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服务外包这即这个学校的和企业有合作,毕业生可以到这个企业去工作,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学校希望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员工,双方建立的合作关系。
至于服务外包,是你的教学方向,可以认为是一个行业,例如汽车零部件外包一样,学校教授的课程主要是面向服务外包就行业的。扩展资料:中国校企合作联盟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机制,中国校企合作联盟在各方的支持和关心下于2014年4月29日正式成立。联盟由在中国境内的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政府机构组成,联盟是一个自愿参加、自律性的行业组织,是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联盟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有效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一个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产业化新机制、新模式的运营,加强院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此,中国校企合作联盟将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了解市场运作,同时精通职业教育、人力资源、法律、政策、科技成果评估、知识产权服务、金融、专业培训等业务的专业技术队伍。
通过协同合作,降低风险和成本,促进联盟成员的共同进步,实现共赢共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校企合作联盟。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非学历非学位教育培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体,代行研究生院培训工作的管理服务职能 。
培训学院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顺应经济转型、管理创新以及国际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社会(特别是深圳市)提供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服务。培训学院已成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开放式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补充。培训学院正致力于成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2001年,座落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合作创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直属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研究生院设生命与健康、能源与环境、信息科学与技术、物流与交通、先进制造、海洋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管理七个学部,依托校本部的综合优势,瞄准深圳市产业特点和产业优化升级需求,着力发展信息、先进制造、网络与媒体技术、环境、材料、新能源、物流、海洋等学科,培养高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也落户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批学科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包括7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室或分中心;15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5个市级实验平台;2个省部产学研联盟;1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6个与海外高校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和一批校企合作科研基地。信息科学技术、健康科学与技术、清洁生产等3个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标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正按计划积极推进中。
目前校园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正全力推进深海研究、能源与环境、新型光电与先进制造、互联网科技等四个创新基地。四个创新基地规划10万平米、投资5亿元,全部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同时也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培训学院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响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学校和企业及社会间的交流合作,努力为清华探索异地办学经验、为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001年 - 创业2001年8月,由加拿大海外专业人士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始创业;·2002年 - 回国2002年3月,与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共同培养软件工程师,成为首家与北大软件学院合作且规模最大的实训公司;2002年9月,入驻中关村国际孵化园,成为首家中关村园区的IT实训公司;·2003年 - 融资、发展2003年9月,获得美国500强私人企业-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投资,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国际资本投资的IT实训公司;·2004年2004年3月,被信息产业部授权为“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实训基地”;2004年3月,与知名软件外包公司博彦合作实训“赴微软工作软件工程师”;2004年4月,荣获《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2004年5月,与知名软件外包公司文思创意合作培养“赴IBM软件工程师”;2004年5月,荣获《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最具影响力实训机构奖”;2004年6月,达内外企IT实训落户申城,开课上海。
2004年10月,与新浪、搜狐、UT斯达康、百度等共同荣获“中关村优秀留学人员创业企业”;2004年12月,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1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建立“中关村软件人才实训示范基地”;·2005年2005年1月,达内外企IT实训广州中心成立;2005年8月,与韩国ACT公司合资成立KAC达内国际游戏学院。2005年8月,与上海大学合作“上大达内软件工程硕士教育” ;2005年12月,被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授权为“首都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2006年2006年4月,达内外企IT实训南京中心成立;2006年10月,与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教育学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006年7月,达内外企IT实训武汉中心成立;2006年8月,与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006年9月,达内外企IT实训苏州中心成立;2006年10月,达内外企IT实训成都中心成立;2006年10月,与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006年10月,与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开封大学软件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006年11月,达内入选 “2006年度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2007年2007年3月,北京王府井校区成立;2007年5月,荣获“2006北京最具影响力的IT职业教育机构”称号;总裁、CEO获得“2006 