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是江苏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 国际上一种经济学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致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等阶段。
一般来讲,在要素驱动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廉价的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投资驱动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带动。
然而,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投资效益呈递减趋势。要破解这一难题,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唯一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驱动阶段。
一些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不同发展阶段,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要素配置的方式不同,具体发展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当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原有的优势会逐步削弱,发展路径受到明显制约,必须调整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转型。
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曾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现在正处在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这一阶段主要是要素驱动,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第二次转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国际化,这一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主要依靠扩大投资,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新一轮经济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出口带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新一轮转型与前两次相比,难度更大。江苏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大的规模,过去船小好掉头,现在块头大了,转身就不会那么轻松,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更加突出:一是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加剧。
在全国各省、自治区中,江苏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资源最少,单位面积承载的环境压力最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约束不断强化,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来高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层次偏低。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
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
江苏是外贸大省,外贸出口额占全国的16.5%,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波及经济正常运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依靠出口大幅增加带动经济增长受到了明显制约。
另外,据有关部门分析,江苏对外技术依存度60%左右,许多关键设备、关键技术主要靠引进,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综观国际经验和江苏的省情,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根本的途径是,把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使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一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二是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三是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
这些文件既提出了目标任务,又有明确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07年召开的全省工业大会,进一步提出要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2008年以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全省上下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十一五”以来,是江苏科技进步最快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质量和稳定性、协调性显著提高的时期,不仅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好势头,而且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企业强,则市强、省强。
“十五”时期以来,江苏着重从三个方面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一,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行贴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发展风险投资等。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科技投资都有大幅增长。
2012年全省财政科技经费和企业研发投入分别达到257.24亿元和1080.2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7.2倍和5.1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坚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经验。例如,昆山好孩子集团,曾经是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童车制造商。
他们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4%。现在拥有。
“新时期苏州青年精神”大讨论命题1.最有特色的苏州青年文化内涵是什么东吴遗风古韵千年,苏州青年在继承传统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同时开放思想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以追求民主与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大气开放,勤学务实,坚韧图强等品质为内涵的新时期苏州青年精神。
2.请用核心词汇或表述语概括您眼中的苏州青年形象作为新时期的苏州青年,他们友爱互助,最美白衣天使以一颗仁爱的心感动社会;他们真诚奉献,舍命救火的英雄用行动勇担责任重担;他们温和敏行,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乐章;他们躬身践行,创新创业,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这就是我们苏州青年的形象,这就是我们的骄傲!(友爱 文明 无私奉献 朝气蓬勃 与时俱进 温和敏行 精益求精 兼容并蓄)3.最能体现新时期苏州青年精神的核心词或表述语是什么秉承 “崇文、融合、创新、致远” 的苏州精神,新时期的苏州青年朝气蓬勃,品性高雅,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中外知识之精华,与时俱进,在竞争与合作之中不断进步,涌现出一大批集中表现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有志青年,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地影响. ( 竞争合作 最美白衣天使 救火英雄等一大批有志青年的涌现 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勇于创新)4.您认为,目前青年最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什么?在目前青年文化现象中,其主流文化现象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活泼的生活方式,开放活跃的思想氛围极大的激发了青年社会的活力, 青年感情丰富,兴趣广泛,文体活动多元化发展,青年以自身文化作为力量动员和展示自己,在文化中寻找乐趣,寄情于文、集思于行,彰显了苏州青年文化的蓬勃生机. (盲目跟风 心态浮躁缺乏上进心 责任感 穿着时尚 精神信仰的缺失 网络文化的泛滥 泥沙俱下“极客”“青年闪文化”“快闪暴走” 宅文化 不喜欢与外界接触 畸形的审美观 )5.您认为,目前青年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是什么在群体讨论中,就目前青年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有两方面意见.从现实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是物质上的满足,青年需要解决自身的生活住房及家庭等方面的需求;而从精神层面上来看,青年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是信仰,在青年一代出现了信仰缺失,畸形审美和堕落腐朽的危机,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一个信仰来支撑他们奋斗,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发现自身,实现自我价值.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摆脱功利,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正确的信仰才能始终保持先进的,思想作风。(认识自我 自我价值的实现 就业 提升文化素质 加强道德培养 从现实角度来看,物质上的满足 引导 理想从精神层面 信仰 现在青年缺失的一代,目前青年最迫切需要的是一种信仰 一种支撑他们奋斗不止的动力 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合理的人生规划 脚踏实地的行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扎实技能)6.您认为,目前青年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奉献 创新 民主 爱国 感恩 拼搏奋斗 (爱拼才会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 向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应建立在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之上。
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核心价值观都不可能完全有外来文化重塑,只能是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创新发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构建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新时期的青年应树立爱国、民主、奉献、创新、拼搏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 向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经过十五年发展,园区已进入“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的重要阶段。园区将加快推进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二次创业”,力争实现创新型经济的领跑示范,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园区。
一是全力塑造先进产业品牌。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以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坚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体系。力争形成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软件及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融合通信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度和竞争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创新品牌。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聚焦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推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生物纳米园、光电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5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6-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以上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创新型科技园区。
三是全力塑造国际都市品牌。抓住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重点加快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外包经济、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经济、物流会展经济、旅游文化经济五个特色现代服务业,力争3年内服务业年均增速超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技术产业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终维护发展好中新合作优势,与时俱进加强双向学习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机制,巩固提升园区项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舰”地位。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强先行先试探索,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考评机制,完善“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体制,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继续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谐社会品牌。以社会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对接、产业对接、建设对接、管理对接”的思路,提升区镇协调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积极塑造多元多彩、开放包容的园区文化,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新天堂”。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作为苏州东部新城,园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了科学超前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 - 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63%、32.5%,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资源集约和生态环保等指标走在了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近年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09年达4.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东部新城加快繁荣。以CBD建设为龙头,集聚各类银行与专业商务机构14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成为苏州新的商业文化中心;以全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为依托,集聚服务外包企业950家、从业人员4.5万人,2009年完成服务外包产值150亿元,其中离岸执行金额5.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以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为平台,引进注册生产、物流、贸易企业174家,2009年监管货值达513亿美元。
4.中新合作深入推进。先后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训,编制实施了80余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7万元和1.5万元,是园区开发之初的5倍多。
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社保并轨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去年分别达3.77万元和2万元,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基本实现城市化。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虽然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民生改善与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