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
本地户籍人口72.4万,长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35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
历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傅大士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一批名人志士。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
近年来,义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高地”,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名城。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分别同比增长8.5%和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
义乌发展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兴商建市,创新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1982年义乌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
此后,义乌一以贯之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先后五易其址、九次扩建,实现了从最初的“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向大型现代化室内交易商场的跨越。目前,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
2009年,市场总成交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13%,市场成交额连续19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功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首家“全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示范市场”称号。
编制实施了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全球小商品有了“义乌分类法”,义乌市场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 二、贸工联动,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实业洼地”。
近年来,义乌积极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建立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深化企业帮扶解困,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落实各类税费减免政策,有力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同比增长4%,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到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3%)。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余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化妆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制笔、化妆品、无缝针织服装、工艺礼品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
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立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义乌创意园等产业服务平台,开展“百对千”科技对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至2009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其中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研发中心126家,省级以上11家。在《2008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义乌城市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7位。
现有4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另有2家企业基本完成上市准备。 三、三产协同,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义乌大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
2009年共举办各类展会66个。义乌现有国家级展会4个,分别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简称森博会)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简称旅游商品博览会),其中义博会已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第三大经贸类展会。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总投资18亿元,占地219亩,是浙江省最大的会展中心。全力建设区域物流高地。
义乌是浙江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重点培育的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物流园区列为省重点扶持物流基地。海关总署专门为义乌量身定制简化归类政策,实现与宁波港、上海港跨关区一站式通关。
义乌物流可直达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全球海运20强已有17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大力培育区域金融高地。
全市现有金融机构59家,其中银行19家,证券营业部7个,保险公司33家。建行义乌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成为全国县市区域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
义乌工商银行升格为准二级分行。正在兴建的金融商务区,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已吸引6家金融机构进入。
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购物旅游游客647.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5万人次,分别增长15.15%和9.16%。
义乌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义乌有各类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企业1。
面对纷至沓来的展会邀请,企业对是否参加展会、参展能带来哪些利益、该如何充分利用会展传播企业的信息、如何与很强的对手同台竞展等一系列问题都心存疑惑,这就涉及到如何真正让展会发挥作用的问题。
有好的策划
对展览会营销策划,企业一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做法:有的企业,包括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型企业,仍无法脱离粗放式的营销管理,常常仓促应战,展会营销工作缺乏针对性,组织策划尚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对自身品牌独特的风格、独特的销售主张等方面的深入研发与创新。
另一类企业则在参加展会前较早的时间内就制定了严密甚至苛刻的展会营销计划指导其工作的开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原计划工作与展会的实际情况、消费需求、社会潮流脱节,因而,展会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展会营销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工作规划。面对名目繁多的展会,没能选对其中适时、适度与企业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展会,盲目参展。
其次,缺乏战略性的规划,仅仅将展会营销的工作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对待,为了参展而参展。参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展会上要向谁传播哪些信息?如何吸引目标观众?如何使传播胜出对手?这些问题均未曾深入去考虑。
第三,在组织策划展会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企业与外协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各自对展会策划组织方式、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企业欲推广的产品、品牌文化与展台搭建的风格、活动组织的方式脱节。
