数为60.9,下降0.2个点。
从六大区域指数(见图3)来看,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华北地区小微指数为46.2,上升0.2个点;东北地区为42.5,上升0.1个点;华东地区为48.8,下降0.3个点;中南地区为49.9,下降0.3个点;西南地区为47.7,下降0.1个点;西北地区为43.4,上升0.1个点。
总体来看,企业扩张意愿上升~
内容来源:央广网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2018年1—5月,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19146.7亿元,同比增长16.3%;工业生产总值4113.9亿元,同比增长9.1%;利润总额1439.5亿元,同比增长26.6%;出口总额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703.4亿元,同比增长22.3%;研发人员57.5万人,同比增长7.7%;1—4月,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27331件,同比增长11.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6190件,同比增长10.2%…… “中关村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156个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的一个缩影。”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质增效,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据介绍,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2017年,156个国家高新区GDP总和9.52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今年1—5月,156个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8.13%;净利润7265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缴税费7003亿元,同比增长11.22%。
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效益好。目前国家高新区拥有5.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38.2%。
国家高新区不断增加创新投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比例为7.09%,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3.3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18.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29.4%。
以杭州高新区为例,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0.5%,而GDP年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长17.4%,形成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这表明,国家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
张志宏说。 创新创业生态日益优化,硬科技和前沿科技企业大量涌现 创新创业生态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走势。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大胆探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实现了由依靠大项目、大招商为主的外延式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创业、孵化的内涵式发展。 目前,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形成了“产业报国”的精神追求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统计数据显示,国家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新增注册企业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5月,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13.6万家,同比增长25.3%。国家高新区创业企业中硬科技和前沿科技企业大量涌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急先锋。
催生高新产业的摇篮,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示范 集产业和城市于一体的国家高新区,不仅是催生高新产业的摇篮,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高新区遵循科技创新、园区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了由单纯发展产业向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国家高新区努力打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科技新城,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作出了示范。 产业越来越强,城区越来越美。
目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园区的普遍形态。据统计,国家高新区万元GDP能耗0.484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其中,74家国家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与此同时,国家高新区不断强化开放式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了由自我发展向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转变。国家高新区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与产业竞争。
今年1—5月国家高新区出口13719亿元,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20.1%;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和水平显著提升。
区块链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近在深圳举行的“创新驱动链接未来——2018第一届亚太智创科技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透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456家,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区块链产业细分领域分布状况来看,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应用服务类公司数量最多,其中主要为金融行业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86家,主要为实体产业应用服务公司数量达到109家。
2018年将成为投资高峰期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白皮书》显示,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新成立公司数量变化来看,2014年开始该领域的公司数量开始增多,2016年新成立公司数量显著提高,超过100家,是2015年的3倍,2017年是近几年区块链创业高峰期,新成立公司数量达到178家。
股权投资情况也可以较好地反映社会资本对相关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白皮书》显示,从2016年开始,区块链领域的投资热度出现明显上升,投资事件达到60起,是2015年的5倍;2017年是近几年区块链的投资高峰期,投资事件数量接近100起;2018年一季度,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事件数量达68起。