北京教育机构影响力人物”称号;2007年7月,达内科技杭州中心成立; 2007年7月,Java训练营首期开营;2007年9月,达内与Sun中国区实训部建立Java实训的深度合作联盟;2007年9月,达内引领应届生入职名企的“蓝色之路”计划正式启动,并同时推出500万助学基金;2007年10月,马达加斯加教育科学部主任MR.RAZAFINJOELINA Tahina率团访问达内;2007年10月,达内科技有限公司蝉联“2007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2007年12月,达内入选“2007全国大学生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IT实训机构”;·2008年2008年1月,达内获得2007年度“十大品牌教育集团”及“最受推崇IT实训品牌”荣誉2008年2月,达内大连中心盛大落成2008年3月,达内上地校区盛大落成2008年4月,达内举办第一届专场招聘会2008年5月,山东科技大学与加拿大达内科技合作,联合办学共同培养软件工程领域硕士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2008年6月,达内CEO韩少云先生应邀出席第12届软博会“软件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2008年6月,坦桑尼亚教育部官员访问达内2008年6月:达内深圳校区落成2008年10月,达内连续三届荣膺“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2008年11月,北京交通台《财富风云榜》专访达内CEO韩少云先生2008年11月,主动应对风暴 技术扭转困境 达内获二轮融资启动“暖冬工程”2008年11月,CCTV2 “经济信息联播”与“第一时间”相继报道暖冬工程2008年12月,达内CEO韩少云先生获评IT教育界年度风云人物·2009年2009年1月, 达内获评2008“中国十大品牌IT实训机构”2009年4月, 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国际MBA学员入驻达内,合力演练“中国实验室项目”2009年4月, 与南京大学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2009年4月, 北京CBD校区盛大落成2009年4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达内CEO韩少云先生2009年7月, 达内亿美在北大北阁会首,联合启动中国大学生移动商务孵化计划2009年10月,达内耗资千万推出TTS3.0建立行业标准2009年11月,达内获得北京商务委和教委联合认定的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实训中心2009年12月,达内获得腾讯“中国IT教育十大影响力品牌”·2010年2010年1月, 达内科技总裁韩少云先生参加腾讯网“高端访谈”2010年1月, 达内获得德勤“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亚太500强”2010年1月, 达内获得搜狐“建国60年百强品牌中国十大IT品牌”2010年3月, 达内获得新浪2009年度最具就业竞争力IT教育机构”2010年3月, 达内与微软强强联手,成立微软中国发展中心,推广实训新模式2010年4月, 达内获得中国IT实验室 “中国 IT 教育产业十大品牌”2010年4月, 达内获得首届“腾飞奖”归国人员创业企业中国60强2010年4月, 韩少云先生出席(第三届)中国教育产业创投发展时代峰会2010年7月, 达内济南中心成立2010年7月, 浙江副省长陈敏儿访问达内杭州中心2010年8月。
联盟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联合各成员单位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旨在打造一个共同平台,凝聚高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
清华大学发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倡议书后,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在成立大会上,作为共同发起单位的代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分别发言。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3、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市南昌,是一所省部共建,工、理、文、管、经、法、教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原隶属于航空航天部六所高等院校之一,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4、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5、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天津市,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民航界的最高学府,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航高等学府, 入选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教育部CDIO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乘专业
百度百科-中国民航大学
百度百科-沈阳航空大学
百度百科-南昌航空大学
百度百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百度百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月2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发展论坛同期举行。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茂国,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仝兴华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全国140余所高校和20余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相关论坛。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宪华宣读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贺信。吴岩在贺信中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联盟成立表示祝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他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要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要努力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敢闯会创的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努力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卓越人才”。 2009年,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完善,实现了以“一个目标、两个加强、三支队伍、四个平台、多个层次”为特征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0年,山东大学成立山东大学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山东大学先后建立起校、院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在人才特色培养方面,山东大学搭建起本科人才培养“高原”和理科“泰山学堂”、文科“尼山学堂”、工科“崇新学堂”、医科“齐鲁医学堂”的四个人才培养“高峰”,全面形成了“双创教育贯通、多层分类培养、高原高峰并举”的全新人才培养格局。2010年,山东大学实行新版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正如今年1月,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人民日报》上所表示,对于高校来说,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大学的重大机遇,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全面加以推进。山东大学在创新创业方面将继续丰富教育形式,构建开放式育人环境;实现教育全覆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来源:澎湃新闻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