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的主要任务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
未来,成员单位将可以共同发布行业调研报告、打造行业专业集群、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设共享型教学团队及实训基地,探索实施集团内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校校联动。同时,成员单位共建顶岗实习基地,依托集团内企业共建就业基地及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统筹集团内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资源,面向集团内部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辟人员互聘和流动的通道。
10月28日,浙江经视《我的十点档》“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节目拍摄走进海宁技师学院(筹),聆听该院毕业生、海宁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鹏申的创业故事。本次节目采访拍摄的是姚鹏申一天的日常工作、生活,听他讲述创业经历、创业的初衷以及前后变化等,突出反映了“奇思妙想,圆创业梦想”的主题。
故事主要讲述了姚鹏申从海宁市技工学校电气专业毕业后,从普通员工到技术骨干、从追寻“自动化”梦想到创业成功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海宁农信杯”青年创业大赛金奖、嘉兴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奖等荣誉,被选中参加浙江省“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出境培训,被聘为第一批嘉兴市两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导员,被母校海宁技师学院(筹)聘为兼职教师。现在的姚鹏申致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研发了自动化集热管生产控制系统、环保净气控制软件、气力输送控制系统、无害化死家禽处理控制系统等。
海宁技师学院(筹)作为姚鹏申的母校,一直在创新创业上走在前列,是海宁市创业创新基地。该院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师生在省市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现拥有1个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嘉兴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和1个嘉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据悉,“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节目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浙江经视共同打造,每周二、周三晚22:00在浙江经视《我的十点档》播出。它旨在通过拍摄采访创业典型人物、开展创业大赛等方式,展示我省的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创业服务等特色化、多元化的创业生态。
公办,政府办的,详细请看介绍资料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9年,是一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位于新兴现代化港口城市——台州市中心区,占地面积660.88亩,建筑面积22.622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基础设施完善。
图书馆藏书达85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296台,教学设备总值 4000万元,学校资产总值已达3.9亿元。学校建有校内实训中心100个实训实验室,86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数控技术与应用为国家数控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获中央财政、省财政下拨专项资金支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308人,面向浙、苏、赣、闽、皖、豫、川、滇、蒙、甘等10省招生。教职工543人,其中专任教师36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20人、硕士学历或学位以上近200人。
学校下设13个二级院系,30个专业,其中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 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师生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技能大赛,捷报频传。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赛2次,获一等奖2个、三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1个;参加省级以上专业与技能大赛奖励达180多项。先后获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教师组第一名、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教师组第五名,学生获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及团体三等奖,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高职学生组第二名;第五届浙江省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竞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一等奖;浙江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浦发杯”演讲比赛获第二名和“最佳技巧奖”;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总团体第四名;全省首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和第三届武术锦标赛分获团体第六名和团体第四名;等等。
全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每年名列全省77所高校前列。学校的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2008年毕业生年底实际就业率达100%,200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77%,在浙江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模范职工之家、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台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台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台州市群体师德创优单位等多项殊荣。 学校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大学、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澳大利亚斯文本大学和坎培门技术学院等许多国内外大学建立了纵向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与台州市椒江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温岭市大溪镇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银合作、校村合作等横向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人才积聚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培训、科研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多项社会服务;成立模具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1家研究所;承担各类课题311项,其中市、厅级以上课题136项,获国家及省、市级各类科研奖励3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5篇。
实现全国教科规划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实现零的突破。申请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专利授权11项,专利技术转让4项。
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30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增长较快。 学校成立以来,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度重视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学校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成立了发展指导委员会、产学合作委员会,围绕台州市“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全面启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教学工作思路,形成了“对接主导产业,强化关键要素,依托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了“一体二翼三同步”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产学合作。
学校现为“台州市机电一体化人才基地”、“台州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培训中心”、“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和“台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会秘书处”。 学校社会化服务程度很高。
30专业中有17个工科专业直接对接了台州五大主导产业,非常切合台州制造业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集成化的人才急需。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10900名优秀高职人才,其中有70%在台州就业;接受各类社会培训达30000多人次,已逐渐成为台州地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台州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在台州现有的3所高职院校和68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学校以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综合实力,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研究诸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成为台州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在成功创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正向新的目标奋进。
