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
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
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2 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3 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
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
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4 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兴趣组合式。
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
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3.导师推荐制。
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
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5 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
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文化创新的例子:1、数字媒体实验室对数字报的原订阅系统的改进,废弃了客户端方式,大大简化了网上阅读步骤,为网上收费订阅与用户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创新运行应用模式,本项目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山东省的实施,将 现代信息 技术与创新型的多样化服务模式相结合,在山东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传播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3、大型歌舞集锦 《 云南映象 》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
演员大部分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歌舞天人合一,他们的激情身心合一,他们的狂欢与生俱来,这一切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4、在面积仅为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区,来自全世界各种形式的文化作品,争奇斗艳,呈现非凡的兼容并蓄。
毫无疑问,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5、上海外滩建筑群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6、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上海外滩建筑群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典型例子。上海外滩建筑群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创业和创新本质上是相同的,“创”本身就是开始的意思,创新和创业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首先,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创业就是做生意,直到做大做强发展成一个企业,并且还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而广义的创业还可以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具体到企业,可以是拓宽销售渠道、业务类型、业务种类等等。
而在计划这种拓宽的过程中,怎么能没有idea呢?所以自然而然的到了创新这一步。企业不就是在不断的拓宽、改进和改革中变得强大了吗,所以可以这样说吧:创业就是“螺旋上升式”的创新。
其次,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创新被解释为: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有人说创新包括创业,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但是不算全面。
创新可以是各个方面,创业可以特指“创建新的企业”;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想,就又狭隘了,因为不能明确“业”的范围,对于“业”的解释又是百家争鸣。所以暂时可以认为,创新是创业的延伸。
最后,由于我在准备考研,正在学习哲学,所以最近在我眼中,什么东西都是对立统一的,创新和创业也是,它俩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但是呢,我涉猎得不够多、理解得不够深刻,暂时还没有想明白它俩对立在哪。
其实,我认为你这个问题还可以加上创造,创业、创新和创造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被研究的问题,也是争议不断。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格外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多种。
本文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出发,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
教育不仅要使受教育者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继而使这些能力成为受教育者在日后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存在很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就业能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根本的原因。
既有主观的一面,也有客观的一面,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
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位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2.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
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加强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来凝练培养特色,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校的培养不能靠少数人,也不能只认为是少数人的事,更多的是让高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首先要充分调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进一步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的良好局面,形成“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其次建立就业指导的流程化管理,从新生一入学开始,就业指导就要开始工作,并根据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法规、求职技巧、创业意识培训等。
普通农民能否创业成功?卖农产品能够发家致富吗?那些在我们身边已经成功的普通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的?日前一场聚焦普通百姓个人创富、与知名大企业家无关的论坛,一项针对我们周围平凡百姓创业的调查报告,似乎能让我们捕捉到问题的答案。
2月18日至20日,由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举办的“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项最新的由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和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发布。
创业者多和“农”字关联为期三天的年会上,8位“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成为今年榜样式的“创业英雄”。河北农村长大的女孩杨凤君独辟蹊径,凭着瘦弱的身板做起了胖人的服装;王茶英靠做豆腐积累千万财富,坐上萧山地区同类企业的头把交椅,并最终把豆腐出口欧美;60岁的北京平谷农家妇女张书英,44岁开始创业,从做建材起家发展到饮料业、旅游业,倔强和执著使她成功,被人称为“拧老太太”;河北人张宝卫早年跑广州经营水果,现在开办了特色南瓜种植基地,他种植的巨型南瓜被人当艺术品购买,单个产品曾卖到8000元;河南安阳人李军专门生产水果纸袋,这个“给水果穿上衣服的人”把生意做到全国6个省,使蔬菜水果身价大涨,自己的年利润也超过百万元;山东淄博人吴胜营,硬是从花样繁多的小吃市场中,开发出新产品“烤鸡蛋”,并一举打入超市;最离奇的创业英雄还包括养牛专业户王守红,他竟然从牛粪里发现了商机,用牛粪做培基种植蘑菇,目前已计划销往海外市场,还投资80万元搞了科技园区,准备将牛粪进行包装当作商品卖。
这些创业致富的成功者或多或少都和“农”字有着割不断的关联,他们或出身农民,或从事农产品经营,或是和农业打着交道。“他们也许不是出身名门,没有很高的学历,白手起家,却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市场,做成了我们可能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中国农业大学MBA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阁如此评价这些“百姓创业英雄”。
