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中国社会和企业的主题,是每一个企业转亏为赢的契机,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手中所必有的法宝。
创新是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 说到国产汽车大家应该都知道“长城”,尤其是以其相应的皮卡系列汽车。
这是一个用自己独特的创新形式使自己的品牌打响,冲击并占领中国市场的企业。 长城汽车的前身是保定的一个乡镇企业,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汽车改装。
1990年,26岁的魏建军承包了这个资产300万元,亏损近200万元的集体小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史。起初,魏建军仍然延续长城原来的产品定位,生产轻型客货车,但是干了5年,企业虽然也有赢利,但却一直做不大。
这时候魏建军思量再三,决意从冷门产品进入,最后他相中了皮卡。 当时国内皮卡的生产厂只有田野和庆铃等两三家,皮卡市场的总销量不过几千辆。
1996年5月,魏建军推出了长城生产的迪尔皮卡系列,在国内一炮打响。1998年,长城产销皮卡7000余辆,成为国内行业老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材料显示,长城皮卡已连续6年销量第一。 就在长城在皮卡市场节节推进时,魏建军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收购扩张。
2000年年初,长城控股了国有企业——华北汽车制造厂,成立“长城华北汽车有限公司”。 2001年,长城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再次注入巨资,高起点建成了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的皮卡生产基地。
羽翼渐丰后,长城公司又决定进军SUV市场。2002年6月,长城汽车在国内首家推出了8万余元的SUV赛弗,快速占领经济型SUV市场。
仅半年时间,长城赛弗SUV占国内SUV市场16%的份额,排名该行业第三。今年长城的SUV产销量已居国内第一位。
长城今年全年的纯利润可达5亿元。 长城最值得自豪的就是财务状况很好,有6亿多流动资金,企业已连续11年赢利。
账面上仅有的银行100万元贷款,却从来没动过。“现在长城一不缺资金,二不缺产能,所以暂时没有整合其他皮卡企业的计划。”
但是长城并不是要搞自己的独立王国。长城公司表示,长城汽车现在仍以自主开发为主,但是在新产品开发上也积极与国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目前长城正在研发的K系列SUV,它的车身就是与外国公司合作开发的。
长城汽车成功在香港上市,为与跨国公司结盟提供了良好基础。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生存之本。
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
技术的落后造成企业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的性能落后、竞争力差,严重地妨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技术面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的增长。
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各种技术创新中,工艺创新改善企业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消耗,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通过开发新产品,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基本需要和保证;管理创新则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效率和效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组织保障。
通过技术创新,能改善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一、形成“产权激励”和“效益激励”模式的激励机制,造就技术富翁,是中小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活跃的资源,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基础。
中小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甚至能使企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技术人才中,关键技术人才尤为重要,他们对企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中小工业企业迫切需要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今后的富翁中应该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由技术人才发展起来的富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中小工业企业应该形成造就技术百万富翁,甚至是千万富翁的激励机制,只要关键技术人才的贡献足够大,就能成为富翁。
具体地说,可以形成“产权激励”和“效益激励”模式的激励机制。 1.产权激励:技术成果入股,技术产权分红 该模式就是科技人才以技术成果为资产投入,获得企业的股份,或企业将一部分增值股份作为分红奖励给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这种激励模式使科技人才成为企业的股东,不仅能成功地留住人才,而且使科技人才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努力进行创造性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股份是常见的分红和投资方式,实践已经证明这是激励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有的中小工业企业也在尝试这一模式,并收到显著效果。例如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第五研究所改制而成的南京三富公司,该公司率先在我国科研院所中实行股份合作制,公司成立伊始,就意识到科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规定技术人员可以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获得相应的无形资产股。
公司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碳纤维密封件”,投入市场3年多来,累计销售额2000多万元,参与该项目研究的十余名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产权分红获得55万多元。在这项机制的激励下,该公司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成立至今没有流失一名科技人员,一些科技尖子脱颖而出,使公司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现在公司在密封材料这一新兴行业中领先于国内同行,企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
2.效益激励:科技成果效益分成 该模式参照企业激励销售人员的措施,将技术创新成果带来的新增销售额或利润额的一部分提成给科技人员作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直接奖励,从而有效地激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如上海华新电子电器总厂规定,只要技术人员开发一项新产品,就可以终身享有这些产品市场利润的一定比例,而且“随行就市”。
这一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步伐,效益十分显著。 二、合理投入及分布创新资金是中小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前提 按发达国家企业界的普遍看法,高新技术企业年研究开发费用应占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应在2%以上。
而我国工业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只有1%。低水平的投入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举步维艰。
因此,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中小工业企业必须广开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保证企业每年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额5%以上。 资金投入后,合理分布和利用资金也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费用具体分布在研究开发、设计与试制、生产、销售四个环节中。我国和美国、日本、意大利的技术创新费用分布的比较见表1。
