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分析一下两栖动物便能得出答案。众所周知,生命的起源是源于原始海洋的,也就是水生,当环境不断变化,陆地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而海洋中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于是便有一些动物试图上岸捕食,而两栖动物便是这样产生的。它们相较于水生动物有更好的陆生能力,而相较于更加进化的爬行动物,它们的陆生能力还是较局限的。
正是因为如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多是在水边。因为在水里它比不上水生生物,在陆地上又不如爬行动物。也就是说,这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它们的这种构造是适合水陆交替的环境的。再看那些比较进化的爬行动物,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进化出了更加厚实的鳞片,更加粗壮的四肢。但这些“进化”却不利于它们在水里生活,这便是取舍。想要更好的营陆生生活,只有抛掉流线型的外形,舍掉脚上的蹼,披上厚重的“铠甲”。
两栖动物其实就是一种进化不完全的陆生动物,它们很难长期或远离水边生活。所以我们也能看出“多能”并不是最佳的进化状态,最佳的进化状态其实是“专能”。两栖动物这种既…又…的进化状态其实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达不到完全陆生的过度状态,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一加一大于二。
由此推彼,“三栖”就更不可能了,因为两栖就很难了,只是一种进化的无奈,而这种情况下是无力再进化出另一种技能的,就算进化出也很难跟前两种栖息状态作出平衡。所以根本就不会有三栖动物。
因为没有哪种动物可以一直飞在空中不落地,天空无法作为栖息的场所。
很多人错误的定义了三栖动物,认为能在地上跑、能在水里游、能在天上飞的动物就是三栖动物,比如天鹅、大雁、龙虱等,这种理解太过粗浅。由于地球上不存在三栖动物,我们只好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来引申一下。
两栖动物,是两栖纲动物的通称。常见种类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两栖动物皮肤裸露,没有鳞片和毛发,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和陆地上,用肺和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在陆地上长期生存,但是不能一生离水,湿润地区的两栖动物密度很高,干旱地区的两栖动物密度较低。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但是算在陆生脊椎动物的范围里。
很多人容易把一些水生的爬行动物当作两栖动物,爬行纲和两栖纲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两栖动物的“两栖”是指水栖和陆栖,这个“栖”是停留和居住的意思,很显然,没有那种动物可以居住在空中,不管是能飞的鸟类、蝙蝠、昆虫,还是可以滑翔的鼯鼠、鼯猴、蜜袋鼯,都需要在陆地上休息,天空并不能当作栖息的场所,因此不存在“空栖动物”。
我们来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大胆设想一下三栖动物的特征。
它能将水域、陆地和天空都作为栖息地,但天空中实在没有落脚的地方,除非它能腾云驾雾,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并能在空中觅食和休息。其次它还是陆栖向空栖的过渡类型,还要表现出减低对陆地依赖性的演化趋势。再者,它能在三种环境里呼吸,能在水里、陆地上和另一种环境里呼吸,由于陆地上呼吸和空中呼吸是一样的,所以第三种环境应该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太空。
这么一来,有种神话里的动物倒是符合三栖动物的定义,那就是——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5秒