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媛夫妇,1992成立深圳远宇到今天的AAC(American Audio Component Inc)声学科技股份公司,潘政民、吴春媛夫妇终于在声学专业领域闯出了一条路。这家公司以生产扬声器、麦克风及其它用于手机和数码音乐播放器的声学产品为主,摩托罗拉、索爱、NEC、明基都是它的客户。
从1993年开始创业,13年光阴,潘政民、吴春媛夫妇终于在声学专业领域打下了一片属于中国人的天地,缔造了一个手机喇叭为主的微型声学器材王国。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行事低调,直到今年10月11日和11月2日先后发布的2006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2006中国富豪榜公布,AAC声学科技公司(下称“AAC公司”,)的潘政民、吴春媛夫妇一举超过茂业集团的黄茂如,成为新的深圳首富。
尽管很难说清潘政民、吴春媛夫妇在胡润百富榜上的51亿元资产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57.70亿元资产,哪一个数字更为准确,但无可厚非的是:AAC公司在微型声学器材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形成。
“今年全球生产10亿部手机,AAC公司占据了全球手机喇叭市场的40%份额。”AAC公司高层赵世新(化名)透露。
神秘富豪
然而,和这个微型声学器材市场霸主的快速崛起相比,公司却仍然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AAC公司是摩托罗拉和索爱的供应商,我们之间还没有业务来往。”手机设计公司深圳经纬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对AAC公司的情况并不了解。
《第一财经日报》遍访很多国内手机业界资深人士,他们均表示没有听说过AAC公司,AAC公司似乎相当神秘。
“潘政民和吴春媛夫妇平常行事低调,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我们更关注企业的实际发展。”AAC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不仅拒绝记者采访的要求,而且也不愿意提供公司相关资料。
赵世新向记者透露,公司在境外叫AAC公司,在境内一般叫美欧电子,国内客户对“美欧电子”的名称更为熟悉。
井岗山华禹通讯公司总经理赵志新证实了赵世新的说法,美欧电子的手机受话器和喇叭是国内第一品牌,几乎国内所有品牌手机采用的都是美欧电子的产品。
发家历程
就在美欧电子成立的同年,美欧电子也成为摩托罗拉的声讯器件供应商,该事件应该成为今天AAC公司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一年正是中国手机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的第一年。
有了摩托罗拉订单保障,美欧电子的发展也进入快速上升的通道。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欧电子于1998年开始为手机行业生产声讯器,并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于2000年开始生产微型受话器,于2002年开始生产和弦音扬声器、多功能发声器和ECM传声器,于2003年生产耳机,而于2004年开始生产扬声器模组。
从2004年起,美欧电子在手机微型声学器材市场的地位基本稳固,开始将业务扩展到其他消费电子,包括MP3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汽车报警等方面,随后成为戴尔、康柏、西门子、创新、任天堂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与此同时,美欧电子已连续两年被摩托罗拉公司列为声讯器产品第一供应商,占其全球采购量的35%。
上市后浮出水面
不过,潘政民、吴春媛夫妇成为富豪榜的黑马的另一因素是ACC公司上市并获得了境外投资者的追捧。
高额利润率
据了解,手机市场虽然竞争日趋激烈,但对AAC公司似乎没有丝毫影响。随着摩托罗拉等主要手机客户不断推出新机型,以及非手机声学器件需求增长,2006年上半年,AAC声学销售额达到8.15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86.9%,毛利率也大幅增长达到50.6%。
“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得益于我们的成本低,同时AAC公司产品出口境外价格相比国内更高。”赵世新表示,AAC公司产品的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包括模具、五金冲压零部件、注塑件等。
都很代表性的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优秀人物名单 (一)优秀创业人物(10人): 麦伯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徐少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昝云龙: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董事长 金式如:深圳实验学校原校长 王世祯:招商银行首任行长 朱保国: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之: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赵陆原:深圳天虹商场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吴海军:深圳市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其杰:深圳市康宁医院原院长、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原所长 (二)优秀创新人物(10人): 郭惠绮(女):罗湖海关副关长 熊建明: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喜义: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原行长 史丰收: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所长(已去世) 龚国祥:深圳外国语学校原校长 李 锂:深圳市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 磊: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刘晓松:A8音乐集团主席 徐 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联席首席执行官 甘 琳(女):深圳图书馆副馆长 (三)优秀模范人物(10人): 臧金贵:原招商银行派驻云南省永仁县挂职副县长(已去世) 贺方军:深圳动植物检疫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已去世) 曾柳英(女):深圳市宝安区"爱心一族"协会会长 周大桥: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 靳传勇:深圳市建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劳务公司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电焊工) 李传梅(女):深圳市宝安区展华实验学校职工兼德育辅导员 陈麟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原审判员(已去世) 高正荣: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副理事长、关爱探访组组长 承 明:深圳东胜电机厂董事长 高 敏(女):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分队队长。