从表中可见,我国企业将技术创新费用投入在“生产投资”中的比例明显偏高,而在“设计与试制”方面则明显不足。“设计与试制”是把创新设想或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关键环节,这部分的投资少将导致研究开发成果不能顺利向商品转化,降低创新成功率。
企业不能仅盯着提高生产功能水平,而忽视开发功能水平的提高。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大。
表1 中、美、日、意技术创新费用分布比较 国家。
“创造”和“建设”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从工程的一般性角度而言,建设是按照图纸和计划进度要求施工;但创造则不仅如此,还包含了勘测、研究、定位和规划、设计等一系列前提性工作。“创造”和“建设”最大的区别,正在于这种对于企业文化认识上的差异。
我们很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并不知道依据什么建设、应该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而只知道为了建设而建设、缺乏理念和规划的指引。 我之所要提出“企业文化需要创造”的理念,就是为了提醒我们的企业家们: 不可否认,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一种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但是,企业文化如果仅仅依靠自然积淀,则必然混沌难辨和泥石俱下,将使企业为之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
因此,现代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必须确立鲜明的理念导向,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引导、主动创造和高效管理;同时,伴随着成长进程,应该积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素质,缩短企业文化的创造周期,完善和优化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健康、快速地发展。 这就叫“企业文化创造”!这方面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
关于企业文化创造,有五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战略基础上的创造成果。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以战略为导向,即企业文化创造必须立足于战略思考,符合战略方向和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的要求;二是文化是战略的战略,即企业文化创造以确保战略实现为终极目标,企业文化创造的有效性最终必须通过战略实现来加以检验。
2、企业文化创造首要是理念创造。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积淀过程,而是一个基于理念突破的创造过程。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说:“要成为高瞻远瞩、可以面对巨变、数十年繁荣发展的持久公司,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核心理念,树立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不渝的坚定价值观。 ” 由此可见,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文化品质;理念创造,就是为企业造魂! 要提醒的是,理念体系的提炼构建应力求创新,即:一要把握行业本质,切准脉搏;二要把握企业特性,挖掘基因;三要文字精辟,易于传诵。
3、企业文化创造关键在于理念落地。 理念必须落地。
否则,将使企业文化创造落入空喊口号的巢臼。企业文化的空头支票,不仅不能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利益各方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的信誉和业绩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企业文化创造需要对过程与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理念落地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机制落地:即应建立与企业理念相吻合、匹配性强的各项经营管理机制,特别是人才激励与品牌创新机制,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思想落地:即通过理念创造的参与过程和有效的培训与传播,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高度理解和强烈认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进而对其工作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三是执行落地:即通过理念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行为与理念和制度的要求高度一致,团队之间的协作更顺畅、具有更强的创新力; 四是形象落地:即企业理念应充分体现在企业形象之中,以最生动直接、最易接受和记忆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实现广泛的社会认知和美誉度,对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品牌落地:即企业理念应有机融合在品牌文化与品牌、产品形象,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市场推广活动之中,使所有顾客都能获得深刻认知和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购买率和忠诚度。 4、企业文化创造应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实效是检验管理的唯一标准。解决问题是企业文化创造的基本目的。
以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诊断,是企业文化创造的第一步。 企业文化创造工作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渐进式地开展。
5、企业领袖是企业文化创造的成功关键。 企业领袖是企业文化的当然缔造者。
没有人能够代替企业家思考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企业家必须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智慧承担企业文化的创造使命;而且,企业家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方式体现的价值标准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如果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背离必然导致文化错乱。 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为此,企业家必须实现4种转型,即: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体理性与激情转化为组织理性与激情;由单一点的创新走向持续的系统变革与创新。 此外,还需要发挥企业的核心与中坚人才的文化创造作用,包括:共同参与企业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制定;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确立准则和行为带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之中;与员工进行沟通、辅导并达成共识;部门与团队氛围建设与维护等。
在和樊五勇博士合著的《专注--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一书中,我曾经谈到:“快速成长、做大做强、长盛不衰,成为一流的优秀企业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共同梦想。
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新经济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纵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引导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创新开创着人类社会的前途未来;创新蕴藏着人类发展的无限生机。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它一改以往那种以资源、资本的总量或增量为主的竞争模式,使创新优势弥补资源、资本上的劣势。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全球大市场的形成,企业普遍奉行成本一质量战略。
全球性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企业间竞争实力,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
