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通常与低温联系在一起,当没有足够的食物时,冬眠起到保存能量的作用。为了达到这种节能效果,动物会降低新陈代谢率,从而降低体温。冬眠可能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这取决于物种、环境温度、一年中的时间和个体的身体状况。进入冬眠之前,动物需要储存足够的能量来度过它们的休眠期,可能长达整个冬天。较大的物种过度进食,吃大量的食物并将能量储存在脂肪沉积物中。许多小物种中,食物贮藏取代了进食和变胖。
有些哺乳动物在怀胎时冬眠,它们要么在母亲冬眠时出生,要么在此后不久出生。例如,雌性北极熊在寒冷的冬季进入冬眠,以便生育后代。怀孕的母熊在冬眠前体重显著增加,这种增加进一步反映在后代的体重上。脂肪的积累使它们能够为新生儿提供足够温暖的养育环境。冬眠期间,它们随后利用储存的脂肪获取能量,减掉了冬眠前体重的15-27%。
专性冬眠动物是指无论环境温度和食物获取情况如何,每年都会自发进入冬眠的动物。专性冬眠动物包括许多种地松鼠、啮齿动物、鼠狐猴、刺猬、蝙蝠和其他食虫动物、单孔动物和有袋动物。这些物种经历了传统上被称为“冬眠”的生理状态: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温度,心跳和呼吸速度急剧减慢。
冬眠的北极地鼠的腹部温度可能低至2.9℃,保持低于零度的腹部温度时间超过三周,头部和颈部的温度保持在0℃或以上。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熊是否真的冬眠了,因为与其他冬眠动物相比,它们的体温下降幅度要大得多,通常为32摄氏度或更高,只经历了轻微的下降(3-5摄氏度)。生物学家认为它们的深度睡眠无法与真正的深度冬眠相提并论。
与专性冬眠动物不同,兼性冬眠动物只有在冷应激、食物缺乏或两者兼有的情况下才会进入冬眠。这两种冬眠类型之间的区别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在草原鼠身上看到:白尾草原鼠是专性冬眠动物,而密切相关的黑尾草原鼠是兼性冬眠动物。
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啮齿类动物(即地松鼠)中研究冬眠,但在马达加斯加的肥尾矮狐猴发现冬眠之前,没有灵长类或热带哺乳动物知道冬眠,这种狐猴一年七个月都在树洞中冬眠。马达加斯加冬季气温有时会升至30摄氏度以上,因此冬眠不仅仅是对低环境温度的适应。这种狐猴的冬眠强烈依赖于它树洞的隔热效果。如果树洞隔热不好,狐猴的体温波动很大,被动地跟随环境温度。如果隔热良好,体温保持相当稳定,狐猴会经历定期的觉醒。
冬眠的熊能够回收利用它们的蛋白质和尿液,它们几个月内停止排尿,避免膀胱肌肉萎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