创业10万元就可起步《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揭开了普通百姓创业成功的秘诀。报告显示,48%的创业者创业资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也就是说想创业10万元就可以起步了。此外,年龄在26-35岁是创业的黄金年龄段,在这段时期创业的人数接近一半。
报告还显示,企业雇员和农民是创业的主力军。企业雇员所占比重最大,为41.56%;其次为农民,为25.11%。创业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大约是女性的3倍,前者为77%,后者为23%。男性和女性选择创业的行业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创业者选择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服务业;而男性创业者选择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工业加工业和农业加工业。据调查,门槛低、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是百姓创业者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行业,而这些小人物的资金来源80%来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而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资金的比例相对较小。
报告的调查结果还分析了创业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中,资金筹措、市场需求、技术人才和内部管理等问题是创业者在各个阶段都可能面临的困难。调查显示,有过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占48%,因资金周转问题导致企业失败被最多的创业者所认可,其次是创业项目选择错误,第三是管理不善。创业者要想成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研究表明,创业者应具备的前五大品格是:诚实守信的原则、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求异的思想、灵活变通的本领和把握机会的意识。应具备的五大能力为:市场营销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生产运作能力。
在目前创业者最高学历中,高中学历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专科。对创业者最高学历和创业时的学历总体进行比较,整体趋势是向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创业者人数在减少,专科、本科、研究生创业者人数在增加。有趣的是,创业者都有读书的习惯。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在1至2小时。以自我提高和工作需要作为读书目的的创业者约占73%。
据悉,国内近百名在个人创富领域实现财富梦想的普通人齐聚此次年会和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做小生意的创业者更是慕名而来,共同探讨百姓致富话题
规定如下:一、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1、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等便捷服务。
2、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稳定土地流转关系,形成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二、落实对家庭农场的相关扶持政策1、积极引导银农对接,落实流转土地经营权贷款政策。
要积极创新开展授信贷款、互保贷款试点工作,在资金借贷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财政资金应尽可能地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2、进一步提高投保保费和赔付标准,加大财政农保补贴额度,缩短理赔周期,同时要尽可能增加农业保险品种,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多种类型、具有个性化的险种,增强农保针对性。3、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有关部门要重点倾斜支持家庭农场农田水利建设,帮助其健全和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国土、农业部门应联合制定家庭农场仓储、晒场、机库等设施用地量化标准。通过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后劲。
三、强化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1、从事粮食生产经营面积200亩以上或者生猪养殖存栏300头以上者,有资格申请认定家庭农场了。经认定的家庭农场,可享受各级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
2、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对家庭农场申报材料初审,初审合格经公示无异议的,报县(市、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复核,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予以备案,并颁发家庭农场资格证。四、完善家庭农场人才支撑政策1、强化产业引导,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业,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强化主体培育,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等,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业创新的有利平台。3、推介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发挥典型和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与合作1、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家庭农场通过组建协会等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与联合。2、强化公共服务,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尽快建成一批服务创业创新的平台。
扩展资料:近年来各地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就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1、充分认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应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亟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2、把握家庭农场基本特征。
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是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而不是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专门从事农业,主要进行种养业专业化生产,经营者大都接受过农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具有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种养规模与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符合当地确定的规模经营标准,收入水平能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当,实现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各地要正确把握家庭农场特征,从实际出发,根据产业特点和家庭农场发展进程,引导其健康发展。
3、明确工作指导要求。在我国,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当前主要是鼓励发展、支持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规范。发展家庭农场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来开展,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基础上,结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完善服务,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在相当长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在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不能忽视普通农户的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认识到,不断发展起来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