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
在这种形势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国和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如此一来,企业管理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管理,而是创新管理,并把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作为经营的核心。
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3月的一期评出了美国业绩最优秀的50家公司。这50家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积极创新,首先是公司领导人在经营方法上敢于创新。
其次是他们高度重视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正如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的,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一个企业家最差劲的表现就是缺乏创新、不思进取。
没有知识和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是非常危险的致命信号,西方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不创新,即死亡。”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美国最受推崇的公司,其标准除了要有良好的管理、产品质量和财务状况外,更重要的一条是还需要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一创新精神。
他们认为,创新是一种对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欢迎态度的企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必须渗透于企业上下才能发挥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创新,美国企业多年来在高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新产品层出不穷,以此推动以美国为发源地的“新经济”浪潮在全球发展。
一、技术创新:新经济发展的银带1.技术创新是新经济企业的生命之源 在某种程度上,世界各国的差距主要就是科技创新的差距。纵观世界强国和经济大国,无一不是科技大国。
当今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将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有机地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国际竞争已进入了以高科技为竞争焦点的新阶段,高新科技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一国的高新科技创新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综合国力及其国际竞争能力。 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价值含量会更突出地体现在前沿性的学科领域,诸如信息科学、生物工程、空间科学、海洋科学。
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复合材料、激光与光纤,以及有益于环境搞新科技和管理科学技术。这些前沿性的学科领域正在迅速发展,并且改变着世界面貌、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因此,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发展新经济的当务之急,这是关系民族利益、民族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一个迫切任务。科技创新一定要从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关系的变化,要从企业、产业和学校、研究院所的关系变化,要从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及全球性的角度来考虑并注重科学的作用。
以前的技术是以总结经验为主,而今天的技术尤其是高技术,是基于科学的技术,今天的技术创新如果没有科学的支撑,没有科学方面的突破,要想有真正的、大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的。1998年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份关于21世纪发展战略的报告上曾经指出,今天的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科学是引擎的燃料。
今天的技术没有科学的强大后劲,技术创新是很难的。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多地要着眼于把新设想转变为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这一应用层面。
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创造名牌产品的保障,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各种名牌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则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因此,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当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技术进步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今非昔比,只有不断开发、应用新的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才能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获得成功。这方面,许多世界知名企业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经验,而中国广东科龙集团的成功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12年前,科龙公司用9万元滚动发展,如今已有员16000人,产业涉及五大方面,拥有11亿元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达35%以上!公司生产的容声牌冰箱、科龙牌空调和三洋科龙牌冷柜享誉全国并出口海外,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很高声望。其中冰箱的产销量从1991年起连续6年在全国名列第一,1996年产销量突破180万台,占全国电冰箱总产量的20%。
科龙公司创造的骄人业绩,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家电行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给了世界一次次惊叹。 只有12年成长经历的科龙公司,成了国际跨国公司走向中国市场首先要征服的对象。
国外一大公司的总裁曾公开扬言:我们要用同科龙公司一样的检测。
科技体制创新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体制创新在我国创新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技术创 新的发展,只有通过科技体制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按照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的观点,凡是引入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 方法和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等都是创新。
依此界定,企业的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品牌形象、组织形式的先进性都是以创新为前提的。创新一方面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
由此可见,创新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实现产品多样化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优势。
