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各类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加顺畅。
现在,“互联网”又为企业利用社会资源和要素实现升级换代,提 供了广阔平台,创造了全新机遇。 未来,每个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 企业、数据企业、服务企业和组件式企业。
实践中,不少互联网企 业正向制造业领域进军,很多制造企业积极试水互联网。如青岛红 领公司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个性化定制平台,形成了数据驱动、全球 协同、全员在线、实时同步的服装智能定制模式,设计成本下降了 99%,生产周期缩短了 40%,2014年产值、利润同比增长150%。
“互 联网”不仅是中小企业的兴盛之道,也是大企业的转型之路,很多 大企业通过网上众创空间集众智、借外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 动企业组织管理创新。如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 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岛设计,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向全国20多个 城市、500多台终端,分包技术研发,然后加以集成创新。
总体看, 我国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水平还很低,目前真正“触网”并开展业务 的不到5%,能够利用网络征集解决方案、改进产品、完善管理、提 升效率的就更少了。不论是中小微企业,还是大企业或科研机构, 都可以探索众创、众包、众筹等多种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 开展开放式协同创新。
2016年将加快推进企业互联网化,尤其要鼓 励产能过剩行业、资源型地区利用互联网创新促进脱困升级,对主 动进入实体经济的互联网企业和主动应用互联网的实体企业,应给 予支持。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1]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