“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直观、安全。其中,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上的应用,能很好地为二级供应商分销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区块链在其中发挥两个作用,首先是核心企业确权过程,包括整个票据真实有效性的核对与确认;其次是证明债权凭证流转的真实有效性,保证债权凭证本身不能造假,实现信用打通,进而解决二级供应商的授信融资困境。 目前区块链发展有六大趋势: 一、区块链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开辟国际竞争新赛道; 二、区块链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热土,技术融合将拓展应用新空间; 三、区块链未来三年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四、区块链打造新型平台经济,开启共享经济新时代; 五、区块链加速“可信数字化”进程,带动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 六、区块链监管和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继续夯实。
党的十八大中对创业问题的改革要求如下: 一、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当前,党和国家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如何实现就业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创业带动就业 提高创业能力二、报告中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三、报告中提到,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三条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党的眼光是睿智的。
党不仅重视创造就业和创造创业的机会,同时也非常的重视保障就业和创业者的权利,只有完善和保障就业者的利益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就业,只有完善和保障创业者的权利才能够实现创业现象花开大地一片红的情景,而就业和创业又是紧密相连的,就业形式好了证明就业机会多了,就业机会多了证明创业的多了,创业的多了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关心青年就是关心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支持青年创业就是支持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
五、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只有创业才有发展。
2018年新一线城市排行榜发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等四个兄弟城市齐刷刷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
具体信息可参考下面内容:经过调查显示,能走在“新一线”城市的队伍中,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各有千秋。 成都:数字经济,领先新一线城市 成都本次“新一线城市”排名中拔得头筹在预料之中,不论是城市整体经济水平,还是最新提到的数字经济都有亮眼的成绩。
成都在前不久提出一个宏伟目标:“到2022年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时,2018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显示,成都以86.7分的城市总分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领军新一线城市。
资料显示,成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近年来,成都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已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较强优势,是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
此外,2017年成都出台了主要为大学生等高技术人才提供安居落户、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常住人口的增加。记者了解到,成都目前有1600万人口,根据《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预计增200万。
武汉:“宜商环境”名次提升,体现城市综合实力 连续五年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最新一期报告显示,武汉在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在内的30个入围城市中总排名第六,在除北上广深外的26座城市中位列第二,在新一线城市中仅此于成都。 据武汉市统计局数据,2015年和2016年武汉市户籍人口增加量分别为1.96万和4.57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0.2%和0.5%。
而在2017年户籍人口数量为853.65万人,增加了19.81万人,增长率达到2.3%,与2015年相比户籍人口增长率翻了11.5倍。从人口增速来看,去年武汉的人才引进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报告显示,武汉在“技术成熟度”和“智力资本和创新”两个维度上取得了非常高的分数,在考量城市中排名数一数二,在技术市场规模中已然坐上头把交椅,在考量细节项目中,“互联网+”变量也很强,在26个城市中排名第三,仅在成都、杭州之后,“科技支出比重”“研究与开发水平”“创新”“创业”等变量上,武汉表现同样突出。 从相关资料了解到,近两年,武汉下足工夫打造宜商环境,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过不少改变,“三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成立招才局、科技成果转化局、网上群众工作部等机构,形成一批具有开创性的城市创新“武汉样本”。
与去年相比较,今年武汉“宜商环境”上升五个位次至全国第六,综合实力可见一斑。 西安:人才落户突破30万,健康、安全与治安获信赖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8》报告,报告显示,除单独分列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西安在其他26座城市中位居第六。
2018年,西安被称为“网红”城市,一夜间爆红,从“招才引智”到“抖音之城”,从“硬科技大会”到“西安年最中国”,西安的每一次亮相都会吸引全国目光,入列中国新一线城市,西安自信心十足。 2017年以来,西安一次次放松落户政策,打造史上最宽松最便捷的招才引智环境,最新一组数据为该政策大力点赞,截至4月中旬,西安新落户人数已达30万。
与上榜新一线城市相比已遥遥领先,“西”引人才效果已显现。众所周知,城市影响力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密切相关。
去年以来,随着西安人才新政、户籍新政等的推出,数以万计的人才加速进入这座城市,工作、生活环境备受关注。据记者了解,西安实施户籍、人才和创新创业“三大新政”,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据介绍,西安力争到2021年,在西安市创业和开展成果产业化的院士总数达到80个,新引进和培育30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超过100个,年转化院士(创新团队)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100个。每年新增20万大学生在西安创业就业,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等。
持续打造“西安校友行”活动品牌,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校友回归创业。 在《机遇之城2018》报告中,西安在“健康、安全与治安”维度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杭州和成都(并列),充分说明西安的医疗资源和水平已处于相当高水平,治安环境也较好。
郑州:以城市枢纽地位跻身榜单 郑州的排名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城市枢纽地位的改善。2016年10月,郑徐高铁开通,意味着郑州通过高铁联通了河南、安徽、江苏三个省份,盘活了中原地区与长三角城市群。
现在,郑州能通过高铁直达129个城市,是全国高铁直达城市数量排名第六的城市。除了高铁,郑州航空港区、铁路货运、高速公路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考察内容中,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喝玩乐等方面,郑州凭借餐饮的多样性超过武汉和南京。此外,文娱、运动和消费上的表现也都不错,都达到了新一线城市的前十位。
这也体现了郑州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