全校上下坚持以和谐与发展为主题,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两个重点,培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特色、综合督导评价体系三个特色,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和谐治校四大方略,推进十。
赣州新江南职业培训学校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享有“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等美誉的赣州市。总部座落在地理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氛围浓郁,教育事业发达的高校园区,是一家致力于退伍士兵和社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大型教育集团。
集团创立于2012年。是由民办职业教育领军人物、江西省首届军旅创新创业十大模范人物刘世芳先生,在2009年以来创办六所新江南职业培训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团地跨赣、浙、皖三省五地,旗下现有浙江长兴、安吉,安徽广德,江西赣州,江西南昌等五所职业培训学校;集团创立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的杰出人才和军旅创新创业模范人物等,树立了“新江南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知名的教育品牌。
集团坚持职业教育方向,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特色办学。面向赣、浙、皖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设置了职业健身教练、网络营销与管理、无人机驾驶、私人形象设计师、跆拳道教练、大数据、铲车驾驶维护、叉车驾驶维护、挖掘机驾驶维护等职教专业,集团学校主要面向赣、浙、皖三省招收退役士兵和社会劳动力。每年招收学员约8000余人。
集团综合办学条件优越,基本设施齐备。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3500万元。优越的办学条件,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办学水平的提升。近几年,学员在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30余项大奖,其中国家工程机械类央视“中国大能手”荣誉1项,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6项,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8项,技能大赛成绩位列同类学校前列。毕业学员高薪就业率(年薪10万元以上)达到38%,总体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
新江南教育集团将乘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东风,凭借改革创新的动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承载着万众的期望,着力打造示范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努力把集团打造成为国内“有规模、有特色、有实力、影响广泛”的知名教育集团。
赣州:0797-6868888
南昌:0791-87885888
长兴:0752-6687666
安吉:0572-6365688
广德:0563-6054888
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会议暨第二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加强文化培养?近日,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召开。
30多所高职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打造双创平台、培育工匠精神、共享创新资源”为主题,各抒己见。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行动启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是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直接领导下由高等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而成。
联盟同时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子联盟,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主持会议时说,联盟蓬勃发展,不断进步,开展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未来,联盟进一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联盟秘书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霍雄飞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联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紧跟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致力于为政府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将进一步完善联盟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发挥联盟的智库作用,促进联盟单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组织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竞赛活动,助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
霍雄飞秘书长还特别推荐了《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汇编》一书。该书由联盟组织编撰,展示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做实做细做精,会议现场,联盟与北京神州泰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实施“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行动”。泰岳教育总裁吴斌介绍,提升行动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教育。
共同研发教材、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开展师资培训,提供“互联网+”专业能力培训。二是创新创业实训。
投入2亿元资助建设200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及创业实训。三是创业精益孵化。
联合社会创投机构,设立10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四是定期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活动或大赛。
据了解,泰岳教育是神州泰岳集团在教育产业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中国高校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探索者、创新者和推动者。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怎样的人才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刘斌认为,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放在“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方面,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不是半个人,也不是机器人,而是完整的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应当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宁东说。不同的学校是否要有个性化定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志远表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扑面而来,创新型企业需要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我们倡导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访升说,创新创业教育是真正促进全民觉醒的好机会,有利于大学精神真正起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合作中心总经理姜善永说,以往企业重视员工的技术水平,现在更加重视技术迁移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后者更多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改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主张,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每个高职院校都要有改革发展的紧迫感、也要有时代担当的责任感。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贺星岳说,学校以建设创业型高校为轴,实行自主办学的运营方式。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大量通识教育作为兴趣选修,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
2015年以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院长孙进表示,要求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各专业标准,结合行业特点、特色开展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重构了课程体系、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课内老师指导与课外社团指导相结合、依托孵化基地校企培养、打造优质导师队伍。”淄博职业学院院长杨百梅分享了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纽带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萍辉,指出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实施氛围不够、师资队伍跟不上、学校投入力度不够。需要冷静思考定位、改革以及文化培育问题。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何正东,总结了学校的探索,一是依托教育开展创新创业,培养农牧人才。二是通过实践锻炼未来创新创业能力,设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三是实施凤凰学子引领计划,培养创新创业国际人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可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创业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