成长历程 1982年生于湖北襄樊,樊虎出身于湖北有名的樊氏大家族,家道没落, 樊虎尝尽了世态炎凉。
他成长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
如果不是樊虎的父亲一夜之间破产,家道破落,变得一贫如洗,可能就没有今天苦苦奋斗出来的樊虎。 个人简介 1982年生于湖北襄樊。
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卫生管理专业。 2006年赴澳学习市场营销课程并一直从事零售商业工作。
2007年回国后加入泰国正大集团旗下超市有限公司任市场部总经理。 2008年1月,加入如家快捷酒店任CEO,带领如家从酒店规模不到50家发展到目前的160多家,成为中国开业酒 店数 最多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酒店城市分布从10多个城市拓展到目前的40多个城市。
2009年10月,带领太和玄武酒店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2010年樊虎先生入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并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荣誉称号 2006年11月获湖北“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 2007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8年9月入选“湖北十大杰出青年”; 2009年6月樊虎以企业家的身份,被《商业周刊》评选为100位“湖北之星”之一。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0富人榜”,以63万元资产排名第八十四位。 经营理念 太和玄武酒店非同凡响。
其掌舵人樊虎,被称为“酒店狂人”。他带领的这家酒店白手起家,13年中建立了涉及酒店,山庄,餐饮,房产,制造等领域产值约200亿的高端服务企业。
的确,樊虎改变了中国企业家的形象。那些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上苦苦挣扎,为了获得一份低端打工仔职位而不断压低身份,不惜血本甚至自相残杀的人群中,终于走出来一位“技术派”领军人物,以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为己任,狂热追求技术创新,并组织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惯战的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
回顾过去创业发展15年,樊虎创造了奇迹,这首先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感谢湖北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先行者,湖北给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发展营造了最佳的环境,给了我们创新的土壤,创新的气氛和敢创、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发展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始终坚信技术可以改变实践,创新造福人类。
当然我们也深知实现这些理想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从不畏惧任何技术难题,别人有,我们敢做,别人没有,我们敢想,深圳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启示就是,一定不能墨守陈规,要打破常规,敢想、敢干、敢竞争,用持续的创新不断去创造业绩,实现梦想。我们坚信在克服实现能源危机,实现绿色技术的道路上,一定会涌现一批创新的企业,伟大的企业,这当中一定会有中国的技术,中国企业的一席之地,樊虎愿意为此不懈努力。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7年,王传福从中南大学毕业后考入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留在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室工作,主持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的课题研究。
仅仅两年,26岁的王传福就以出色的成绩被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之一。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从一个纯技术人员走向企业管理岗位。
此时,一种俗称“大哥大”的模拟手机开始流行,动辄数万元,成为那个时代代表身份和财富的“符号”。大哥大所用充电电池价格也高达千元,这引起了王传福的重视。1995年,王传福决心下海创办一家生产电池的企业。
尽管那时一部“大哥大”卖到两三万元,但买的人仍然很多,这让他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会使市场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只要能够上规模,充电电池技术不是问题。”
他向经商的表哥吕向阳借钱。起初,吕向阳没有同意,他认为王传福有一份稳定且有前途的工作,而创业却是很有风险的。可在王传福一遍又一遍的游说下,最终吕向阳给了他250万元启动资金。
1995年,王传福注册成立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莲塘的一个旧车间,他和20多名员工开始谱写深圳无数创业故事中的一个。
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
此时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他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王传福便根据企业的特点,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块镍镉电池的生产线,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场。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预定给别的厂家的订单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额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都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9—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
2001年,比亚迪公司在锂电池市场上的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王传福有三驾马车:电池、手机和汽车。比亚迪从代工起家,模仿探路,到并购称雄,缔造资本神话,“1+1”的产业布局功不可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