创新还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依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陈出新,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自《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与知识经济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政府与企业角色的错位并未得到根本纠正,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体制,各级政府投入的开发经费占总投入额的70%强,企业投入只占30%弱,而在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的研发投资要占全部研发投资的70%左右。
第二,技术创新主体错位仍然存在。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科研所和高等院校,这种主体的错位,使科技成果供需产出的结构性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使成果转让成本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所和高等院校,它们不直接面向市场,不甚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因而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鉴于科技体制上还存在着这些弊端,因而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规律,富有成效地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就成为推进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人们对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最基本的一条规律是,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种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二是企业要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三是企业要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就意味着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自主进行筹资、融资和投资,自己承担相应风险,政府管理部门不加干预。企业作为研究开发主体,就意味着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在企业内进行。
在传统体制影响下,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虽然也设有研究开发机构,但不论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均投入不足。同时,由于企业没有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研究开发活动主要不在企业进行,导致科技成果和企业生产经营脱节,许多科研活动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造成了科研成果多而企业新产品少、获奖科研成果先进而企业产品落后的局面。
企业作为利益分配主体,就意味着在照章纳税后,企业有权对技术创新收入进行自主分配。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补偿技术创新投入,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激励研究与开发人员,尤其是对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特殊的报酬机制。
再者,企业可以根据有效的经济原则,组建有效的研究和开发组织,按要素、贡献分配报酬,激励研究与开发的有效增长。 而企业要走到这一步,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各企业转换观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创新,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做出适合本企业的创新决策,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而走上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在这方面,武汉健民集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健民集团率先认识到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世界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这就是以科技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促进药品研发技术的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开发公司是武汉健民集团进行科技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
正是因为较早认识到科技体制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武汉健民集团于1999年就联合武汉生物技术开发中心、同济医科大学药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北大学等单位,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在其原有科研所的基础上,成立武汉健民中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药工程公司),打破了原有的科技体制,率先将现代企业制度、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到企业的科研开发之中,使原隶属于武汉健民集团的科研所成为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研实体,主。
宁波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大丰实业: 迈上从优秀走向卓越之路 在去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不仅平稳“过冬”,还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全年合同成交、销售收入、货款回收、利润总额均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
企业还在业界裁员、减薪的浪潮中继续招贤纳士,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快步迈入了2009年发展的春天。 “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大丰’一直致力于追求卓越。”
公司董事长丰华告诉记者,企业追求卓越,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有了战略也就有了发展的目标,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盲目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实现持续发展。经过10多年探索和发展,“大丰”最终确立了“巩固发展现有产业,整合内外资源,致力走向系统集成供应商”的发展战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营销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能否赢得市场竞争。面对市场变化,“大丰”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立了办事处,销售网络覆盖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国内所有省市,并且建立起一支规模较大的专业化销售团队;在境外,“大丰”还设立了美国大丰公司、欧洲大丰公司等。
凭借内、外两套组合拳,大丰产品遍布中国剧院、会堂、电视台、体育场馆,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澳洲、非洲等国际市场。即便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大丰”仍于10月成功签约俄罗斯国家艺术大剧院700多万欧元舞台机械工程项目合同,完成了同行业中最大金额的出口合同。
最近,“大丰”与台湾最大歌剧院——台中大剧院项目的谈判已接近尾声,即将为“大丰”赢得近亿元大订单。 “一个企业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必须站在技术最前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力。”
丰华介绍说,“大丰”一直重视技术创新,且研发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目前,“大丰”在余姚、杭州、北京都建有专业化的设计院。
在自主开展研发创新工作的同时,“大丰”还十分重视同科研院所和国际同行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使“大丰”在多项技术应用创新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如已开发的柔性齿条升降装置、电视台多功能机械舞台、抗老化阻燃中空座椅等七项产品被列入宁波市级新产品计划。
