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负担,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据介绍,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在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负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一季度,税务部门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904亿元,同比增加344亿元,增长61.4%,为创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税收政策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树林介绍,一季度税务部门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税469亿元,同比增加108亿元,增长29.9%。
其中,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54亿元,同比增长65.6%。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税内容,第一个特点是举措多。
报告中共有31处提到“税收”,其中今年推进的减税降负和税收改革举措有18项,这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笔墨最多的,分量很重,力度很大。第二个特点是覆盖广。
惠及上亿的自然人和几千万家企业。第三个特点是指向明。
既着力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税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又着力减轻小微企业和工薪阶层的税负,鼓励创业、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来源:经济参考报。
人社部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 尤其高校科研专技人员的原因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发挥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简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是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利用时间,挖掘创新潜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因为现在的就业压力太大,社会上的工作机会太少,无法满足需求,只能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去消化剩余的劳动力。
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 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其中,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申请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 大学生创业要注意: 1、细致准备必不可少 创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融资、选项、选址、营销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职人员创业前,一定要进行细致的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增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为创业开一个好头;撰写一份详细的商业策划书,包括市场机会评估、盈利模式分析、开业危机应对等,并摸清市场情况,知己知彼,打有准备之仗。 2、尽量用足相关政策 政府部门有很多鼓励创业的政策,是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创业时一定要注意“用足”这些政策,如免税优惠、在某地注册企业可享受比其他地区更优惠的税率等。
这些政策可大大减少创业初期的成本,使创业风险大为降低。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
目前,股权市场的迅猛发展为股权投资提供了较好的退出平台。但以企业家为主体的股权投资总体融资额还偏小。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模式是值得借鉴的模式。同时,应加大创新创业资本与类似的机构的充分对接,尽量分散部分资本市场资金到类似于创新工场的创新孵育机构之中。在投资模式上,政策上鼓励创新孵育机构以大型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模式,以分散投资者风险。在创新企业与创新孵育机构的合作机制上,严惩信用违规行为,增加违约、欺诈成本,从而达到共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家积累了大量企业发展的知识、经验和财富。蔡叶、MerihSevilir和田轩的研究表明,这些知识和经验对创新创业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其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政策上需引导企业家投资创新创业企业,在为其家族财富保值、增值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做出更大成就。“创新工场”结合“股权资本”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