最后,在制定预算的同时高估了展会效果的回报,造成展会投入与产出比例的不协调。近来,国内展会出现了一种倾向——展台搭建、活动组织一味求大、求奢侈,而忽略展会活动本身的表现效果。
展会推广要对路
反观展会营销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总有一些共性存在:第一步就是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营销目标,对企业的优势资源(产品、信息、技术、服务)或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再斟选出适时对路的展会推广,最后再从策划的角度考虑资源如何出奇制胜。
其次,制定的展会计划实施组织工作要有弹性,包括对未来变化与竞争的思考,有必要地反馈与调整机制。
最后,展会组织以及展览策划应有严格的流程与职责分工,并有专人负责项目,强调企业内部的协调,企业与外协单位的协调作业。经常听到一些企业主这样抱怨:本来的想法是这样的,可外协公司给我的展位及活动方案却与品牌及产品脱节,而更改方案则由于时间的紧迫而变得不可能,让企业主感到沮丧。部分企业内部组织很松散,以致展会上该收集的信息没有收集,该做的推广没有做好。
总的来说,展会营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必须经过周密且对路的计划、出奇制胜的推广模式,科学的分工、严谨的执行,方能使展会营销真正发挥作用。
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仅擅长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而且尤其擅长对周围环境的任何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在当今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以不变应万变”,那是死路一条。
什么是管理创新?创新(Innovation),含义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reate)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即将原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引入新的东西。 创新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含义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 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创新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追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不是只有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发明出来了才叫创新。以前没有建立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如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制定),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基础,同样属于创新。
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创造物,创新也可能是改进和衍生。模仿往往是创新开始的第一步。
创新需要审视内外部环境,处理、搜集有关变革威胁和机遇的相关信号,决定组织需要关注的关键信号(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 摩托罗拉公司铱星计划的案例说明:企业经营处处存在风险,只有通过创新(在这里是通过“风险投资”降低风险)才能避免企业的灭顶之灾。
无数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必须从上到下。决策者和执行人必须得到授权,基层员工必须有理解力、责任心和足够的能力,两者缺一都会造成灾难。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原则建立在千方百计调动并保护人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 创新要抓住自己企业的最薄弱环节。
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在绝大多数企业里,最薄弱的环节不是客观因素,而是已根植于行为方式中的某种做法。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管理是最短的一块板。
创新就是最有效的加长短板的手段。 过于现实主义往往意味着不求进取。
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活力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专利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好的专利足以令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专利能够带给我们如下功能:
1.独占市场
一种产品只要授予专利权,就等于在市场上具有了独占权。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生产、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进口该专利产品。因此,专利有很重要的占领和保护市场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关贸总协定中制定了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后更加突出了。它把对专利的保护与国际间的贸易相挂钩,强化了对专利的保护力度。例如某复印公司,因其XEPOX914型复印机有专利保护,10年内其复印机销售额提高了20倍,利润提高了17倍。
2.防止他人模仿本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
一项技术一旦申请专利,无论这项技术通过发表论文,还是参加学术会议或展示会,或以其它方式的公开,均是在法律保护下的公开,任何人即使通过上述途径学会或掌握了这项技术,在这项技术被授予专利权后,也不能随便使用。例如:某研究所研制的SINCEII仿真器,很快就有20家仿制,由于没申请专利,没有办法限制人家仿制,后来该所重新研究成功SINCEII仿真器,在投放市场之前,申请了专利,获得了法律保护,有效地防止他人的模仿行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需要专利保护,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更需要专利保护,因为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更容易被模仿,企业应予重视。
3.专利技术可以作为商品出售(转让)
纯技术一旦被授予专利权就变成了工业产权,形成了无形资产,具有了价值。一项纯技术不能成为工业产权(技术秘密除外)。因此,技术发明只有申请专利,并经专利局审查后,授予专利权,才能变成国际公认的无形资产。例如,扬子电冰箱厂与德国西门子、博世公司合资成立“安微博西扬制冷有限公司”。其中扬子电冰箱厂以其25项冰箱、冰柜的专利权入股,经评估机构评估作价近48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014万,得到德国西门子、博世公司的认可。
4.避免被他人抢先申请专利
虽然专利法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应当在国内没有公开制造、销售、使用过,但由于事后要取得相应的有效证据相当困难,因此,存在他人将你们已经公开的产品(或技术)拿去申请并获得有效专利的可能,甚至倒过来追究你们的侵权责任,到时只有哑巴吃黄莲的份了。
5.专利宣传效果好
在宣传广告或产品打上专利标志,消费者认为这种商品更具可靠性、信用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例如科龙公司和美的公司申请了几百件专利,在其部分专利产品打上"CN ZL*******号"标志,市场声誉很好。
6.避免会展上撤下展品的尴尬
在展览会上,专利权好比是新产品的“出生证”,谁拥有该“出生证”,谁就拥有了该产品作为专利产品展示的权利。否则,随时有被责令撤下展示物品的危机,甚至会被取消参展资格(大型会展一般都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如广交会上就施行《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及处理办法》)。因此,参展企业对自己研发的新产品应当及时申请专利,对由供货商完成研发的新产品则建议其申请专利后再组织参展。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的好处,还有专利一般还作为企业上市和企业其他评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桥梁作用等等。总之,专利既可用作盾,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也可用作矛,打击对手的侵权行为。专利要运用的好的话,专利对企业的作用不可限量。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全球创意港--圆您发明家之梦,为您或您的企业创造无限价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5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