其中,柔性齿条升降装置堪称舞台机械技术的新突破,为国际首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因特网远程监控技术更是舞台机械控制领域划时代的创新;自动开启天窗荣获2008年度公安部消防局科学技术奖成果推广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如今大丰实业的公共座椅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5%以上;舞台机械设备市场占有率也达60%;活动看台产品已占据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县级电视台活动看台使用量的95%以上。
(王岚 吴婧) 吉利汽车: 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历经九年成长,已发展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基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吉利控股集团最核心的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研发、制造为一体的战略发展基地。 “吉利的成功,就在于创新。”
总经理安聪慧介绍说,“吉利”始终有一个美丽的追求,就是打造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工厂,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但公司起点低,又面对着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这就决定了“吉利”必须通过创新,为自己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创新,从何入手?面对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吉利”首先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制定了发展目标:从最简单的技术着手,从人才培养着手,从零部件体系建设着手,从标准、规范着手,先把低端市场做好,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三分之二产品外销。 有了切合实际的定位和发展理念,“吉利”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经过不懈努力和拼搏,“吉利”在科技创新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自主研发的EPS,开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截至目前,“吉利”已经获得各种专利200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近百项。 汽车是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没有一流的人才和技术,造汽车就等于天方夜谭。
为此,“吉利”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招贤纳士,并注重培养一线员工素质,为他们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 安聪慧告诉记者,日本丰田公司有一项著名的“创造性思考制度”,认为好产品来自于好的设想。
该企业就一直通过采用合理化建议制度,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思考。“自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我就一直研究丰田公司的成功之道,发现其制胜核心就在于企业文化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形成人人都是丰田主人、人人都代表丰田形象的良好氛围。”
体会到了这一点,安聪慧开始潜心研究适合挖掘吉利人潜在创造性的企业文化。2007年,一个独创的具有“吉利”特色的管理方法——“源动力”工程开始实施。
所谓“源动力”工程,就是赋予员工充分的话语权、考评权和监督权,通过领导干。
Mastercam与就业;
Mastercam软件技术在企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他成本低,性能强,学习方便,容易掌握,适合一般企业实现自动加工。据我了解Mastercam可加工轴类,盘盖类零件,铣床平面,一般曲面,复杂曲面等。
从业人员具有了这项技术以后即刻去应聘一些大型的国企,或者是外企(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工资和待遇的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公司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收益,也可精简人员节约公司开。人员方面: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少,避免了从业人员的复杂和繁重的计算工作,工作量大了可人却轻松了许多。
与此同时从业人员具有了cad,ug,proe,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的其他一些相关的软件技术以后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就会更具有竞争力。
Mastercam的发展;
目前,数字控制技术与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数控技术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基 于 数 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国内一些重点高等院校20世纪70年代就陆续在机械类专业开设了数控课程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及系统的维护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数控技术的开发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地独立完成在数控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方面的工作任务。
在以后的几年中Mastercam软件技术必将在社会上的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以后一般的小型企业也会利用Mastercam软件辅助制造及加工零件。以后只要有生产的图纸就可利用图纸扫描到Mastercam软件中,再在Mastercam软件中生成实体,设计刀具路径,生成nc代码加工程序,实现零件的的自动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益。
Mastercam与数控技术
Mastercam与数控技术相结合和实现2.5轴加工;三轴加工;四轴加工;五轴加工;铣床加工;斜面;一般曲面加工;高级加工;复杂曲面加工。
Mastercam创业 计划书
(主讲)
随着Mastercam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作为一名职教生,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那么运用Mastercam创业则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的5年创业计划:
学习更扎实的理论知识;(第一年);
在实习的一年里读更多的书,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积极的把实习当成工作,同时加强学习mastercam,ug,caxa,caxa制造工程师,proe,autocad,更好的运用宇龙仿真系统。同时更好的学习数控类的技术,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车工,更好的运用mastercam进行与数控自动加工的转换。争取在明年年底获得数控车工的技师证书。两年后获得高级技术证书。还要加强学习数控类的其他各方面知识,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这就是我在2009-2010年年底需要做的事情。
补充说明:会在此期间想办法获取本科文凭。(自学考试)
正式工作(第二年)
找份自己看好的公司稳定下来好好工作,养活自己。在工作期间好好的研究哪些专业书籍,多看书,多读书,读好书! 工作时间不能有请假或迟到的现象。同时不断探索mastercam的更深运用。把自己的一些小想法,一些小创新用运到生活实际上去!不断的寻找创业初期的好点子,好想法。总结这些。想想现如今的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一路走来他们有快乐,有失落,有汗水,有泪水,所以他们现在能微笑的去看世界。
开始创业 (创业初期)(第三年)
在以前的人脉不断的交流及讲述自己想用mastercam创业的计划,寻找投资者,起初先采用入伙和开的创业计划。利用mastercam自主设计一些产品,利用此软件再结合数控5轴加工中心加工出产品。此时还要做好产品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不断研究好的产品,更好的利用mastercaml来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