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了解目前国内现在正在举办的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有这么几个:
一、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氢能汽车技术专场)
参赛领域:
1. 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前沿技术:新型高活性低铂/非铂催化剂、高稳定性膜材料、高比活性膜电极、兼具高导电性与结构稳定性的双极板、双极板先进加工工艺、燃料电池低温快速启动系统、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等。
2. 氢能汽车核心部件与整车领域: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储氢密度的车载储氢系统、高功率密度电堆技术、与车况良好匹配的燃料电池系统附件(如:空压机、增湿器、氢循环部件、DC/DC等)、整车的批量化生产等。
报名渠道: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
二、2020”智创未来.精彩平度”全球创新创业大赛
赛事目的:进一步加强平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招才、招企、招商力度,推动高精尖创业人才和产业化项目来平度创新创业。
报名渠道:创成汇平台
参赛条件:
1、项目领域:现代服务业(金融基金、保险、证券、互联网金融、数据智能、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物流等轻产业、高质量、低能耗、融智能的相关产业均可)
2、新材料、新能源: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如化工材料金属材料等优先;绿色照明、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符合新能源的行业。
3、现代装备:主要包含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硬件、物联网硬件方向、先进机械装备农业方向、智能装备食品加工方向等。
4、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相关行业。
参赛要求: 所注册成立的公司为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创新企业或还未在中国境内工商部注册成立公司但拥有科技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创业团队(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正在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都可以报名参加本次大赛。在目标参赛领域拥有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商业计划,符合平度产业发展方向,拥有较好市场前景并能产业化。有较强意向落户到平度。
参赛项目创始人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般不超过60周岁, 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或自主创业经历。
总之呢创新创业大赛目的是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水平,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和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提升新时期创新创业水平,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到您。
“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的统称。
清华[微博]一直致力于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全体同学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举办创业大赛、“校长杯”等系列赛事,设立“星火班”、“启创班”等创新创业人才因材施教项目,同时重点打造“未来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创+”等“三创”平台。
“创意”为主的未来兴趣团队 依托于校团委,重点发掘学生的原始创意,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团队中学生不断挑战自己的创造力,尝试探索发明。学校为兴趣团队提供包括场地、资金以及配套的累进支持体系,让团队运行有更加充分的保障。
目前,清华有未来航空兴趣团队、未来汽车兴趣团队、未来通信兴趣团队等以“未来”命名的团队二十余支,来自全校各院系的5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依托学校搭建的平台,融入自己的兴趣组建跨学科团队。 “创新”为主的创客空间 依托于i-center,以创新的方式实现创意,开发原创性产品。
清华i-center是清华大学[微博]最大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中心涵盖工程、科学、艺术、人文等各个院系具有创新创意创业志趣的创客资源,1。
5万平方米车间摆放着上百台数控车床、机床、铣床、精雕机以及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等工具,提供全方位的创意创新实现服务。 “创业”为主的X-lab和创+ X-lab依托经济管理学院,更侧重于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
X-lab独特的价值定位在于实现校内多学科合作,整合校外各种资源,提供商业模式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方式和路径。目前,清华X-lab与中国建设银行、法国电力、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对接合作,100多家投资机构可以为学生项目的实施提供融资服务。
两年来,清华X-lab已有40多个团队获得融资,总融资额超过1。5亿元。
创+是由清华大学发起,与政府、投资界三方合力打造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旨在搭建高效创业项目与社会创业资源之间的桥梁,推动青年创业发展。 “创+”平台设有“创+”种子基金、“创+”咖啡厅,主要面向已具备一定创意和技术的初创期团队,为入驻团队提供无偿启动资金、场地等资源支持,同时为入驻团队匹配天使导师,在公司注册、融资、招聘、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
汪鸿雁在讲话中指出,中国青年APP大赛是“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四大赛事之一。她希望参赛选手以APP大赛为起点,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走在时代前列;希望大赛组织机构齐心协力促进大赛成果转化,形成支持共青城发展的新亮点;希望各级团组织总结办赛机制,不断完善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
总决赛期间,来自全国的120个APP项目参赛,它们经过了省级初赛、全国半决赛的角逐,从全国5000多个APP项目中胜出。共有10个项目获得APP应用类的一、二、三等奖,4个项目获得APP创意类一、二、三等奖。其中,“邮宝智能快递”和“图样单词APP”分别获得应用类和创意类项目一等奖。
据悉,大赛为进入总决赛的项目设置了近200万元的现金奖励、100万元的落地孵化奖励和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云存储等四大方面的综合性创业服务。大赛共推动60多家风投机构与80多个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近8000万元。
广东力奥盈辉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尹玉龙以创业导师的身份参加了此次大赛。他表示,设计一个APP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创业团队还要理解APP背后的商业逻辑、明确市场需求以及目标客户,他鼓励有梦想的年轻人在创业时要坚定信念,因为真正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多。
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赛圈(参赛助手)”获得了此次大赛创意类三等奖,团队成员刘婷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次比赛提供了和全国各地青年创业团队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交流中我们就发现自己团队的架构和分工还有待调整”,他们的APP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回到学校后他们会把这次比赛的收获和其他成员分享,继续完善应用的各项功能。
另据了解,在总决赛前夕,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从降低准入门槛、激发主体活力、加大资金扶持、提升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8条举措,向创业者派送“红包”,扶持创业项目孵化成长。同时,为吸引优秀APP项目、人才和团队落地孵化,共青城市从平台建设、公共服务、金融扶持、孵化扶持4个方面,为APP产业量身定制了专属扶持政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