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人才新规落实中,各区县有着各自的着重点,例如:浦东新区加强与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全球科技创新先进地区的技术交流,探索建立3万平方米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海外人才设立离岸研发、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创业企业。
按照上海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制定准人目录,通过猎头、风投等市场机构 建立人才及项目入驻认定机制。 试行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 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活动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在海外 人才出人境、就业、落户、结汇、通关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
探索海外高层 次人才创业项目在离岸企业注册、离岸业务税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 识产权认定和上市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股权激励政策,探索张江代持股专项基金扩展到民营企业。
对高校、科 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激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 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探索实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 试点国有科技创新型企业对重要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期权激 励。
积极贯彻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 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 收优惠政策,争取进一步完善股权奖励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办法。虹口区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杠杆作用。
扩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规模,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的功能,出资不低于1亿元设立 虹口区科技创新专项引导基金,为本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支持。 杨浦区人才政策由要面向“海归”的“特惠性”,转而“普惠性”地支 持各个梯度的人才,其中“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列出了针对大众创业人才、海外髙层次人才、进人加速期的企业家这三类人群的支持方案,分别可获 得最高2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的资助,用于企业启动资金、企业用 工补贴、企业研发及融资等事项。
闵行区落地闵行的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按照创新和创业分类, 中央“千人计划”人选分别给予350万元和500万元资助。对于上海“千 人计划”人选分别给予最高175万元和250万元资助。
协助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外国人永久居住证、外国人就业证、海外人才居住证等,并由闵 行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全程服务。 金山区对重点扶持的创业人才及团队,在金山区注册企业后,经评 审认定为符合金山产业重点发展导向、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给予20 万元〜4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租住办公场所的,每年给予一定的租金补 贴,3年内累计不超过45万元;区担保公司优先提供担保服务。
对重点扶 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中的核心人员(每团队限3人)按个人贡 献给予50%〜100%奖励。嘉定区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与本区加强合作,围绕集成电路及物 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 及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引荐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和区级高层次人才,并根据引荐人才不同类别,分别给予引 荐单位不同奖励。
松江区在原有人才基金基础上,专设两个总额7亿元的专项资金。 其中,区人才发展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区内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产业园 区、重点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及其人才梯队集聚、培育和发展。
区创业扶持 引导资金5亿元,用于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加大对优秀人才创新创 业投入,引导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社会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等为优秀人才 创业、科创型企业成长提供融资信用担保和投资风险补偿等。
一 创新人才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创新人才的涌现为科学技术的萌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使一些后发国家迎头赶上。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发展教育、鼓励创造与发明、培养创新人才对于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二 造就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时代都有其特殊的人才需求,掌握时代的特征,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和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根据时代特征划分: 1是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
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研发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使得创新要素重组优化,降低了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一个国家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和创新人才的规模与水平。
2是社会走向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掌握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特别是掌握知识生产的能力,以及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与使用能力,成了个人、企业、地区与国家取得发展优势的关键。
3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不仅要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经济发展,而且要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创新人才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4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是造就创新人才能力的竞争。 5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权也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三 我国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 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完成学业,全面发展,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敢为人先的精神,经常用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从小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新意识。⑤多阅读了解古今中外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道路和发明创造经历,向他们学习,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1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2 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3 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4 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兴趣组合式。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3.导师推荐制。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5 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